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模式栽培关键技术

2016-03-29 23:06陈传华刘广林李虎陈远孟蒋显斌罗华杰罗群昌
中国稻米 2016年3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栽培技术

陈传华 刘广林 李虎 陈远孟 蒋显斌 罗华杰 罗群昌*

(1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2来宾市象州县运江推广站,广西来宾545812;*通讯作者)



“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模式栽培关键技术

陈传华1刘广林1李虎1陈远孟1蒋显斌1罗华杰2罗群昌1*

(1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2来宾市象州县运江推广站,广西来宾545812;*通讯作者)

摘要:“全能杀虫平台”具有高效、安全、经济节能等优点,将“全能杀虫平台”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稻鸭共育”模式相结合,建立了“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稻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有机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模式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以及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稻-鸭模式;全能杀虫平台;防治效果;栽培技术

“稻鸭共育”是生产上应用广泛的有机稻生产模式,具有控虫防病、除草松土、增肥省药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6]。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能杀虫平台”是一项成熟的害虫有机防治技术[7],它主要由诱芯、杀虫卡、诱芯载物台、生物病毒载物台、诱杀盆等组成,“诱芯”和“杀虫卡”是核心防虫技术,诱芯载物台、生物病毒载物台、诱杀盆是辅助部件。其中,“诱芯”主要是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将其杀死;“杀虫卡”由病毒制剂、卵寄生蜂、放蜂器组成,其技术原理是将适宜寄生蜂携带的病毒剂型均匀的雾化喷洒在柞蚕卵表面,当寄生蜂咬破卵壳爬出来时,每头小蜂身上可粘上50~200个病毒,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接种,等到害虫幼虫破壳而出,就会吞食卵面,连同病毒吃进去,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初孵幼虫会在它的同类中迅速传播病毒,形成二次感染,造成病毒流行病,使目标害虫大批死亡。“全能杀虫平台”对动植物安全,无抗药性,经济节能高效,不受地域限制,能显著减少农村种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全能杀虫平台”与“稻鸭共育”模式相结合,建立了“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稻栽培模式,可有效提高有机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1 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

为了验证“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栽培模式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在广西上林县西燕镇银黄村有机稻示范基地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设空白对照区333.50 m2,常规防治区6.67 hm2和有机稻生产区40.00 hm2。常规防治区共施4次药,每次每667 m2施25%吡蚜酮16 g、40%毒死蜱乳油100 mL。有机稻示范区采用“优质稻-全能杀虫平台-鸭”有机模式。广西大学等单位专家对示范基地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进行田间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常规防治区和有机稻生产区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分别为91.01%和99.33%;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分别为72.11%和96.73%;常规防治区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分别为2.17头/丛、2.65头/丛,有机稻生产区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分别为3.83头/丛、10.08头/丛;常规防治区纹枯病的病株率为21.37%,比对照减轻了77.52%;有机稻区纹枯病的病株率为1.05%,比对照减轻98.90%。可见,该有机栽培模式有效的保护了天敌,安全高效,病虫害防控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

2 关键栽培技术

2.1产地选择

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场所,生态环境优良,周边植被覆盖率高。生产地块集中连片并位于灌溉水源的上游,排灌畅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且环境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2.2品种选择

选用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生育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在广西中部和南部可选择种植桂育7号、桂育9号、桂育8号、中广香1号等优质常规稻品种,晚稻种植还可选用丰田优553等优质杂交稻品种。这些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田间抗性好,其中,桂育9号、中广香1号、丰田优553为广西十大优质稻品种。

2.3培育健壮秧苗

培育健壮秧苗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从而提高其抗病虫能力。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而松软,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秧田整地采用水做法。即在播种前10~15 d放水进行第1次犁耙田,保持田水沤田;播种前2~3 d进行第2次犁耙,耙细耙平;播种前1 d排干田水。播种当天按秧床宽1.0~1.3 m、沟宽30.0~40.0 cm起畦,四周开好围沟利于排灌。在每m2畦面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0.3~0.4 kg,并将肥料与泥土拌均匀。抛秧选用434大孔六棱钵体秧盘,每畦横向摆放2排秧盘,待沉实后再做秧板,板面要达到“实、平、光、直”。每667 m2大田用种量常规稻品种2.0~3.0 kg,杂交稻品种1.5~2.0 kg。

2.3.1秧田温度调控

早稻秧田可在拱架上覆盖薄膜,用于保温,防止烂秧,晚稻则覆盖防虫网。要控制好苗床内的温度,播种至出苗期温度保持在32℃~35℃;1叶期温度控制在25℃以内;2叶期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高于32℃要揭膜通风或喷水降温;4叶期前后逐步揭膜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素质。

2.3.2秧田水肥管理

田面保持湿润,土面发白或秧苗叶片卷曲时喷水;或将水灌入沟中,让水渗入秧盘,注意不能漫灌。播种后15 d,待秧苗生出3叶,如果叶片褪黄,可淋施生物有机肥浸出液,每隔5 d淋1次,每次用量10 kg/667 m2。插秧前2~3 d不再灌水,以利于起秧。在插秧前7 d,人工拔除床面杂草。

2.4适时播种移栽

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桂南稻作区早稻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晚稻在7月上旬末至中旬播种;桂中稻作区早稻在3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晚稻在7月初播种;桂北稻作区早稻在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晚稻在6月下旬播种;高寒稻作区4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插秧时期及产量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移栽密度。一般规格为行距20~23 cm、株距10~13 cm,每667 m2插2.0~2.5万丛。

2.5合理施肥

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及品种确定施肥量,一般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或生物有机肥300~450 kg作基肥;返青分蘖期、孕穗期及抽穗后视水稻生长情况可分别追施1次生物有机肥,每667 m2用量100~200 kg。每季每667 m2需肥量:N 12.0 kg,P2O54.5 kg,K2O 11.0 kg。

2.6病虫草害防治

2.6.1稻田养鸭

水稻移栽后7~10 d,每667 m2放养鸭子12只,鸭子选用中小个体,食量较小、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灵活好动、捕食性强、田间存活率高的品种。以每6 670 m2为1个单元,在稻田四周用网围起50 cm高的围栏。稻田放鸭后应保持适当的水深,让鸭子既能在水面上浮游,也能在水里行走。放鸭初期,鸭子较小,水不宜太深,最好为浅水(3~5 cm,不超过10 cm),这样杂草易被鸭连根拔起吃掉,或被鸭用嘴、脚铲起浮于水面,或经鸭脚践踏,踩入泥中而死,水生小动物以及害虫也易被捕捉。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可逐渐加深,直至保持10~15 cm。在水稻灌浆、米粒形成时,将鸭子撤出稻田,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之后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7 d断水。水稻成熟收获后可将鸭子再放回稻田。

2.6.2安装“全能杀虫平台”,放置“毒蜂杀虫卡”

全能杀虫平台是利用“昆虫信息素”和“毒蜂杀虫卡”来防控二化螟、三化螟、卷叶螟等害虫,对其成虫、卵、幼虫实施三重打击,同时诱导病毒流行病。一般在田间封行时安装“全能杀虫平台”,每1 334 m2安装1盏,同时在杀虫平台的诱芯载物台安置“诱芯”,诱杀盆里装上清水,利用“诱芯”中的“昆虫信息素”诱杀成虫,在生物病毒载物台上放置“毒蜂杀虫卡”1枚,还可在田边稻株放置“毒蜂杀虫卡”,在螟蛾初发期和盛发期,每667 m2可放置“毒蜂杀虫卡”6枚,利用“毒蜂杀虫卡”对害虫卵、幼虫实施打击,诱导病毒流行病。

2.6.3生物农药防治

病虫害发生严重时,还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但每季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稻瘟病:稻田中发现稻瘟病发病中心时,每667 m2用45%晶体石硫合剂60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分蘖期发病率在15%~20%时,孕穗期在3%以上时,每667 m2用45%石硫合剂600 g对水40~50 kg喷雾;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拔节至孕穗期发现中心病株后,每667 m2用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60 g对水50 kg喷雾;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稻田有螟虫卵块50块以上时,每667 m2用50 g BT粉80 mL或0.3%印楝素乳油100 mL对水40~5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发现虫害时,每667 m2用2%烟碱水乳剂50 mL对水40~50 kg喷雾防治。

2.7收获与储藏

在水稻成熟期90%谷粒变黄时收割。收获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掉,防止霉变及虫食稻谷混入。收割前对收割机械、包装物、仓库等进行清洁,并将相应的追溯标签固定于包装袋口。收获后及时脱粒、干燥降水、包装、入库贮存,避免贮存时含水量超标,确保水分含量在13.5%以下。

2.8建立可追溯体系

生产过程中应绘制产地地块图,建立完整生产档案记录,地块图应清楚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也要标示出基地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河流等。生产档案记录包括农事活动记录、生产投入品台账记录及购买单据、收获记录。农事活动记录应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号及其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质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相应的购买单据。收获记录应包括收获日期、地块号、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等,同时设计编写批次号。

参考文献

[1]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2]杨治平,刘小燕,黄璜.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24(12):2756-2760.

[3]魏守辉,强胜,马波,等.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1):9-16.

[4]甄若宏,王强盛,张卫建,等.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60-64.

[5]张苗苗,宗良纲,谢桐洲.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2):256-260.

[6]任磊,石书兵,吐尔干江.稻鸭共作在有机稻生产中的表现[J].北方水稻,2014(2):15-17.

[7]李罡,张林,彭辉银.智能杀虫平台在棉花、水稻上的应用[J].华中昆虫研究,2012(10):187-190.

Key Techniques for Organic Farming in the Pattern of“High Quality Rice–Omnipotent Insecticidal Platform–Duck”

CHEN Chuanhua1,LIU Guanglin1,LI Hu1,CHEN Yuanmeng1,JIANG Xianbin1,LUO Huajie2,LUO Qunchang1
(1Ric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Nanning 530007,China;2Yunj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Xiangzhou County,Laibin,Guangxi 545812,China)

Abstract:“Omnipotent insecticidal platform”has the advantages of efficient,safe,economic and energy saving,combined with“riceduck”mode,which was widely applied in the production,a new organic cultivation pattern as“high quality rice-omnipotent insecticidal platform-duck”wa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trol effects and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is organic pattern.

Key word:rice-duck mode;omnipotent insecticidal platform;control effects;cultivation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082(2016)03-0089-03

收稿日期:2016-01-23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13YZ08,桂农科2014YZ14);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5YT13);八桂学者专项经费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栽培技术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