挖掘文本素材,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2016-03-29 18:50朱林峰
关键词:陆游船长诗人

朱林峰

“读写并重,读写互促”这一读写观在中华语文教学中,源远流长。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挖掘教材中的文本素材,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轻作文难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示例先行,写法引路

提及诗歌,我们不难联想到词句的工整有序,韵律的平仄相当,用语的精练传神,内蕴的丰厚薄发。提及诗歌,我们也不难想到一种畏难情绪萦绕在学生心头。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以课文中优美的诗篇为范例,悉心指导,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在写法上很值得学生欣赏与借鉴。作者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分别从五个方面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是学生仿写的佳作。以此为范例,我引导学生以《我爱您啊,××》为题,回顾妈妈等亲人对自己的关心,从细节处入手,抒发心中的热爱。学生正是由于事先对课文有了清晰明了的结构认识,所以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也一下子消除了许多,情感渲泄轻松而行。现摘录一篇如下:

我爱您啊,妈妈

清早当您披着晨曦在洗衣服时,

我仍沉浸在甜美的梦乡;

晚上当您拖着疲惫的身躯仍在拖地时,

我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

啊,我爱您,妈妈!

感谢这次练笔,正是它让我触摸到学生内心深处滚烫的感恩情怀,也正是它让我再次领悟了作文的真谛:好作文其实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来堆砌,但一定需要那来自内心深处的真情独白,一定需要习作的一路畅通。而有了范文这个参照物的引领,习作的难度也陡然降低了许多,学生也乐意自我撰文,自扬情愫,自抒心声了!

二、细缝插针,插深情感

苏教版课文语言平实精练,常常留下许多“空白”给读者。在课文中,有些地方或写得很含蓄,或写得很简炼,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面对这些隐藏的“空白”,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让学生把简练处变具体,把含蓄处变明朗,开启学生情感的渲泄大门。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优美的散文,以柳为对象,赞颂柳树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抗争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帮学生感受柳树频遭摧毁时撑立的不易,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屡遭毁灭性的摧毁,命运真是待它不公哪!我们甚至可以想到很多时候,也许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呢?”就有学生以这株柳的口吻写道:“不,我一定要坚持住,坚持住!以前的大风大雨我不是都挺过来了吗?那这次又算得了什么呢?阳光总在风雨后,那干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我一定会活下来的!我一定会在99条死亡之路上踏出一线希望,重新站立起来!”内心深处呼唤出的坚忍不拔,更让“顽强”一词巍巍然屹立在学生心中了。

《船长》一文,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字里行间多次留给了我们“空白”。如:读完“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可引导学生填空“但他没考虑到 。(自己的安危)(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填空,却把学生心中的那个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船长形象更鲜明了起来,丰满了起来。而学到文末“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时,可提问:“哈尔威船长真的没话说,没手势做吗?如果由你来帮他说出心中的话,你会怎么说,又会配以怎样的手势呢?”面对如此负责、舍己救人的英雄,学生的感情喷薄而发。有学生写道;“哈尔威船长会深情地朝人们远去的身影挥挥手:‘再见了,我深爱的乘客们!再见了,我曾生死相依的兄弟们!我祝你们一路顺风,顺利抵达安全的港湾!”此刻,我们还用愁怎么去血淋淋地剖析“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这两个词语吗?还用愁学生心中受不到强烈的震憾吗?一个细缝,一次插针,就把学生的情感倾注给了文本,把他们带进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插图传情,走进人物

苏教版课文插图新颖精美,与文章有着挥之不去的情节联系。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图文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信息,进行适当的小练笔练习,必将有助于学生凭借图文走进文本。

《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字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那诗文的插图仿佛也在向我们倾诉着这位古稀老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悲”,久久牵挂的“同”。陆游那浑浊却又坚毅的双眼,青筋暴露却又遒劲有力的双手无不震撼着我们,逼仄着我们的双眼。学完古诗,看着插图上这位坚定的爱国诗人,学生的心早被牢牢地拽了。他们急切地想拿出笔,一吐诗人临终前的肺腑之言。我也立刻也帮学生铺设下了这样一段情感:“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风肆虐地刮着,一阵又一阵地扑向这座寂静山村的偏僻小屋。昏暗的灯光下,陆游虽卧病在床上,心中却波澜起伏……”此刻的陆游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写下心中的话吗?角色的替换让学生走进了无声的插图,也走进了诗人心潮澎湃的内心世界。有学生写道:“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风肆虐地刮着。一间小茅屋里,84岁高龄的陆游躺在床上,凝视着窗外,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写满了忧愁、伤感、愤怒和无奈。病重的他思绪万千:一个人总是要死的。自己现在都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对于死,并不感到什么可怕。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祖国的土地还落在金统治者手里。祖国何时才能重归统一?……他想着想着,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此时,站在一旁的长子似乎读懂了他的泪水,连忙安慰道:‘爹,你别担心!宋朝的军队一定会收复中原的!陆游听了吃力地点点头,示意儿子站在他身边。当儿子走近时,他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说:‘记住大军收复了失地,统一中原的那一天,别忘了我家一定要进行祭祀,把这胜利的消息告诉我!说完,他硬撑着提起笔,写下了这充满血泪的《示儿》……”

精深的古诗,一个小小的练笔就可把它蕴含的情感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练笔中,学生入情入境,思绪也自然被人物点燃情感的火花,为诗人的悲而泣,愤而懑,爱而热血沸腾。

猜你喜欢
陆游船长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船长”失格
除夜雪
初夏绝句
丢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蚂蚁小船长
缘字诀·沈园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