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学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思考

2016-03-29 02:01李春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高等教育

李春超,郭 娟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对高等学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思考

李春超,郭娟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要]启发式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素养的提高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都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提出明确启发式教学目标、丰富启发式教学内容、完善启发式教学测评等举措探,以期为培养社会亟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铺路搭桥。

[关键词]高等教育;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

1启发式教学发展脉络解读

1.1我国启发式教学演进历程

1.1.1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

我国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追溯至孔子的教学思想,源自《论语·述而》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只有当求学者达到“愤”和“悱”的境地时,教师才可启发求学者,引导求学者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求学者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教师不可重复向学生讲述类似的例子,需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孔子认识到教师在教书时需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真正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适时的启发,这便是人类对启发式教学的最早尝试。

1.1.2我国近代启发式教学

我国近代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提倡办新式学堂,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大力宣扬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包括借鉴西方先进的启发教学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注入了思想上的活力。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治理学校,大胆任用有才华的人担任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的积弊陋习,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员要学会引导学生读书,不可字字句句念给学生听,要求教员教会学生思考问题,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1.1.3我国当代启发式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在学习诸多发达国家长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创设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启发式教学与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进入21世纪,人们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多的学者与教育家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在启发式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1.2西方启发式教学涵义追溯

1.2.1西方古代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是西方教育史上开创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独特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也称为“产婆术”或“问答法”,主要是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并非直接将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答案;若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不能指出问题所在或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要提出另外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认识自身问题的错误所在,紧接着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获得正确的答案”[1],这也为后来的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1.2.2西方近代启发式教学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具体论述了启发式教学内容,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同时阐述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指教师讲述新教材时将新概念深入地讲授给大家,“联想”指教师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系统”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活动中的原则与结论等,“方法”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这一创见性的理论对日后的实践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1.2.3西方现代启发式教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部分国家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较多有创见的教学理论,其中启发式教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丰富与完善。美国教育家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布鲁姆提倡掌握学习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吻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分析

2.1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启发式教学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第一,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体角色,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适时地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引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二,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不能将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有问有答,而应理解为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累积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因素而产生有价值的想法,此外,真正能够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到位的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寻觅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2.2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一方面,强化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师在授课前备课的延展性很大,准备大量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参考,通过案例教学展示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2],注重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通过启发式学习的实践来总结经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思考,这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一种检验。

2.3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教学活动应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层面构成,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过程。高校教师在授课时,需注意把握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需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探索新的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3高等学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举措

3.1明确启发式教学目标

3.1.1创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式教学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造性思维者都受好奇心的驱动,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3],好奇心的激发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进一步思考的动机,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第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与想象力却是无限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有效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3.1.2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结合的统一体,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与支配作用,外因起着辅助作用。在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内因,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是外因。为使启发式教学得以真正有效地实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机能状态,这种心理机能状态包括认知思维的活跃状态、内心情感的兴奋程度以及主体自身的努力强度等,这些因素是学生启发式学习的内生动力,也是启发式教学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3.1.3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和其他问题。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理念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符。“教”主指教师的实践,“学”主指学生的学习,“做”主指学生的实践,真正的实践是达到以上三者的合一状态。实践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已有的基础条件上动手解决新的问题,科学探究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实践。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可以通过启发式的学习与创造性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一切理论性的学习都归因于实践的需要。所以,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也是为了培养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2丰富启发式教学内容

3.2.1基本内容——转变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启发式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怎样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第一,注重个性化思维培养。人们在公众或群体前易表现出更多的趋同性,主张平庸的处事方式,不愿意表露内心真实的想法。然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个人具有创见性的想法更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高校应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身个性,展示内心想法与才华,尤其是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表露内心想法,培养有思想、有才华、有主见的人才。第二,注重辩证性思维培养。实现思维的创新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变化,适时地、合理地转变思维方式。我们需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从中选取最有效的解释。第三,注重创新性思维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人才培养标准发生变化,教学方式的更新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知识素养,也需具备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辩证性与全面性的思考。第四,注重发散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想象并找出适合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思考途径表现为多元化、问题答案展现为不确定性。高校启发式教学需着重将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发散思维等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标。

3.2.2辅助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第一,注重自学习惯的培养。习惯是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大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布置小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思考与研究的能力,学会“在意识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并重塑创造性学习信心”[4]。第二,注重学习身边的榜样。学生运用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与实践的锻炼。为了更加科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真正的学习来源于实践,实践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获得。第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大学生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教会知识,又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完美体现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发挥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

3.3完善启发式教学测评

启发式教学的测评大都是隐性的,很难进行量化。 “对课堂启发式教学过程进行定性评价,可起到诊断教学、改进教学和规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5]。若要衡量学生是否真正能从启发式教学中获得新的启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实际学情出发。要遵从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理解水平、探索与创新精神,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启发诱导的能力。想要评价启发式教学效果的优劣,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围绕重点、难点讲述,并从难点与关键之处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第三,教师施教的效果与效率。可以通过关注学习内容是否增多、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习效率是否提高、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是否减短来考察学生是否接受了启发式教学,通过间接量化的方式检测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09:329.

[2]张晓宏.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究——启发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3):63-64.

[3]王翠.浅议新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84.

[4]王小芳,郭飞君.主体视域下大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6):156-159.

[5]张维鹏.课堂启发式教学及其定性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1):52-53.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等教育视野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61号)。

[作者简介]李春超(1960- ),男,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096-04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高等教育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