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小秘方

2016-03-29 03:41柏正琴
关键词:厚积书声词句

柏正琴

阅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时最主要的形式是默读。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默读更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默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更能独立思考,实现个性化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呢?

一、激发默读兴趣,增强默读的感性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二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低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默读兴趣。

开始学习默读时,可以领学生到图书馆去看看,观察人们是怎样默读的。注意观看人家默读时的姿势。如怎样持书?眼睛和书保持怎样的距离以及怎样的坐姿?大家一起议一议,做一做,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默读的感性认识。

平时,还可以班里默读做的较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默读体会。还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默读表演,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乐于接受默读训练。

二、掌握不同的默读方式,提高默读的技能水平

1.训练“不出声、不动唇”

根据人的认知特点,默读先于朗读。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开始学习默读阶段,常常是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他们不能把看到的词句和词句的意思联系起来,而需要读出声来,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有时,学生升入中年级后,还有小声“默读”现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辅助的多余动作。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逐步培养。

2.培养视读的广度

在开始学习默读时,有时会出现指读现象。有的同学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这样,就会在每个字上都停一下。这不仅影响了读的速度,也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视读的广度。由一眼能看到一两个词,发展到能看到一个句子,一句一句地读,就容易理解意思了。然后发展到由句到行,进而由行到段,从而逐步地提高默读的速度。

3.训练默读的技巧

随着年级的升高,影响学生默读的速度主要是学生缺乏一定的默读技巧。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精读等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这些方式的训练。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默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地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种默读方式一般都在初读课文或阅读了解读物时使用。

浏览,主要是从阅读媒介(网络、报刊等)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或是一些重要的信息,搜寻主要事实,捕捉个别细节,讲究的是既快又对,以节省时间,确保阅读的高效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精读,即: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仔细地默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精读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有时要对字、词、句、段或篇章结构进行反复地斟酌和推敲,以达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如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或难于理解的地方可让学生进行精读训练。

精读,包含朗读,可以理解为“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仔细地读”,目的是要理解所需要的知识,需花一定的时间。略读、浏览等默读等方式,主要是从阅读媒介(网络、报刊等)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或是一些重要的信息,讲究的是既快又对,以节省时间,确保阅读的高效率。

4.强化默读要求

默读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到”,既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三、优化评价,在激励中提高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在有效性的评价中,学生才会感到被认同被表扬的愉悦,才会从更多更深的角度去对文本进行解读与表达,默读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拓展时空,在体验中养成习惯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厚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时间,默读要求一定的速度,但追求的不仅仅是速度。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二是空间,课外阅读是默读的“训练基地”,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努力为学生整合阅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如:开辟班级“书香角”,创建家庭“书香园”,制作社区“书香卡”,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竞争中燃烧自己的阅读激情。当然,“时空”作为默读的两个条件应该紧密结合。有了时间,才能多读多想,品读深思;有了空间,才能熟能生巧提高默读速度。“厚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就能将在课内学到的默读方法“薄发”于课外实践,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反过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学生默读的兴趣,提高默读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育的倒退。语文教学,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老师们,不要再忽视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默默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理、读出神,读出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厚积书声词句
茶烟梧月书声
无题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七绝·夏雨(通韵)
大山深处的琅琅书声——走进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