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趣

2016-03-29 09:01兰桃容胡钟楷
湖南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孩子

兰桃容胡钟楷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趣

兰桃容胡钟楷

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

一、广泛健康的读物选择是前提

什么内容的书籍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呢?我认为,首先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当学生读到自己读得懂、喜欢读的书时,便会津津有味,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到不太懂且无趣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课外读物面可以更加宽广。(1)科幻小说。这类作品不仅具有幻想性,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深受孩子们喜爱。如《没有触觉的世界》《拯救Q星生命》等。(2)校园文学。这类作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读这类作品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如《淘气包马小跳》《男生贾里》《今天我是升旗手》等。(3)励志书籍。这类作品大多以名人传记、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形式出现。阅读这类作品,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历史,拓展知识面,心灵受到震撼和洗涤。(4)经典名著。这类作品是各民族文字表达的典范,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缩影,能够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为人们所长久研读。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大略感受文学大家的语言风范,初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形成较为积极的人生观。

二、温馨安静的环境营造是保证

书籍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无声的语言。相对于电视和录像,沉下心去阅读算得上是一件苦差事。因为它更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更需要思维的积极参与。阅读必须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转换成形象的场面才能更好地被孩子接受。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果不在儿童早期有心去培养,再好的书籍、再有趣的故事呈现在孩子面前也无法抓住他们的心。

营造一个安静而温馨的阅读环境,耐心地陪伴孩子阅读至关重要。许多教育主管部门都曾发文明确规定学校每天必须有专门的时间给孩子阅读,可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学校并不多。有的教师还把阅读时间“挤”出来给学生讲习题,或让孩子自由活动,画画、下棋、看漫画等。倘若一到阅读的时间,每一个学生都打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教室里静悄悄的,只闻到淡淡的油墨香,教师以身作则参与阅读,孩子的心就不会那么浮躁,而是沉入书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榜样效应是最有说服力的。将学生带到新华书店,让他们看看书店里的阅读环境和气氛,无论老少顾客,人人都在专心致志地翻阅书籍,个个都在默默地浏览图书,学生们进入了这种环境就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阅读的行列。家长如果常常阅读书籍和报纸,孩子也会受之影响而加入到阅读的行列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耐心科学的方法指导是关键

正确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书籍的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汲取精神食粮,让学生终身受益。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摘记卡,读课外书要在一旁作批注,这确实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举措。可我仔细翻阅过学生的这类作业,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完成任务——摘录的优秀句段并不精彩,写的感想和批注也很肤浅,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而教师因为时间有限,批阅的时候只要字迹漂亮整齐就画上一个大大的钩。教师未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未能把阅读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本身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应付了事。

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以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学习汉语的正确运用为主。这个时候培养研读的精神固然是好,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童话、散文、小说、传记等都有一定的情节,我们往往一口气读下而后快,正是精彩之时却要每读一页都停下来写批注,多扫兴啊!所以形式化的要求反而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适当地,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找一些文学作品,通过大屏幕和学生共同阅读,具体指导。共同阅读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坚持巡视,做好个别辅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读书如吃饭,肚子饿了就要吃,根本不在于吃什么、怎么吃了,爱阅读的孩子不在乎怎么读,读了多少,关键是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心灵的快乐。只有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不过分强调读的形式、方法,更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阅读,阅读的目标就达到了。孩子们压力减少,才会真正享受课外阅读。让书籍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渐培养学生们“我要阅读”的读书习惯,那时阅读课外书籍已经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岳阳市云溪区永济中学小学部)

邝勇秀,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衡阳市高新区华新小学副校长。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0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8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长期以来,勤勤恳恳,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努力求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教学上推崇本色语文,追求本真课堂,努力挖掘孩子潜能,唤醒孩子自信,尊重孩子个性差异,创造生气、灵动的课堂,打造极具亲和力的课堂,让孩子们爱上国学,爱上语文。

2002年、2004年因教学成效显著,两次受到耒阳市政府嘉奖,2004年被评为耒阳市优秀班主任,2006年获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衡阳市高新区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高新区首届教学能手。撰写的《加强自主修改,提升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思考》《课改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教学感言:教育的真谛是将知识转化成智慧。

学科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孩子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