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16-03-29 04:33审批签发张文审核吕永辉分析员余卫忠
中国水产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对虾细菌性水温

审批签发:张文 审核:吕永辉 分析员:余卫忠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审批签发:张文审核:吕永辉分析员:余卫忠

9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较大,沿海地区台风、雷雨等自然灾害仍可能发生。本月是投饵量全年高峰期,池塘水质易恶化,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各地要注重加强对养殖水质管理。根据近三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9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

◎重点关注疾病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临床以红鳍、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有发病快、流行广、死亡率高的特点。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各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

2.“鳃出血”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9月份也是高发期之一,发病水温为15℃~33℃,以24℃~28℃最为严重,当水温升高至30℃以上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有下降。主养区江苏省近年来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其他养殖区也有发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 链球菌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在水温长期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暴发。流行水温为25℃~37℃,水温降至20℃以下时较少发生。在水温高于30℃时最易暴发,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该病的发生与养殖密度大、换水率低、饵料质量差及投饵量大等因素密切相关。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尤其在22℃~28℃易发生。广西、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需重点防控。

5.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5℃左右,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爆发。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需重点防控。

6.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一般发生在养成阶段,此病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7.河蟹颤抖病:发生对象为河蟹,池塘、稻田、苇田、网围养殖河蟹均会发生,江苏、辽宁、安徽、湖北等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范。

◎其他关注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过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最为严重,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红腿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9月份也常发生。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鳖腮腺炎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浙江、安徽、江西等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其他病害如腐皮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等也需做好防范。

4. 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预防。

5.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可引起对虾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沿海对虾主养区需加强关注。

6.水霉病:主要危害鱼、虾、蟹等,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关注。

◎防控措施

(一)要继续加强水质调控,防止降雨、强风等天气骤变给养殖水体带来的影响;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坚持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病害防控。

(二)本月各地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投喂量、排泄物的增加致使水中污染物积累,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变化,防止浮头甚至泛池或氨氮、亚硝酸盐中毒。注意补水,有条件的加大换水量,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避免缺氧。

(三)病害防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指导下实施,相关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简称鱼病网)查询。

辽宁省

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签发:郑怀东

审核:张岩岩分析员:韩德武

9月份气温开始下降,水温也开始逐渐降低,水温在15—25度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养殖池水在夜间极易产生对流,重点预防转水现象的发生。同时,9月份投饵量是全年的高峰期,水质污染严重,更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海水池塘关注盐度的变化。

◎病情预测

1.鲤鱼:易发生烂鳃、赤皮、出血、肠炎、打印病等。重点关注省内全部养殖区。

2.草鱼:易发生出血、肠炎、烂鳃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鞍山主养区。

3.鲫鱼:易发生粘孢子虫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鞍山主养区。

4.鲢鳙鱼:易发生烂鳃、打印病。重点关注省内大水面养殖区。

5.大菱鲆:易发生肠炎、腹水、红嘴和纤毛虫病。重点关注葫芦岛、绥中、营口养殖区。

6.虹鳟鱼:易发生肠炎、烂鳃和寄生虫类疾病。重点关注本溪、葫芦岛养殖区。

7.罗非鱼:易发生水霉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养殖区。

8.对虾:易发生白斑病。重点关注沿海养殖区。

9.海参:易发生化皮、肿嘴、、烂边、烂胃病。重点关注沿海养殖区。

10.海蜇:易发生顶网、长脖、落底等病害。重点关注丹东养殖区。

11.滩涂贝类:注意高温期弧菌病,警惕赤潮的影响。重点关注沿海养殖区。

12.河蟹:易发生黑鳃病、固着类纤毛虫病,也可能发生颤抖病。重点关注盘锦、鞍山河蟹养殖区。

◎防治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预防病害发生。9月是养殖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有害病菌大量繁殖达致病浓度。定期使用消毒制剂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质,可预防疾病发生。

2.9月份养殖水体容量全年最大,昼夜温差最大。加注新水和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可预防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3.各种疾病以预防为主。如有疾病发生,要在水产执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更多疾病防控办法请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辽宁省分诊平台进行查询。

河北省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申红旗

审核:李全振分析员:石洁卿

9月份,河北省各地秋高气爽,水体溶解氧升高,水生动物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投入品较多,残饵及代谢物也沉积较多,为病原体滋生创造了条件。根据近两年同期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监测数据,9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病情预测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鲫鱼和鲤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2.淡水鱼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鲤鱼和鳙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高于18℃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且死亡率较高。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3.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尤其在22℃~28℃易发生。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4.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区域。

5.红腿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8月~9月最常发生。重点关注河北省沿海地区。

6.白斑综合征: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重点关注河北省沿海地区。

7.对虾肝胰腺坏死症: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等原因引起。重点关注河北省沿海地区。

8.鳖红底板病、溃烂病、白底板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重点关注河北省内陆水域。

9.海水鱼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危害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多因水温偏高、饵料不新鲜引起。重点关注沿海地区。

◎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

(1)养殖池塘应做好工具消毒;保持合理放养密度;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定期用氯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消毒;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

(2)提高饲料质量,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多糖等提高水生动物抗病力。

(3)注意天气变化,9月份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应加强巡塘,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2. 治疗措施

(1)对于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治疗。

(2)对于鲤鱼锦鲤疱疹病毒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离饲养,死鱼深埋,用聚维酮碘对水体消毒,养殖用水禁止外放,开启增氧机增氧,投饵量减半;发病池塘用VC、VE及氟苯尼考粉药饵等可减轻并发症;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病情。

(3)对于淡水鱼类指环虫病,可用精制敌百虫粉、甲苯咪唑治疗。

(4)对于对虾类白斑综合征,应通过搭配鱼类混养模式、改善养殖密度、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及沸石粉改良水质、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加体质等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对于对虾红腿病,在上述措施基础上,可用氟苯尼考粉抗菌药饵治疗。

(5)对于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应采取控制对虾密度、停止和减少饲料投喂、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等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6)对于中华鳖红底板病、溃烂病、白底板病,可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加大换水量降低水温,并投喂三黄散或氟苯尼考粉抗菌药饵治疗,同时用氯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水体消毒。

(7)对于海水鱼细菌性肠炎病,可加大换水量,降低水温,投喂洁净饵料;施用氟苯尼考粉药浴,拌饵投喂国标抗生素。

陕西省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审批签发:任武成

审核:夏广济分析员:王西耀

秋高气爽,天气转凉,我省养殖水体水温23℃~18℃。到了养殖后期大部分鱼达到商品规格,需做好养殖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防盗、防泛塘和防害气体(硫化氢、氨氮)中毒,防治鱼病用药尽量使用对鱼安全范围大、残留时间短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易发生疾病有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蚤病、氨中毒等。

◎病情预测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鲢、鳙、鲤、鲫等鱼类,发病水温9℃~36℃,流行高峰水温25℃~32℃。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2.全省草鱼“三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鱼种,发病水温为18℃~30℃,25℃~30℃为流行高峰;草鱼主养池塘需重点防控。

3.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发病水温20℃~28℃。全省苗种培育池塘需重点防控。

4.指环虫病:主要危害鲢、鳙、草鱼、虹鳟等,流行于春末夏初,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5.锚头蚤病:各龄鱼均可发生此病,发病水温12℃~33℃。全省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预防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恩诺沙星拌饲投喂有一定效果。

2.预防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症,做好水质管理,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氯制剂对水体消毒。

3.预防有害气体中毒,通过适时开启增氧设备进行增氧曝气、补充新水、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池塘有害气体含量。

(二)治疗措施

1.草鱼“三病”治疗: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立方水体4.5mg~7.5mg(以有效碘计)连续2天,再内服药饵(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五至七天,疗效较好。

2.鲤鱼烂鳃病治疗:①细菌烂性鳃病用0.2g每立方水体二氧化氯或0.4g每立方水体三氯异氰尿酸粉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②寄生虫性烂鳃病全池泼洒精制敌百虫粉,浓度为0.18g~0.45g每立方水体,三至五天一疗程。

3.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治疗:①敌百虫或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法同上;②拌饵投喂复方甲苯咪唑粉(剂量20mg/kg~25mg/kg鱼),五天一疗程。

4.有害气体中毒急救措施:当水体发生鱼类有害气体中毒时首先要搞清是什么气体引起的中毒,一般情况下硫化氢中毒发生在酸性水质,而非离子氨中毒发生在碱性水质。通过调节水体酸碱度可以中和有害气体,若硫化氢中毒可以适当泼洒生石灰水,而非离子氨中毒可以泼洒酸性消毒剂均可以很快消除鱼类中毒现象。其次通过换水方法,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

江苏省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批签发:陈辉

审核:倪金分析员:王晶晶

9月,全省气温有所回落,但养殖池塘水温依然较高,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水体环境剧烈改变,容易引起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反应。大载塘量也可能导致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各地应注意灵活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各类病害的预防。

◎病情预测

1.淡水鱼类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肠炎病: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2.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孢子虫病:重点关注盐城、泰州、扬州、常州地区。

3.鱼类车轮虫病、甲壳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苏州、常州、泰州、扬州、淮安、南京、南通地区

4.蟹类肠炎病、黑鳃病、蜕壳不遂病:重点关注镇江、常州、扬州、宿迁、淮安、南京、南通地区。

5.河蟹肝胰脏坏死病:重点关注泰州、宿迁、扬州、常州地区。

◎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氯制剂全池泼洒预防,治疗时内服抗菌药物,购买国标渔药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

2.赤皮病:内服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计,规格为10%)80mg~160mg(首次用量加倍),连用4天~6天;外用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

3.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病:⑴在该病流行之前,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免疫增强剂进行免疫预防。⑵针对鱼体上的常见寄生虫和从患病鱼体中分离的致病菌,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精选高效药物。避免多次、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对养殖银鲫造成的应激性刺激。⑷投喂膨化饲料。⑸通过化学药物和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水质,优化养殖环境。⑹发病后要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氯制剂等消毒药物,可采用内服维生素C及保肝药,用生物、化学制剂等调节改良水质、底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进行保守治疗。

4.鲫鱼孢子虫病:对于该病主要是前期的预防,后期主要是控制细菌继发性感染。

5.车轮虫病:使用硫酸铜,0.8mg/ L~1.2mg/L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1.2mg/ L~1.5mg/L浓度,全池泼洒。

6.虾蟹纤毛虫病:调节水质,促使虾蟹脱壳,可有效控制纤毛虫病的发生。若蟹体上寄生虫数量较多时,用浓度10mg/L~15mg/L茶籽饼全池泼洒,或购买国标渔药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

7.虾蟹肠炎病:内服酰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体重每日2次~3次、每次拌饵投喂甲砜霉素粉(规格为100g∶5g)0.35g,连用3天~5天。

8.河蟹的黑鳃:做好水质调控,定期使用杀菌、消毒、底改等制剂,配合内服药饵,补充增强体质的多维制剂。

9.河蟹的肝胰脏坏死病:⑴外泼以碘制剂为主的消毒剂,内服红膏王+保肝护肝的产品+氟苯尼考+微量矿物质,6天~7天为一个疗程;⑵针对肝脏损害,可使用水产用“三黄散”及“护肝泰”药物内服,逐步调节与恢复肝脏组织和功能,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及抗病力;⑶加强水体环境的改善与修复,定期使用生物底改剂;⑷在饲料添加免疫多糖、虾蟹多维,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⑸改投喂冰鲜鱼为投喂全价颗粒饲料。

浙江省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签发:丁雪燕

审核:郑天伦分析员:朱凝瑜

9月份气温、水温有所下降,对一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有利,应抓住时机加强投饲。但由于正值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且可能多阴雨天气,是第二个疾病高发季节,要注意防范。

◎病情预测

1.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等,重点关注杭州湾沿岸、浙江沿海对虾养殖区域。

2.大黄鱼:易发弧菌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沿海海水网箱养殖区域。

3.海水蟹类:易发黄水病、固着性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沿海蟹类养殖区域。

4.淡水鱼类:易发肠炎病、烂鳃病及寄生虫病等,重点关注浙北、浙中、浙东淡水养殖区域。

5.中华鳖:易发穿孔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浙北、浙中中华鳖养殖区域。

◎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疾病:要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应尽量避免产生应激反应;适时打开增氧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对虾,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对虾生长。

2.大黄鱼弧菌病:要保持水体流畅,全程投喂优质饲料;避免鱼体擦伤,发现伤鱼应及时用淡水或浓盐水浸洗体表,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清除。

3.海水蟹类黄水病:要及时排除低盐水更换新鲜海水,保持海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和相对稳定,定期用溴氯海因等消毒,投喂优质饲料;纤毛虫病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4.淡水鱼类肠炎病、烂鳃病:定期消毒养殖水体,定期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投喂饲料要注意“四定”,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VC、大蒜素、免疫多糖等,以增强鱼类自身机体免疫力。

5.中华鳖:做好日常消毒和水质调节工作;注意投喂新鲜饲料,控制投饲量,避免污染水质。

(二)治疗措施

1.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发生疑似病情,立即停止投饲,施用应激产品2小时~4小时后消毒,池塘消毒后即用底改剂改良底质,第2天用藻类培养产品、益生菌、底质增氧剂等处理水体,第4天再用藻类培养产品、益生菌、糖类调节水质,使水质改善、不再出现死虾时,重新投喂饲料,并严格控制投饲量。

2.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可将感染网箱提起,套袋,用15mL/m3~20mL/ m3的高碘酸钠溶液浸泡10分~20分钟,每晚一次,连用4天~6天。或每箱用1.5kg~2.5kg生石灰挂袋(网箱规格为3.3m×3.3m×4m),2天~3天虫体可脱落。

3.海水蟹类纤毛虫病:发病时每立方水体用(1.2~1.5)g的三合剂(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4.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养殖池水体用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剂消毒,一天1次,连用2次;或间隔1天用一次;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等抗菌药投喂,一天1次,连喂4天~5天。寄生虫病可用敌百虫等杀毒剂治疗。

5.中华鳖细菌性疾病:水体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喂恩诺沙星粉(或氟苯尼考粉)和维生素C。

湖南省

湖南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刘俊杰

审核:王锡荣分析员:周文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测,预计9月与8月相比气温稍有下降,全省仍有阶段高温过程出现,月平均气温为26℃~2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7℃~38℃,养殖水温在27℃~32℃之间。月内降水以阵性为主,中旬省内将有分散性降水发生,湘西北局部出现中到大雨。由于前段连续时间的持续高温,降水较少,导致养殖水位降低,密度相对增大,在此环境条件下,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同时池塘养殖生物存池量增大,水中污染物积累,易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现象,尤其要注意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变化。

◎病情预测

1.青、草鱼:9月还处高温期,水温在27℃~32℃之间,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处于流行高峰期;草鱼出血病往年同期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时期还易发生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疾病,全省各区域流行,重点关注区域为本省淡水池塘主养区的精养池塘。。

2.鲤、鲫鱼:易发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指环虫等,主要关注区域为省内鲤鱼主养区。

3.鲢鳙鱼:易发锚头鳋病、细菌性败血症,全省各主养区均有可能发生。

4.中华鳖:腐皮病、红脖子病,主要关注区域为衡阳、常德等地中华鳖主养区。

◎防治措施

1.鱼类车轮虫病:全池泼酒敌百虫溶液,浓度为0.1g/m3~0.2g/m3,三至五天一疗程;或是溴氰菊酯用水稀释2000倍后均匀泼酒,浓度为0.15g/m3~0.22g/m3。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定期全池泼酒二氧化氯、生石灰等清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氟苯尼考粉拌饲投喂,每千克鱼用量为20mg~40mg,每日1次,连用3天~5天。

3.草鱼出血病:用生石灰、碘伏(I)或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草鱼出血病:停食1天后,抗菌药饵,每100kg吃食鱼的饲料含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5g;用量为每100kg吃食鱼用3g~5g三黄粉或大蒜素拌饵投喂;用金银花、菊花和黄柏熬水喷洒饲料进行投喂。每半月一次,每次3天~5天。

4.中华鳖腐皮病、红脖子病:投喂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适量添加天然饲料,投喂小鱼虾要注意新鲜度,并要对饵料鱼虾消毒;定期使用聚维酮碘溶液,二氧化氯、生石灰消毒水体,适当加水改善水质。发生腐皮、疖疮病,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5g(捣碎)加大黄4g,煎成药液洗浴48小时。或使用国标渔药大蒜素、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等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性病害有一定疗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签发:龙光华

审核:李坚明分析员: 韩书煜

2016年9月,过完处暑迎来白露,广西各地早晚温差渐大,养殖水温也从最高状态缓慢下降到多数养殖动物较为适宜的水温范围。今年天气较反常,台风较去年偏多,暴雨依旧较多,养殖水体应激源增较多,较易引发病害危害。对虾偷死病、白便等仍将危害养殖对虾,腮腺炎、溃疡病等将威胁养殖龟鳖;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等将危害养殖鱼类,链球菌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

◎病情预测

1.养殖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白便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同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

2.淡水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等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

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溃疡综合征、肠炎病、寄生虫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4.养殖龟鳖:易发腮腺炎、溃疡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1)每亩套养尾重200g~250g草鱼20尾~30尾或尾重50g~100g罗非鱼30尾~40尾或尾重30g~50g埃及胡子鲶8尾~10尾。

(2)每7天~10天定期监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适当补充碳源和镁、锌,稳定藻相;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天~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1)适时加注新水,延长开机增氧时间;水质状况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二氧化氯1次,暴雨前后各泼洒生石灰水一次。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芪参散和青蒿末3天~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4)加强疾病监测,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3.养殖龟鳖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大池养殖龟鳖,每10天~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小池养殖龟鳖,每天换水1次~2次,每次换水应清洗干净残余饲料及粪便;隔天拌饲料投喂乳酸菌和酵母菌 1次,减少氨氮排出,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芪参散3天~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4)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二)治疗措施

1. 对虾偷死病等

发生拟似病情,先停料2天~3天。第1天先用硫代硫酸钠粉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全池泼洒连翘解毒散,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如氟苯尼考粉等)或六味黄龙散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 5天~7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天~5天,每天1次。

2. 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3天。第1天用腐植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盐酸多西环素)和三黄粉及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

3.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第1天用腐植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如戊二醛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或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m水深用300g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天~5天再泼一次;同时拌饲料内服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天~7天。

4. 龟鳖腮腺炎和肺炎等

发现病情,停料2天。大池养殖,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生石灰或大黄末兑水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天~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小池养殖,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如氟苯尼考粉)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7天~10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天~5天,每天1次;同时,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天。

5. 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停料2天~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6. 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发现病情,停料2天~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复方磺胺嘧啶粉)或板蓝根末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7. 刺激隐核虫病

(1)局部感染,将感染网箱提起、套袋(彩条布),在晚上用15mL/ m3~20mL/m3的高碘酸钠溶液浸泡10分~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每千克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2)整个养殖区感染,及时把网箱疏散盐度较低的海区,进行分疏养殖,把养殖密度降低到原来的60%~70%,保持网箱排间距在30~50米;同时,每千克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8. 小瓜虫病

用高酸碘纳或浓(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遍洒,每天一次,隔5天~7天用1次,连用3次;同时,每千克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9.指环虫和车轮虫等寄生虫病

确诊发生指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虫病后,用敌百虫或甲苯咪唑泼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泼2天~3天。

猜你喜欢
对虾细菌性水温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