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科群创建研究

2016-03-29 07:51孟东方王资博
关键词:学科群创建文化

孟东方,王资博

(1.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2.重庆社会科学院 文史研究所,重庆 400020)



文化学科群创建研究

孟东方1,王资博2

(1.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400067;2.重庆社会科学院 文史研究所,重庆400020)

摘要:创建文化学科群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遵循和把握问题导向、深化和强化文化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呼唤。中国创建的文化学科群,是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学为核心和灵魂、以社会发展领域的文化学科和学科研究范畴的文化学科为主体部分构成的“一头两翼”框架体系。系统创建并深入研究文化学科群,应努力把握其基本特点,运用其科学方法,并彰显其意义。

关键词:文化;学科群;创建

近年来,中国文化经济的崛起和持续繁荣,为文化学科群的加速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强国战略的扎实推进,是文化学科群不断拓展的直接动因。面对全球文化竞争形势的深度发展,迫切需要创建文化学科群。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积极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以及社会和文化自身演进视角考察,都客观上呼唤文化学科群的创建。

一、创建文化学科群的可能

(一)新常态下文化产生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文化学科群的创建成为强化学理支撑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国对培育文化产业经济新增长点的呼声越来越高,对科教文化的创新驱动战略越来越重视,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要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必须使文化学科的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常态化。

(二)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问题的大量涌现对文化学科的研究提出客观要求

人类社会在发展进步中不断产生大量的问题,形成丰富的文化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不是仅一国、一地、一代、一民族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靠全球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接续努力才能解决。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文化建设,中国学界的探讨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有志于文化学科建设事业的我们,理应积极行动,勇当研究使命。

(三)学术界十分重视对文化学科的研究,学术成果成绩斐然

不仅在国外,而且在中国,社会各界、各学科、各领域广大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文化学科的研究予以极大的关注。现代化的社会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文化现象和对文化现象的研究。目前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科研成果成绩斐然,社会各界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以中国知网检索为证,篇名为“文化”的文献有近100万条结果。在学术著作出版上,目前逐步形成以文化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政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管理学等为主的文化学科群。同时还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民族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这些都为研究文化学科群提供了基础。

(四)研究文化学科思路的拓宽、领域的拓深以及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使文化学科群的创建如虎添翼

目前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思路,更加重视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进而把文化和文化发展放在经济、社会与文化自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位一体”的大系统中进行研究。对文化、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研究的领域从传统的文化学自身、文化哲学,拓展到整个社会发展领域,从单一的学科视角研究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各方面。我们将逐步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充分重视发挥信息科技乃至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文化、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使大面积的实证调查研究、计量研究成为可能。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化和扩展,拓宽了对文化学科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建文化学科群的框架体系

我们创建的是“一头两翼”的文化学科群。“一头”指的是文化学是文化学科群的核心和灵魂;“两翼”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文化学科群包容的各个学科进行归类,既可以从社会发展领域进行分类,也可以从学科研究范畴进行分类。我们创建的文化学科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学科群框架体系示意图

(一)文化学是文化学科群的核心和龙头

离开了文化学,文化学科群的创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之所以有文化学科群,就是因为文化作为灵魂,作为基因,作为要素深深地融入、渗入、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同时落地生根,已经跟各相关学科门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在学科分化和综合、交叉发展的今天,文化学几乎无所不在,到处都可以寻见其踪迹,看到其影响。文化学显然是以研究“文化是什么”为主题,并对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律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适时正式确立文化学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二)从社会发展领域对文化学科群的基本学科进行划分和列队

由于传统观点上一个社会的发展领域主要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再加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领域已经纳入重要关注议程,以及学界日益关注的人的发展领域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据此,可以对文化学科群相应学科及其与这些领域的交叉学科进行合理分类。由文化学科群框架体系示意图可知,这些学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文化经济学、文化政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然后再进行细分和归队,其中主要的是:文化经济学包容了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学、消费文化学、城市文化经济学、商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学等;文化政治学包容了文化政策学、政治文化学、国际政治文化学、文化行政学、公共文化行政学等;文化社会学包容了都市文化学、乡村文化学、乡村旅游文化学、茶文化学、酒文化学、地域文化学等。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分支学科,可以划归到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之中。其中,文化地理学与文化社会学又有交叉,如形成了乡村旅游文化学、地域文化学等。

(三)从学科研究范畴对文化学科群的基本学科进行划分和列队

中国的学科可以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等13个门类,据此,可以对文化学科群相应学科及其与这些门类的交叉学科进行合理分类。由文化学科群框架体系示意图可知,这些学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文化哲学、文化史学、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文化艺术学及其他等。然后再进行细分和归队,其中主要的是:文化哲学包容了中国文化哲学、文化美学等;文化史学包容了中国文化史学、比较文化史学等;文化经济学包容了文化产业学、文化市场学等;文化管理学包容了文化市场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等;文化艺术学包容了设计文化学、文化创意学等。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分支学科,包括文化心理学、文化法学等可以纳入“文化学”的其他学科。显然,从学科研究范畴对文化学科群的基本学科进行划分和列队的学科,其可以与从社会发展领域上对文化学科群的基本学科进行划分和列队的学科交叉融合,生成新的学科,比如民俗文化学、礼仪文化学等。

(四)相关学科为研究文化学科群中的学科夯实了理论根基

一是管理学与文化学科。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管理方式、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从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由一系列管理理论、原则、职能、形式和方法组成的学科,文化发展必然要借助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事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因而文化学科研究必然要涉及文化管理学。二是社会学与文化学科。社会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集体活动的具体环境;社会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环境作用的形式和过程;个人与集体意识、社会群体;个体与社会的互动,特别是人的社会化问题等等。显而易见,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文化社会学在研究文化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所要涉及到的内容。三是人才学与文化学科。人才学是研究人才现象,揭示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对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规律,文化人才学是为了使文化工作者顺利成才的科学,它必然要借助于人才学的基本理论。系统论、软科学、宣传学、领导科学、传播学、美学、人口学等学科都或多或少为文化学科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启迪和借鉴。

三、文化学科群的基本特点

文化学科群作为一个正在形成和逐步发展的新兴学科群,是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集合体,它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一)文化学科群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文化学科群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问题,文化学科群是社会发展领域中的文化学科以及与各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的文化学科所构成的集群。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文化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领域中文化的发展、变化就更加复杂,而置于社会发展领域、结合各学科门类进行的文化学科群研究就极其复杂。例如,文化计量经济学、文化统计学、文化竞争系统科学研究就很复杂。经过全面而深入研究(走访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统计局等实际部门,由实际部门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阅读、分析,收集了1 354个具体指标,形成指标库),才从科学评估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文化竞争指数[1]、文化强省(市)指标体系[2],从一个完整的体系出发架构了中国文化竞争系统[3]。

(二)文化学科群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文化学科群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又指导实践。文化学科群的理论只有在文化发展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修正、补充、提高、丰富和完善。文化学科群体系建立以后,同样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人们对文化发展特征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才能深化对文化发展特征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文化学科群体系也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完善,实践是检验文化学科群体系的唯一标准,也是促使文化学科群体系发展的唯一动力。创建文化学科群的唯一目的是促使文化发展科学化。文化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运用文化学科群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就能比较科学地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而文化发展的实际成效又能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文化学科群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文化学科群是一个动态的学科集群,是开放的体系。文化学科群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指导文化发展实践的深入推进。离开了文化发展的实践,脱离了对文化发展实践的指导,文化学科群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也就会丧失文化学科群存在的价值。

(三)文化学科群具有交叉性的特点

由于当代科学发展,文理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又形成新的热点,产生出不少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范畴、新结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学科,这一科学发展的趋势要求必须研究掌握这一新兴学科群的交叉性。文化学科群研究的对象——文化和文化发展规律本身是复杂的,其自身发展的复杂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各学科门类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学科群学科的交叉性。例如,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我们就提出应按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原则,加快社会科学发展立法,应将其定位的重要性、投入的递增性、工作的保障性、人才的发展性、环境的优化性等内容制度化和规范化。再如,就文化人才学研究而言,文化人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观念认识、现行体制、整体设计上,也还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一是观念认识上存在不足。思想观念守旧,工作中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消除。如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官本位等用人观念依然突出。工作态度消极被动,有的部门单位对文化人才培养管理理念未完全树立,统筹规划缺乏前瞻,大多沿袭习惯性的工作思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守株待兔”的现象较严重。二是现行体制上存在不足。在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的体系上相对封闭、渠道上还需畅通、手段或方式上相对单一、相应的制度尚需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培养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急需改革创新。同时,还需进一步形成体系开放、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在管理方面,行政思维与“官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致使违背人才成才规律和使用人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体制不顺畅,人才使用体制不优,人才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服务方面,重管理轻服务,请上来听意见者多,走出去拜访者少,缺乏深交朋友;联系服务面不够广,由于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分布在系统、高校和区县,门类多、战线长,联系工作时往往顾此失彼;沟通渠道有限,以往逢节召开的联谊会、团拜会逐步缩减,目前联系方式多局限于会议座谈、节日慰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其感情交流的机会相应减少。三是整体设计上存在不足。政策制度不够全。虽然有一揽子的顶层设计,但主要为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评选办法,对于薪酬方式、政治待遇、项目资助、招才引智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得不够。培养机会不够多。缺乏后备队伍培养机会,致使人才梯队建设薄弱,年龄结构老化。体制外文化人才管理缺乏长期性、延续性、规范化,在使用上基本都采取外聘的形式,聘一次、用一次、管一时。在联系服务艺术家上,做法还比较老套,活动形式单一,没有与艺术家真正交心。

(四)文化学科群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文化学科群作为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有机统一集群,其本质特征就是它的整体性。整体并不是简单的部分相加,而是形成倍增效应、整合效果。文化学科群的研究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化发展的各方面特征,把文化置于多重属性普遍联系的网络之中,才能够取得多学科的整体效应,达到超越单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水平,获得对文化完整的科学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揭示以及指导文化发展实践的全面性、持续性。对文化发展的研究必须树立整体意识,运用系统方法、从纵向横向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文化的各种属性,了解文化发展规律,认识文化与经济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等等。所以必须把文化发展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改变以往对文化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某一局部的工作领域内,要跳出文化看文化。从整体上看,文化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是一项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组成的社会活动,文化发展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言,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可以实现低投入高效益。应积极统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及经营性文化产业投入,全面提升文化发展的最佳综合效果(包括直接经济效益、产业溢出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传承助推效应、渗透辐射效应、维系发展效应)。

(五)文化学科群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文化学科群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各学科以文化为研究的成果,对于探索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文化学科群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博取众长,自成一体,通过积极吸取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然后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于文化发展实践之中。文化学科群的学科知识结构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它不仅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和新兴学科等多学科的理论,还包括运用数学、统计学、人际关系学、领导科学等学科的成果,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科学研究和解释文化发展的各种现象,深刻揭示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学的研究是学科群的研究,文化学既是综合学科,又是最高层次的龙头学科。它综合了各分支学科的理论成果,成为一个综合研究文化的总学科。同时文化学又对各门分支学科的建设起着指导作用,而各门分支学科则是文化学的具体运用,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可以充实文化学科群体系。

四、文化学科群的研究方法

(一)文化学科群的研究要运用系统研究法

由于文化发展是一个整体,应该把文化作为一个因素放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考察文化发展。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文化发展各方面的属性、特征和功能变化的轨迹,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需要和行为,文化建设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研究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经济、文化管理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及如何提高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文化品牌力、文化创意力和文化软实力等。

(二)文化学科群的研究要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文化学科群就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运用它们的研究成果、基本理论和科学手段。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等新兴科学的出现,为提高社会科学方法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们已成为自然科学方法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的结合点,而社会科学的方法也对自然科学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统一影响下,文化学科群研究方法必须引进和吸收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统计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这些方法适合文化发展的特点,必将使文化学科群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到一个可以包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大发展空间的更高层次。

(三)文化学科群的研究要运用多维综合研究法

研究文化学科群应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门类学科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方法、方式进行多维综合。在文化学科群的研究中,甚至可以把心理学方法(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方法(文化社会学)以及新兴学科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综合运用,在实施综合运用时,每项研究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的方法,这种建立在多维研究基础上的有机组合,有利于发挥研究方法的综合效益,也适合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研究的特点。

(四)文化学科群的研究要运用具体研究方法

文化学科群的具体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是指微观研究中的方式和方法,如获取信息的方法、社会调查分析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谈心法、档案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等,由于有关的具体研究方法甚多,在此不一一论述。

五、创建文化学科群的战略意义

(一)创建文化学科群,扩大了研究的视域,有利于提升文化发展研究的实效化水平

从文化学科群的内容看,文化学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文化,更应辐射到其他有关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种要素。从文化的环境看,不仅要注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而且应该把文化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考察。从文化经济的评估方法看,除了一些优秀的传统评估方法外,还应该根据新情况,大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新计量方法。从文化发展的效果看,不仅要对文化发展效果进行质的评价,而且还要对文化效益进行量的评估,把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

(二)创建文化学科群,是创建中国发展学的基础研究之一,有利于提升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发展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表述为“1+5+1”:前面的“1”是指中国发展学的目标论,研究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中间的“5”是指中国发展学的结构论,具体涵盖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五大内容;后面的“1”是指中国发展学的保障论,重点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4]。中国发展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研究中国发展学,离不开文化学科群的学理支撑。创建文化学科群正是要不断研究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探讨文化发展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揭示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要立足多学科,基于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现文化发展的科学化和最优化。正是这样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根据建立中国发展学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为主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最后落脚到如何从整体上建设好中国发展学。这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以文化学科群的创建促进中国发展学的学科性质的规定及其逻辑联系的科学性提升。文化学科群正是一个综合性强、运用性强的学科群,中国发展学必须容纳其理论和知识,进而开拓思路,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群(经济学科群、社会学科群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有机地彰显学科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科学性。

(三)创建文化学科群,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求新,有利于提升新型智库建设的溢出化效益

目前研究文化和文化发展的单一学科很多,但是把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群进行整体的研究,在学术界、智库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创建文化学科群并不是简单地“堆积”其他研究文化学的学科理论和知识,而是注重从整体的角度,找到涉及文化的不同部份的联系,着重研究学界研究得比较少或尚未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比如中国文化竞争系统运行机制[5];同时,对一些以往研究比较多的问题,还要进行深化研究和拓展研究。文化学科群的创建既注意了文化学科的完整性和逻辑联系,又重视各分支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当今时代,新常态的现实,迫切需要有新型智库理论和对策做支撑。创建文化学科群是一个从现实中提出的理论课题,又是经过理论研究然后指导实践的现实应用问题。因此,这就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从学科建设和研究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揭示规律,又不断地将理论付诸实践指导经济社会建设,从而有利于溢出最佳的智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东方,王资博.我国文化竞争指数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应用[J].改革,2013(11):146-156.

[2]孟东方.文化强省(市)指标体系:逻辑演进抑或多维评估[J]. 改革,2011(11):141-150.

[3 ]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文化竞争系统研究论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5-140.

[4]孟东方.创建中国发展学的初步思考[N].人民日报,2014-11-03(5).

[5]孟东方. 构建中国文化竞争系统运行机制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7):174-175.

(责任编辑彭建国)

Study on the creating cultural discipline group

MENG Dongfang1,WANG Zibo2

(1.Theory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ResearchCenter,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P.R.China;2.HistoryInstituteofChongqingAcademyofSocialSciences,Chongqing400020,P.R.China)

Abstract:Creating cultural discipline group is to adapt to the new economy and lead normal, follow and grasp the problem-oriented, and i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deepen 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hinese culture disciplinary group is guided by Marxism, with cultural studies as the core and soul, a framework of “one head and two wings” constructed with main parts of cultural disciplin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s. To systematically create and study in-depth cultural discipline group, it should strive to grasp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use its scientific methods, and highlight its significance.

Key words:culture; disciplinary groups; create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1-0146-06

作者简介:孟东方(1964-),男,云南昆明人,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研究;王资博(1984-),男,湖南娄底人,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学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创建文化学科群研究”(CQDS2015ZD03);重庆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体制机制研究”(2014ZDA02)

doi: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1.018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孟东方,王资博.文化学科群创建研究[J].重庆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6-151.

Citation Format: MENG Dongfang,WANG Zibo. Study on the creating cultural discipline group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1):146-151.

修回日期:2015-08-16

猜你喜欢
学科群创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复杂系统视角下学科群的生成逻辑、演化路径及推进策略
谁远谁近?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浅谈高校学科群的建设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