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6-03-29 10:00肖志云
关键词:教师学生

肖志云

【摘 要】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激发思维、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有效的 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问题引起我的深思。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只是表面化、形式化的模仿,有“走过场”的感觉,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大致有以下一些现象:(1)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2)在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对于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讨论无法深化。(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使学生的思维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不能深入研究问题。(4)小组合作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造成合作时出现虎头蛇尾,有草草收场的现象。(5)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有“摆样子”的现象。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有效的分组方法,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目的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优秀生也能获得自信。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如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操作者等,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老师,有学生,有记录员,还有裁判员,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二、抓住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为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适时使用。

(1)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定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的过程、原理,然后让同学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动手拼图,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再通过组员的讨论,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由各小组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原理。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目前,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中止大家的讨论。这样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讨论流于形式,合作变成了一种课堂的点缀。我认为,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的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不同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小组合作的时间。

四、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引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等。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能避免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交流更有效。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合作的结果,允许学生互相质疑。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师期待的内容相符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如果与期待的不一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或请学生帮助矫正。在交流中教师要抓住独特的信息,引导学生创新,引发争论,在争论中获得真知,思维在探讨中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等方面进行。同时看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主动、和谐,尤其要关注学困难生,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鼓励,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主要学习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协助和做人,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科学、更有效,有待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