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及对策——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2016-03-29 18:15束超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

束超超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及对策
——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束超超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化阶段。文章以常州工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得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开展切合自身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改革实践表明任何盲目跟风、不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改革最终是不会成功的。

关键词: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大学英语”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大学英语”在大学课程中改革最频繁。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还比较薄弱,“大学英语”合并了文理两个大纲,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以四、六级考试为手段进行教学改革。21世纪初,由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的交流需求,教育部开展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高校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中国蓬勃展开。新一轮以国际化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调整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010年初,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共530所学校参与。结果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比例高达81%,认为“保持现状”的比例为15.7%[2]2。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对词汇量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高中毕业时掌握的单词必须达到3 500个,直逼大学四级英语水平[3]。对语言要求的描述来看,2003年高中《课标》八级的语言要求与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相比差异已经很小。因此,还在继续打语言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势必不符合学生的实情,也满足不了学生学习更高层次英语的需求。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高水平外语人才的缺口不但没有弥补,反而出现加大的趋势。中国需要一大批能熟练运用外语、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能与国外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需要一大批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法官;需要一大批通晓目标国文化和语言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等等[4]285。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以应试为导向,以打语言基础为主要教学目的基础英语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英语”课程必须进行新一轮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求。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向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1)普通英语或通用英语;(2)特殊用途英语;(3)通识教育类英语。根据目的不同,特殊用途英语又可派生出与专业学科密切结合的学术英语和与就业有关的职业英语[2]3。“大学英语”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打语言基础,还是转向以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为目的的通识英语教学,还是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尤其是学术英语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1999年教育部在32所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试点。进入21世纪后,国内若干高校相继构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然而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通识教改的模式却意见不一。王哲、李军军认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作为外语教学的主内容。”[5]蔡基刚、廖雷朝则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特殊用途英语才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方向[6]。蔡基刚[7-8]多次撰文表明“大学英语”改革的最终方向必然是学术英语。文秋芳[4]288则建议英语仍然是必修课,学生必须获得英语课学分,但不再规定哪些课程是英语必修课,均改为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体系由通用型与学术型两大模块组成。通用型模块再分为知识类与技能类。学术型模块分为一般学术类与特殊学术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设置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阶段实施。

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截至2014年7月9号,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 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246所。教育部直属学校、“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重点大学数目不到国内高校总数的1/10。因此各所院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统一规范的教学改革模式违背了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原则,使高水平院校的大学英语发展受到阻碍,给层次较低的院校带来了压力。因此各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学生的水平来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是近十年来专升本的院校。它旨在培养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英语”的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开放式、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实行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语言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开放式、创新型英语人才。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努力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致力于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逐渐提高。四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中有一些是学艺术的,一些是单招的学生(从高职高专考入大学的学生),还有部分三本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改革恐怕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学生需求。

为了紧跟改革的大潮,常州工学院从2012年开始对学生进行持续两年的调研,从2014年9月开始实施“2+1+1”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非英语专业学生第一学年要修完“大学英语(I)”和“大学英语(II)”8个学分。第二学年学生上英语选修课,两个学期各选一门。开设的后续课程以及授课教师和时间都出现在教务处网站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和时间进行选课。

学校在2012、2013年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最终确定“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分成五大模块:语言技能模块、商务英语模块、科技英语模块、语言文化模块和大学英语基础模块。其中语言技能模块开设“英语视听说”“中级口译”“大学英语阅读”“大学英语翻译”“大学英语写作”。商务英语模块开设“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和“外贸英语函电”。科技英语模块开设“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翻译”和“科技英语写作”。语言文化模块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中国文化概况”“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语言学概论”“英语电影赏析”。大学英语基础模块开设“大学英语III”和“大学英语IV”以及“英语综合训练”。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成功开设的课程有:“大学英语III”“大学英语阅读”“大学英语翻译”“英语视听说”“科技英语阅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听说”“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况”“中级口译”“英语报刊选读”“英国文学选读”。

经过第一轮选修课,学校在第二学期又增设了“英语会话”“基础口译”“高级口译”“大学英语语法”“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基础”“商务英语谈判”“英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简史”“英语演讲与口才”“圣经故事鉴赏”“希腊罗马神话鉴赏”等课程。经过学生的选课,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成功开设的课程有:“大学英语”“大学英语翻译”“大学英语语法”“大学英语阅读”“基础口译”“跨文化交际”“美国文学选读”“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语报刊选读”“英语会话”“英语视听说”“中国文化概况”“中级口译”。

四、改革新模式下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常州工学院刚刚实施,但是改革中的问题已初现端倪。

1.学生选修课程的动机不明确

笔者曾对选修“跨文化交际”和“中级口译”两门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跨文化交际”课程共50名学生,其中因为对西方文化感兴趣而选修该课程的有21人,想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学生仅有4人,对文化不感兴趣的学生有13人,还有5位学生选择该课程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剩余7位学生中有的想提高口语,有的觉得这门课程应该比较容易通过考试,还有的居然没有任何目的。“中级口译”这门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的目的明确,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37名学生中,80%的学生想通过学习该课程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只有5%左右的学生是想了解口译的知识、技巧,并想参加上海中级口译考试。说明大学生多数对“中级口译”课程了解不足。总而言之,明确知道为什么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也不会付出努力。

学生选课动机不明的主要原因是对选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都缺乏了解。很多学生把英语选修课程等同于公选课程,也有学生看到“选修”二字,就认为该课程无足轻重。开设的选修课程较多,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各门课程的内容,选修的时候非常盲目。因此,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应该详细了解拟选修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目的和课程要求。学生应明确自己对英语有哪方面的需求,如通过四、六级考试,考研,出国深造等。

2.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选择选修课程没有任何门槛和限制,加上学生选课的动机不明确,对该课程认识不清,最后成班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很大。经调查,“跨文化交际”班50名学生中有22名学生没有通过四级,25名学生已经通过四级,还有3名学生通过了六级。“中级口译”班37名同学中27名学生通过了四级,4名学生通过了六级,还有6名学生没有通过四级。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太大增加了老师上课的难度,水平低的学生听不懂,水平高的学生又觉得无趣,老师很难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兼顾大多数学生。建议每门课程附加选课条件,如提高类的英语课程可以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四级或限定一个具体的四级分数,大学英语基础类模块的课程可以针对没有通过四级的学生开设。

3.教材难度偏大

教材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首次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经验不足。有的教材由学校领导决定,有的参考英语专业同等课程。现在也有很多专门针对大学英语后续拓展课程的教材。但总体来讲教材的难度偏大,内容较多,一些教材内容较陈旧。今后在选择教材时,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要自己钻研,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材。

4.后续课程的开设有待优化

“大学英语”改革是必须的,开设不同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也是正确的,但是后续课程的开设并非越多越好,越全越好。学生面对五花八门的课程选花了眼。很多课程其实是重复的,比如“商务英语会话”和“商务英语听说”,这两门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重复的。类似的还有“英语会话”和“英语视听说”,这两门课程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此外,像“圣经故事鉴赏”“希腊罗马神话鉴赏”等课程过于小众化,个别学生有兴趣可以自学。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怎样的选修课程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调查、实践和总结。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对英语有哪些需求。同时也可以进行市场调查,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复合型人才,发现什么样的英语课程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

5.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缓慢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的重点不断发生转变,教材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如果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改革的步伐,那改革必定不会成功。可是“大学英语”的地位比较尴尬,它不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一直附属于语言文学学科,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被忽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很少有时间去进修,提高自己的学历。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很多人认为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晋升职称、完成科研考核,没有真正静下心来从事科研活动。此外,“大学英语”教学往学术英语方向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现在只是在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内实施学术英语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这一天终将到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这些事实,如果还满足于目前基础英语和通识英语的教学工作,而不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那么最终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教师自身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校应该为老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去海外研修或到国内较好的大学去深造、学习。

五、结语

常州工学院“2+1+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方向是正确的,符合目前形势的需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哪种改革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高校[9]。我们必须不断地摸索、实践,失败后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3-03-01)[2015-01-02].http://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3]黄利生.新课改高考加大词汇量考查力度[N].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9-06-22(6).

[4]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2):283-292.

[5]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6]蔡基刚,廖雷朝.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0-26.

[7]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8]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探索,2014(5):3-8.

[9]杨小惠.人文性和工具性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再定位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4-107.

责任编辑:赵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1-0113-04

作者简介:束超超(1979—),女,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3-06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1.026

猜你喜欢
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