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2016-03-30 13:55彭星霖
福建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茶马古道民族

彭星霖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重庆北碚400712)

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彭星霖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重庆北碚400712)

茶马古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探讨其历史以及价值意义重大。笔者从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入手,分析茶马古道的价值,通过阐述,能够明确茶马古道的发展情况,并且让茶马古道的价值得到认可。

茶马古道;历史解析;价值;探讨

茶马古道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其定义分成广义与狭义两类。因为唐朝、宋朝后茶马古道的往来买卖大部分都是茶与马,所以被叫做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诞生于唐朝、繁荣于宋朝,在明朝达到巅峰,在清朝没落。其对我国的贸易形式是一种丰富,并融入了当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历史价值,在我国贸易发展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1 茶马古道的历史简述

唐代,茶的种植已随处可见。伴随着茶叶在内陆的销售而远播西域,尤以吐蕃为最。吐蕃压抑佛教的政策实施之后,大批的僧众被迫远离佛寺,而茶也从佛寺流入吐蕃全国。茶叶在吐蕃全国开始渐渐风靡,并演变为藏族的社会传统风俗。

为了强化对茶叶的控制力度,唐代还专设了茶叶买卖策略即茶与马交易。到了宋代,茶马古道得到完善的机会,南诏国与吐蕃国政治联系加强,因为侵略战事的出现,当初仅是为了用于战争目的的古栈道,演变成以铁桥城为核心的贸易中心,并开启了以禽肉、药物、茶、绸缎、糖等为重要交易物的贸易古道;元朝时,茶马古道迎来了黄金发展契机,内陆元帝国明确了对滇藏的政策,在滇藏布置驿站,形成了与滇藏相通的交通网,加强了滇藏区域与中央的联系;而明代时,伴随着丽江木氏王朝的出现,与西藏的贸易交流更为频繁;另外,木氏为了一统各个部族而启动的战争让滇藏间的商业古道得到延伸,贸易往来也变得频繁;到清代顺治年间,清王朝允许藏地统治者在北胜州实施茶马交易为代表,滇藏茶马古道与滇藏商业开始互惠互荣;民国阶段,滇藏商贸还在持续增强其影响力,贸易往来的类别以及数目开始激增,茶马古道的扩充迎来贸易的巅峰期。

茶马古道的空间分布是由诸多节点相连的线状网络空间,以马帮为贸易枢纽,横跨横断山脉,在雪地雪原中穿梭,让民族团结与民族繁荣成为现实,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和谐了民族关系。

2 茶马古道的价值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是一起齐名的,在我国民族贸易历史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现已伴随文明的洗礼而没落,昔日的辉煌也不复存在。然而其价值却是时间无法抹杀的。

2.1 旅游名胜

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横跨青藏地区、川西地区、云贵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汉族、藏族以及西南区域各部族的血汗结晶,是当前全球知名的海拔最高的古代栈道,是我国西藏区域与内陆连通的古道,其与南亚以及东南亚文明相互交融,是我国与他国文明互通有无、建立外交的关键通道。

在古道上马帮遗留的驳杂棍痕,马队走出的曲折路径仿佛让人回到了古时的贸易场景;沿路历史悠久的村落、宗教遗迹、藏传佛寺遗迹、摩崖石窟、惟妙惟肖的巨幅壁画以及奇风异俗无不彰显出古老中国的文化魅力。而且,在川藏道、滇藏道横跨的横断山脉以及青藏高原是中国地势最为繁杂、生物种类最为多样化的区域,保有珍贵的科考价值。茶马古道汇集了六条大江,并且遍布崇山峻岭、圣湖高山、温泉、农场树林以及品种多样的动物与植物,是探险的最佳去处,有着极大的考古价值。茶马古道的网络状结构担负起薪火相传的义务。

茶马古道的旅游,景色多变,文化韵味十足,资源丰富,天下无二。茶马古道的旅游让人找到精神的慰藉,是人与生态的融合,是城市人所热衷的,是全球旅游爱好者的首选。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还被当成联动开发策略的方向写进了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旅游策划书中,将茶马古道的魅力向全球友人开放,这本身就印证了茶马古道的价值。

2.2 文明传播古道

实际上,茶马古道并不是最先起源于唐宋两朝的茶马交易,在唐朝与宋朝之前,茶马古道就业已出现并昌盛,并成为与四川、云南、西藏三个地区相互勾连的古文化网络。不但是西藏与现在四川、云南区域的古时先辈迁徙形成的关键古道,而且对四川、云南、西藏三个区域的古文化也起到了传承以及发扬的作用。

从考古文化遗址方面来说,早在4000-5000年前,昌都就诞生了诸如卡若遗迹般的大规模的远古人类聚居遗迹。因此,能够将茶马古道看成是连通中国西南青藏地区、川西地区、云贵地区的古文化演变路线图。

2.3 民族文明的迁徙要道

茶马古道长度超过10000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僳僳族、哈尼族、羌族、怒族等在此地居住并生育后代,彰显了我国的民族包容性,并保留了民族的原始风貌。古韵悠长的茶马古道既能够将经济与政治联系起来,并且也是民族文化的迁徙要道。慢行于茶马古道,细心的旅客会发掘傣族的贝叶文明、彝族祭祀中的火文化、白族的文明、纳西族的东巴文明等各个民族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兼容并蓄,构成了中国民族融合的奇迹。因此,茶马古道呈现出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能让民族文明在此沟通、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茶马古道位于彝族与藏族杂居的区域,其中的历史遗迹的考察价值颇大,并且提供了历史与语言科目的珍贵资料。茶马古道对中国传统民族文明的继承与宣扬让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

2.4 宗教文化传播古道

伴随茶马买卖的风行,茶马古道不断扩大规模,藏传佛教也凭借茶马古道在青藏地区以及周边区域传播;这类传播有着双面性。佛教从内陆流入西藏,构成有着藏区特色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又向内陆进行传播。根据考察与证实,以大理为核心,西达可达丽江等地区,越过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入藏区、尼泊尔等国家或地区;从传播线路方面来说,例如大理的宗圣寺、剑川石刻等等均是于茶马古道周围修筑起来的。在纳西族的宗教文献东巴经中出现了大批的大乘教借词,并且藏话在当中的功能不可小觑。

因此,能够发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纳西东巴教三教以茶马古道为传播枢纽,彼此间的相互交融与影响。即是说:伴随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变得频繁,以佛教为主的宗教也凭借这条古道传播布道,因此茶马古道的宗教方面的价值是很明确的。

2.5 民族精神之道

说及茶马古道,马帮的影子在旅游者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上千年的历史时光中,正是由于马帮长期地行走在古道上,让古道能够延展,并承担了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西南区域的马帮运输是古时西南区域的特殊运输形式,对西南区域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可谓贡献不小。马帮对文化的传播,让其精神经久不衰,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而马帮的坚忍不拔、包容并蓄、重诺守信的精神,也成为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典范。

因此,以马帮为视角,来探讨茶马古道的价值,是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的。不但能够对茶马古道解读得更为彻底,而且能从另一种角度,发现茶马古道的新价值,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另一种诠释。

2.6 民族团结、融合之道

茶马古道在我国西南区域就好比一张极大的网,将各民族包容在其中。各民族居民通过茶马古道,达成了交流以及友好往来的目的,让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繁荣,并且拉近了各民族居民间的距离。茶马古道将各民族居民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特色化的我国民族多元化文化。

在宋朝,汉民族居民与边缘地带的彝族联姻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并且渐渐成为了一类趋势,这类通婚、杂居的情况在其时的西北区域较为普及,让民族融合成为可能;一段时间以后,陕甘川滇湘等区域进行茶马交易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陆续迁徙到青藏地区,并同本区域人民通婚;而且,藏地的藏民族也陆续迁徙,让两个民族的融合不再是空谈。

茶马古道经济、政治等的往来也映射了其时因为茶马交易的兴盛而出现的民族文化交融的盛景。因此,茶马古道是横跨时空的枢纽,其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成一个整体,是中华民族变迁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2.7 经济进步之道

拥有悠久历史的茶马古道通过茶马交易,推动了一些区域大部分村镇的成型,对本区域经济的进步贡献出了力量。林隽在其作品中记录到:理塘等村镇均是由于茶叶的贩卖与运输而出现并兴盛的。尤其是察木多,其位于川藏古道与滇藏古道的融汇点,通常亦是川藏南、北两道进入西藏首都的主要通道。蔡雅、昌都、康定、道乌等村镇均是因为茶马交易的出现而兴盛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昌都,已演变成茶马古道区域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城市,其旅游资源已被充分开发,并作为典型事例在全国宣传。在昌都内还出现了各类派别,例如专业售卖茶叶的茶叶帮、专业售卖金条、麝香的金香帮等等。而且,在这部分村镇中的影响下,推动了周围区域的经济进步,农业、手工业变得发达,对区域经济是一种共享。

四川就是一个典范。宋朝四川茶叶产出量是3000万斤,当中的1500万斤通过茶马古道远播西藏区域;明朝通过黎雅、碉门进行贸易占整个四川茶叶的8成;清朝通过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个年度是1400万斤左右。

结束语

茶马古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是我国贸易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并且丰富了我国的贸易形式,让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远销异域,并实现了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对其历史与价值的探讨有着极大的价值。

[1]陈保亚,袁琳.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北方茶马古道——基于chaj读音分布的语言地理学证据[J].思想战线,2015(1):117-121.

[2]刘小方.藏族筑城思想探源的遗产旅游意义——以茶马古道川藏线城市群为例[J].西藏研究,2013(2):113-120.

[3]郑国穆,韩华.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二[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21-27.

[4]郑国穆.甘肃陇东地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三[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6):12-23.

[5]幸岭,蒋素梅,王丽萍等.论旅游开发中滇藏茶马古道的保护格局——以滇西北核心段为研究对象[J].经济问题探索,2014(7):178-184.

彭星霖(1982-),女,山西平遥人,硕士,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高职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茶马古道民族
走古道
我们的民族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茶马古道
多元民族
骑行“茶马古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茶马古道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