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16-03-29 23:06李杰邓建平杨洪建孙统庆
中国稻米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与应用

李杰 邓建平 杨洪建 孙统庆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210036)



江苏省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李杰邓建平杨洪建孙统庆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210036)

摘要:集中育秧是水稻育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培育标准化壮秧、降低育秧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江苏省水稻机插育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概述了集中育秧的发展创新及其主要育秧形式,介绍了集中育秧壮秧培育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推进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机插稻;集中育秧技术;发展与应用

水稻机插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方向,也是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主导性种植技术。江苏省水稻机插试验示范研究起步较早,但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发展缓慢,直到2000年后,随着性能稳定、价格低廉高性能插秧机的研发成功以及机插育秧技术和高产配套农艺技术体系的完善,机插稻才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机插已成为江苏省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稻作方式,2014年面积达126.7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55.8%,今后机插稻的应用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育秧是机插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秧苗素质的优劣是直接决定机插稻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育秧的核心是壮秧,培育标准化健壮秧苗是机插稻大田早发争足穗、壮秆促大穗的基础。水稻集中育秧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物资、统一播种作业、统一秧田管理、统一秧苗供应,不仅可有效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大幅度降低育秧成本,还有利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是不断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1 机插育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江苏省机插水稻发展过程中,育秧方式主要有塑盘育秧和双膜育秧2种,其中以塑盘育秧为主。不同育秧方式培育壮秧有各自配套的规范化技术,但由于育秧过程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生产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1-2]。

1.1播种量偏大,秧苗细弱

机插育秧在特定规格秧盘进行,一般建议播种量常规粳稻每盘干种子100~120 g,但大面积生产上为了降低漏插率,增加基本苗数,一般播种量大都在每盘干种子150~180 g,有的甚至在200 g以上。播种量过高,床土养分消耗快,群体间透光条件差,秧苗基部粗度、发根力等秧苗素质性状明显下降,秧苗窜高,苗小细弱,基部叶片早黄,形成只有“高度”的弱苗。

1.2播种不均匀、秧板质量不高、贴盘不紧实,秧苗整齐度差

一是播种不均匀。盘边播种密度低,且盘边不如盘中间播得均匀,致使秧苗长势不一,形成大小苗现象。二是秧板质量不高。表现为秧板不平、秧板宽度不够。秧板不平,板面保水能力不一,相对高的地方洇不到水,秧苗处于缺水状态生长缓慢,相对低的地方水分足,秧苗生长快,如果水分过多,还会烂种烂芽,造成秧苗长势不整齐。秧板宽度不够,规范化育秧要求秧板宽度在1.4~1.5 m,生产上多数仅在1.2 m左右,造成秧盘边缘悬空,盘边秧苗生长缓慢,与盘中间的秧苗形成大小苗。三是贴盘不紧实。表现为秧盘变形,盘内铺土不均匀,盘底部悬空缺水(尤其是秧盘边缘),造成盘内旱涝不一,形成大小苗。

1.3营养土质量达不到要求

一是营养土培肥质量不高。生产上所用的营养土大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培肥,即使用了壮秧剂,但床土中的养分含量仍然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二是营养土拌合不均匀。生产上营养土大多采用人工拌肥和拌壮秧剂,容易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量高,有的地方含量低,导致秧苗出苗速度不一致,生长不整齐,还容易出现肥、药烧苗现象,造成秧苗白化,甚至死苗。三是营养土数量准备不足。机插育秧铺盘底土厚度要求达到2.5 cm左右,但由于目前取土困难,且培肥环节繁琐,生产上营养土常常准备不足,铺盘厚度往往达不到要求,有的底土厚度还不到1.5 cm,造成供肥不足,秧苗盘根性差,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

1.4盖籽质量差,影响秧苗出苗和整齐度

一是盖籽土厚度不均匀。盖籽土过薄,不少秧田出现“戴帽子(盖籽土被秧苗顶起)”现象,一些生长较慢的秧苗由于芽尖粘结在被顶起的土块上而被拔起,致使白根悬于半空中,未被拔起的秧苗由于盖土不严,秧根也裸露在外,根系易失水干枯出现损苗,造成出苗不齐、不匀。二是盖籽后浇水,造成盖籽土板结,影响出苗。

1.5覆膜盖草不科学,形成黄化苗或烧苗

一是覆盖薄膜前,秧盘上没有放置小竹竿等支撑物,或支撑物间隔距离太远,出现覆膜“贴膏药”现象,影响种子出苗,造成烧苗;二是盖草厚度不均匀,盖草厚的地方透光条件差,造成秧苗发黄,形成黄化苗,盖草薄的地方遮阳降温效果差,易发生烧苗;三是揭膜过迟,或烈日下揭膜,造成烧苗。

1.6秧田管理不到位,影响秧苗质量

一是水分管理上,播种后或秧盘缺水干旱,或长时间漫在水中,造成种子发芽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根系生长不好,盘结性差;二是病虫害防治或施肥不科学,造成肥害、药害。

1.7超秧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秧苗素质下降

机插稻适宜栽插秧龄一般在15~20 d,但大面积生产上由于播种期安排不当、机插作业量计算不准以及其他非人为原因等,超秧龄栽插现象十分普遍,造成秧苗素质下降。

2 机插集中育秧的发展创新

集中育秧是水稻育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家家育秧、户户管理、难以育好秧、育壮秧”的问题。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探索发展集中育秧,2010年起省里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集中育秧工作[3]。当年商品化集中育秧秧池面积达到0.24万hm2,供应水稻大田24.00万hm2。之后,在水稻高产创建和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项目的带动下,集中育秧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江苏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秧池面积0.80万hm2左右,供应水稻大田80.00余万hm2。

在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发展与推广过程中,江苏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在育秧技术、育秧服务、育秧形式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有效促进了育秧技术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秧苗优质化,为江苏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育秧技术上,推广应用了人工播种改机械流水线播种、营养土改基质、软盘改硬盘、浸种催芽改叠盘暗化催芽、薄膜覆盖改无纺布覆盖等一批新技术。育秧服务上,主要有“全包式”(代育代插)、“半包式”(仅代育)2种模式,育秧主体主要有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或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站或村组、专业的育秧服务公司等4种。

3 集中育秧的主要形式

3.1露地集中育秧

这种育秧形式是江苏省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成本投入低,但需要提前备足秧田,茬口布局上以蔬菜、冬闲田为主,会影响前茬小麦等夏熟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育秧秧田需经过培肥、调酸等繁琐工序,且秧板制作质量要求高。

3.2大棚地面集中育秧

有单栋大棚集中育秧和连栋大棚集中育秧2种。大棚内一般安装有喷淋水装置和通风降温装置,对秧板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并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条件对播种和秧苗生长的影响。同时,育秧完成后可以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形成“育秧-蔬菜”高效连作,但这种育秧形式成本投入相对较高。

3.3大棚层架式(工厂化)集中育秧

这种集中育秧形式大棚内架设有多层秧苗架,大多为3层,不用作秧板,秧田大田比例高,秧苗架间留有操作通道,方便管理和起运秧,棚内安装有温湿度监测、喷淋水、通风降温、层架移动和补光等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条件对播种和秧苗生长的影响。同时,育秧完成后可以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新模式、新途径,但这种育秧形式成本投入高。

3.4硬地硬盘集中育秧

这种集中育秧形式是利用空闲的水泥场地、晒场、空置路面等硬地资源代替传统田间育秧,不需要准备秧田,可提高夏熟作物种植面积。同时,省去了繁琐的秧田培肥、秧板制作等工序,且秧田大田比例较传统田间育秧高,但这种形式秧盘保水能力差,需要及时补水,一般每天上午、下午要各补水1次。

3.5林下或葡萄园下集中育秧

这种集中育秧形式是充分利用公路两边树林绿化带间的空距或葡萄返青发枝前架子间的空距作秧板进行育秧,省去了专门留作秧池的土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为树木和葡萄的生长创造出有利的环境条件,但要及时补浇水。

4 机插集中育秧的关键技术

机插集中育秧不同的育秧方式或育秧形式,培育标准壮秧有各自一整套规范化技术[4],但播量适宜、适期分批播种、机械流水线匀播、叠盘暗化催芽、微喷灌旱育5项技术是目前江苏省机插集中育秧壮秧培育的关键核心技术。

4.1播量适宜

培育壮秧,播量适宜是关键。播量要兼顾提高秧苗素质和降低缺丛率(5.0%以下)两方面要求。播量过低,尽管秧苗个体指标得到优化,但群体指标远不能满足机插要求,造成漏插率高,基本苗不足;播量过高,苗间透光条件差,秧苗细弱、窜高,基部叶片早黄,秧苗素质差,影响栽插质量和栽后活棵。根据专题试验和江苏近几年高产实践,一般常规粳稻种子千粒重为25~28 g,每盘用干种子100~120 g为宜;杂交粳稻种子千粒重27~30 g,每盘用干种子80 g左右为宜,若千粒重为23~26 g,每盘干种子用量可降为60~70 g。生产中如在2叶1心移栽,每盘播种量可增加15%~20%。

4.2适期分批播种

适期播种是培育适龄合格壮秧的前提。大面积生产上,应根据前茬收获让茬时间,按15~20 d秧龄,推算适宜播种期,按照“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则进行播种。并根据耕整地的时间,以及机具、劳动力、灌溉水和插秧机的作业量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批播种,考虑好每期播种的间隔天数和播种面积,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同时,还要考虑非人为可控的因素如连续雨水天气导致前茬迟收、秧盘土壤水分过大导致迟栽等因素,备足秧苗。

4.3机械流水线匀播

匀播有利于提高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促进苗间均衡生长。机械流水线播种育秧过程中上底土、喷水、播种、盖籽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在播种前调试好机械的铺土、喷水、播种、覆土装置,即可实现盘土量适宜且平整、播量准确且均匀、覆土盖种均匀且全面,保证了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苗茎粗壮。

4.4叠盘暗化催芽

为使秧苗出苗整齐一致,在播种覆土后需进行叠盘暗化催芽处理。即以40张左右硬盘为1堆,堆与堆之间留10 cm左右间距以便通风和起运操作,每堆顶部各放1张空硬盘封顶,并用黑色遮阳网将秧堆四周覆盖严实,于室内堆放48 h左右进行暗化处理,以80%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 cm左右为宜,然后移至秧板。

4.5微喷灌旱育

控水旱育是提高机插秧苗素质、扩大秧龄弹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微喷灌通过安装布设旋转式微喷头喷水装置,在秧苗生长过程中,可以按照旱育秧的要求,根据秧苗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启动喷水装置补水,秧田水分管理完全可控,确保做到秧田不缺水、不淹水,控水效果非常好,有效克服了以往湿润育秧对秧板平整度要求高、精确控水难度大等的不足,秧苗出苗安全、整齐度好、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苗素质明显提高。

5 推进机插稻集中育秧技术应用的对策措施

5.1科学规划集中育秧点建设,谋划好育秧地点和规模

根据水稻生产总体情况,以“科学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尽早落实好集中育秧地点和规模。地点上,优先选择排灌条件好、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的地块,提高集中育秧整体示范带动效果,力争建设一批永久性、高标准的集中育秧基地,切实解决家家户户分散育秧难、难以育壮秧的问题。规模上,应因地制宜,规模适度,一般面积以0.67~1.00 hm2为宜。规模过大,管理成本增加,同时,供秧范围广,增加了秧苗运输成本;规模过小,集中育秧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5.2加大政策扶持,培育集中育秧主体和集中育秧示范点

将扶持培育集中育秧主体和集中育秧点作为集中育秧的主攻方向。通过整合发挥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优质稻米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三新”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等项目资源和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村组合作协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集中育秧主体。基层政府要组织协调好农户土地流转、租赁等工作,确保集中育秧示范点建设用地需求。对集中育秧所用基质、壮秧剂、硬盘、播种流水线、无纺布等物化产品,集中育秧基地建设和新技术推广进行专项补贴,切实降低集中育秧成本。

5.3加强集中育秧技术服务指导,提高育秧水平

积极组织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针对性的集中育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集中育秧工作开展。重点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村组合作协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集中育秧主体的培训与指导。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浸种剂、基质、壮秧剂、硬盘、播种流水线、无纺布等育秧物化技术产品和大力发展露地规模秧池、简易大棚、工厂化设施大棚、硬地硬盘等多种形式集中育秧,积极开展育秧技术创新研究,不断推动育秧技术革新进步,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

5.4强化集中育秧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认知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贴标语、农信通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集中育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效益,激发专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育秧主体和基层干部、农户等主动采用集中育秧的积极性。大力打造集中育秧示范典型,通过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农户及专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育秧主体负责人进行观摩学习,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效应。及时总结宣传集中育秧示范推广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集中育秧水平。

5.5开展集中育秧保险,规避生产风险

水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较大,育秧的风险也增大,如果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受不良天气、病虫害等客观因素影响,一旦育秧失败,补救回旋余地很小,导致无秧可插,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因此,要针对集中育秧存在的风险,开展集中育秧保险,对育秧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给予保险赔偿,规避和化解集中育秧风险,解除育秧主体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孙光天,孙光辉.苏北地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55.

[2]赵庆稳,瞿世艳,葛胜,等.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99-100.

[3]杨洪建,李杰,颜士敏.集中育供秧“给力”江苏水稻生产[J].江苏农村经济,2011(S1):134-136.

[4]雷兴谊.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应用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1(3):13-15.

[5]李世峰,朱从海,马小莉,等.南通市机插水稻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稻米,2015,21(3):72-74.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ncentrating Seedlings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in Jiangsu Province

LI Jie,DENG Jianping,YANG Hongjian,SUN Tongqing
(Jiangsu Provincial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Concentrating seedlings i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rice.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standardized seedling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seedlings,but also to accelerate the mechanized,large-scale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technical problems of seedling raising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at present in Jiangsu Province,over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ncentrating seedlings and its main seedling forms,introduces the key techniques of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of concentrating seedlings,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entrating seedlings technology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Key words:machine-transplanted rice;concentrating seedling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16)03-0056-04

收稿日期:2015-12-28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SXGC[2014]286);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4411);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

猜你喜欢
发展与应用
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CAD技术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分析当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中的应用
浅析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加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视频流的图像识别技术发展与应用
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应用
电工仪表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浅谈会计今后的发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