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2016-03-30 23:35崔守仁蔡四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崔守仁?蔡四新

【摘要】 目的 对比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疗效上的区别。方法 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组, 每组47例。小切口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 常规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 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 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相较标准后外侧入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64

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有前侧、前外侧、后侧及后外侧多种方式。以上术式具有视野清晰的优点, 但同时大切口对患者术中损伤较重, 影响术后功能锻炼。而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则面临手术疗效的问题。作者通过对比微创小切口后外侧入路与标准后外侧入路两种术式在手术疗效及术后疗效上的区别,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术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骨外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研究入选条件如下:①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②无麻醉或手术禁忌证, 无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③无合并骨肿瘤, 无髋部手术史, 无重度髋臼发育不良;④无股骨近端破坏, 无需对髋臼周围辅助操作。符合条件患者共9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及常规组, 每组47例。小切口组中男29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56.4±7.2)岁;常规组中男32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6.9±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小切口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根据X线片测量并估计髋关节假体大小及颈部长短等数据。患者入室后取健侧卧位并固定骨盆。全身麻醉后从大转子顶点为标志做长度约8 cm的弧形切口, 逐层切开, 不切断臀大肌, 注意不损伤坐骨神经。将患肢内旋, 切开外旋肌群及关节囊, 将髋关节脱位后, 根据事先确定的股骨颈长度截骨并将股骨头取出。暴露髋臼后, 根据术前选择髋臼尺寸将髋臼锉磨后打入人工髋臼;对股骨颈残端进行扩髓, 依次安装髋臼内衬、股骨柄及股骨头。检查假体松紧度及稳定度后, 复位并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常规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与小切口组区别在于切口由大转子近端到远端作长约20 cm切口, 其余操作与小切口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②术后指标:术后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评分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统计两组患者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术后出现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 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切口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并发症上, 小切口组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手术入路有三种[1], 即前侧切口入路、前外侧入路以及后外侧入路。这三种入路方式都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前侧入路需切断臀中肌及臀小肌, 同时易伤及臀上神经, 造成术后跛行;前外侧入路需切开外侧肌, 术后出现股外侧肌缺少神经支配影响功能;后外侧入路对肌群损伤小, 出血少。早期术中切除关节囊后, 外旋肌群无缝合, 而随着关节囊与外旋肌群修补观点的推广, 后外侧入路术后髋关节脱位率明显降低[2], 因此在各种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后外侧入路术后效果较好。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后外侧入路术式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新术式, 在国外运用较多, 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手术疗效上尚未得到验证。在本次研究中, 小切口组与常规组相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微创小切口可达到与标准后外侧入路相近的效果。而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原因在于微创小切口对患者术中损伤更轻, 术后恢复更快;而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微创小切口相较标准切口具有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但由于微创小切口对术者水平要求更高, 因此也存在不同文献报道疗效差异。作者认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仍需以手术疗效为第一优先考虑, 不应过分追求小切口, 但在技术水平允许的情况下, 微创小切口具有更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与标准后外侧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且创口小、损伤轻,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 郑寿鹏.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2, 23(10):30-31.

[2] 袁锋, 蔡俊丰, 周炜, 等.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补在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4, 11(5):34-37.

[收稿日期:2015-12-02]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
硝酸甘油联合瑞芬太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降压效果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