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2016-03-30 23:57姜洪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治疗体会临床特点

姜洪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 80例急性腹痛患儿, 根据患儿临床特点, 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观察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在80例患儿当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无一例误诊、漏诊病例发生。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平均分为(41.2±1.0)分, 较治疗前的(77.4±3.8)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后发现导致小儿急性腹痛的主要疾病有肠系膜淋巴结炎、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肠痉挛、粪便堵塞、药物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紫癜、胆道蛔虫症以及肠叠套等。结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 接诊腹痛患儿时不同与成人, 很难问出详细可靠的病史, 全面分析发病原因, 结合临床特点, 对症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特点;治疗体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86

在儿科疾病中, 急性腹痛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 给患儿身心造成极大痛苦, 如不及时治疗,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正确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 采取对应治疗手段, 可提高治愈率, 改善预后[1, 2]。现本文主要是以80例该疾病患儿做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分析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到本院就诊的急性腹痛小儿患者80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最大8岁, 最小2岁, 平均年龄(5.5±3.5)岁。病程最长1个月, 最短30 min, 平均病程(3.8±9.2)d。同时伴有呕吐15例, 伴有发烧17例, 伴有咳嗽19例, 便秘7例, 反酸2例, 皮肤紫癜1例, 果酱样血便5例, 脓血便1例, 用阿奇霉素腹痛2例。

1. 2 诊断方法 当患儿入院后, 对其家长及患儿详细询问病史, 询问的内容主要包括孩子日常饮食情况、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史、有无外伤史、用药史、腹痛的持续时间、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大小便情况等。并了解是否存在药物过敏, 家族遗传疾史等等。仔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 给予血常规检查, 查看白细胞是否存在异常现象[3, 4]。同时, 采用腹部透视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 对腹痛及时做出正确判断, 给予综合对症治疗。

1. 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① 手术治疗:一般主要是用于肠套叠、阑尾炎以及肠扭转等外科急腹症患儿的治疗, 发现后立即请普外科会诊并转外科治疗。②保守治疗:根据患儿病情特点, 给予药物等综合治疗。若患儿为寄生虫腹痛, 可先给予对症治疗, 待腹痛完全缓解后再给予驱虫治疗;若患儿为感染性腹痛, 则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抗病毒治疗;若患儿为粪便堵塞则给予开塞露通便治疗;若患儿为过敏性紫癜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指导患儿家属加强护理、腹部热敷、科学合理饮食, 进一步随诊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临床表现症状消失,患儿精神良好;有效:临床表现症状基本消失,患儿精神逐步恢复;无效:临床表现症状未有任何改变,部分患儿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疼痛情况, 详细记录。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80例患儿中, 其中63例患儿有较为明显的腹部压痛, 另外17例患儿无明显的腹部压痛。大多数患儿均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 少数患儿表现为右下腹部、左下腹部、脐周围以及全腹部、剑突下等各部位疼痛[5]。

2. 2 经分析后发现导致患儿出现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有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胃炎、过敏性紫癜、药物胃肠道反应、急性菌痢、肠痉挛、粪便堵塞、胆道蛔虫症以及肠叠套等。

2. 3 给予对症等综合治疗后, 80例患儿当中, 治愈77例, 有效3例, 无效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无一例误诊、漏诊情况发生。治疗前所有患儿疼痛感平均分为(77.4±3.8)分, 治疗后所有患儿疼痛感平均分为(41.2±1.0)分。治疗前后疼痛平均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痛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一般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内科和外科等多种因素。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样, 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 正确分析发病因素, 积极治疗, 禁止盲目应用止痛药物以防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根据病症, 可把小儿腹痛分为内科以及外科急性腹痛两种。现本文主要详细探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 其主要表现为功能性以及器质性的疾病。便秘、药物胃肠道反应、胆道蛔虫症以及肠痉挛等均属于功能性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以及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菌痢等均属于器质性疾病[6]。密切关注患儿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肠型、蠕动波, 有无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 给予对症治疗尤为关键和重要。

本次研究,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平均分为(41.2±1.0)分, 较治疗前(77.4±3.8)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腹痛患儿来说, 结合临床特点, 积极对症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程进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医药与保健, 2014, 20(2):34-36.

[2] 胡文君, 吴云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附108例临床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18(2):77-81.

[3] 黄向晖.开塞露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疗效观察.广州医药, 2011, 42(3):54-55.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治疗体会临床特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肠道疾病10例体会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浅谈耳前瘘管的治疗体会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眩晕型癫痫的50例临床治疗体会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6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