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研究》高端访谈:“十三五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2016-03-30 15:14齐驰名盛柯文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

齐驰名 盛柯文

编者按:高端访谈是《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开辟的一个新的栏目,主要邀请商经学术界有影响力的重量级嘉宾,每次邀请两位资深专家。中国商经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涛教授作为主持人。每次围绕某一热点问题和学术焦点进行对话和研讨,旨在创造一种争鸣和碰撞的学术氛围。读者也可以推荐不同的热点和焦点,推荐不同的重量级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访谈。

2016年1月18日下午,《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首届高端访谈启动仪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并且举行了首场高端对话,主题为“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首次高端对话特邀嘉宾有两位,一位是原国家内贸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副主任、亚洲物流与供应链协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教授;另一位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研究员,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陈文玲教授。

嘉宾:

丁俊发:原国家内贸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副主任、亚洲物流与供应链协会首席顾问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研究员,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

主持人: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国内贸易专家、电子商务咨询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

洪涛教授主持:《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首次高端访谈的主题是“十三五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十三五”时期。新的五年,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经济理念。新中国成立66年来,我国流通理论经历了“无流通论”、“流通论”、“流通产业论”、“流通先导论”、“流通基础产业论”几个阶段。理论界对流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近几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些流通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也陆续地变成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第一次将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性产业;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流通产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内贸流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国务院同意上海等九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2015年末,商务部与中央编制办联合印发《开展商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2015年商务部等10部委还颁发了《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提出了建设三纵五横骨干流通网络,37个国家级节点城市,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在农产品流通方面,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十二个“一号文件”,在文件中先后提出了现代农产品流通的理念。2015年,十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体系规划》,规划形成了8个骨干市场集群和全国100个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这些文件的发布都表明,我们现在的理论正在指导着实践。在这个转型时期,整个流通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同时,也面临着钢铁、煤炭、水果、蔬菜等众多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

丁俊发、陈文玲两位嘉宾都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在这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首先我们请两位专家围绕“十三五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发表各自的观点。

陈文玲教授发言:看“十三五”流通业发展,我们要跳出传统的流通理念来看现代流通。“十二五”期间我们曾提出,现代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流通一定是决定性的产业。“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迎来“大流通”时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全球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流通能力的建设上。我国GDP的水平和美国越来越近,2014年我国GDP是10.4万亿美元,2015年增长了6.9%,大概在11万亿美元。“十三五”时期,我国按照6.5%的增速,美国按照3%的增速,我国GDP会达到美国的72%。按照这样的一个增长幅度,我国将于2030年会与美国的GDP总量持平。那么我们的短板是什么?是我国的现代流通能力,比如说资本货币的流通能力,美国的美元在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中占62%,在国际货币的储备中占64%,美元还充当了准世界货币的功能,美国的巨大竞争力其实是在美元流通中获得的。美国的流通能力在世界上是高端的,在商流方面,美国开启了互联网这种业态以及各种大的shopping mall。我国现在各方面正在迎头赶上,但是美国现在依然是现代流通的先行者。美国也创造了现代物流,然后经过日本改造提升形成现代物流的理念和一套理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我国国际贸易占到全球贸易的13.4%,超过美国占到世界第一位,但是美国针对我国的博弈步伐也越来越快,比如美国的“一体两翼”战略全面布局。“一体”就是继续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区,“两翼”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这个战略就是要重塑流通规则,重新抢夺现代流通的制高点,争夺流通规则的指导权。TPP在2015年10月已经达成协议,2017年会进入实施期。2015年底有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就是加入TTIP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关税减少93%。所以,美国这种抢夺流通规则制定权的行动比以往更快,美国要保持在现代流通中的绝对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到流通能力、流通规则和流通的引导能力方面。

第二,国家战略越来越聚焦在现代流通方面。比如“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其实就是突出一个“通”字。“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内容就是“五通”。一是政策沟通,通过政策沟通形成流通的外部对接;二是民心相通,形成情感共同体,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贸易畅通,形成更加畅通、更加便利货物流通的新格局;四是设施联通,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是为了使流通更加便利;五是是资本融通,就是说资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流通。“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我国和更多的国家大流通体系的重塑,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和更加便利自由的可预期的贸易规则和贸易环境,或者叫流通规则和流通环境。

长江经济带战略也是一个“通”字。比如说三条长廊,一条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这就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水运、海运、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这就是一个大流通的布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庆提出要把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的地位,而且提出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要成为黄金经济带,使整条长江经济带流通顺畅,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并且要在长江经济带实行大通关体制。现在有十六个国家在实行大通关,这也是一个“通”字,包括信息的流通。全国最大的数据交易中心和数据储备基地在贵阳,信息的流通也成为高地。

现代流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里面也非常重要。虽然说一些批发市场从北京迁出,但河北的定位就是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和示范区,所以大流通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国新的三大战略就是体现了一个“通”字。京津冀要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也要形成一条上下游可以互联互通的经济走廊和运输通道。可以说我国的大战略开启了大流通的新时代。

第三,创新驱动使大流通地位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加确定了流通的先导性、引领性和决定性。因为“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计划,以及正在进行的4G通信、5G通信,这都使信息在流通中的形态、速度、规模、流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进入流通会使流通产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信息会被作为消费品来消费,另一方面会引起流通形态和相关形态的变革。信息进入流通成为交易物以后,与其他交易物不同,信息会随着商品的消费次数呈现价值递增,被使用的次数越多价值就越高。现在信息进入流通以后产生了大数据,大数据扩张的信息流通对信息的协同处理系统有迫切的需求,由此产生了云服务和云计算,这都是信息流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现在我国的“互联网+”计划、互联网+金融计划、“中国制造2025”计划、三网合一计划等,都可以促使我国能够在以信息为先导的革命中站到世界的最前沿。

所以,新的经济形态决定了现代流通越来越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的软实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这就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买与卖,而是在我们新的流通形态下,能不能把最先进的流通形态变成国家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新一代业态变革的内生力量。我们需要关注“十三五”期间新旧动能的转变,由于信息革命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五个业态:下一代贸易业态、下一代服务业态、下一代制造业业态、下一代互联网业态以及大数据集成与协同系统业态。在“十三五”时期这种变革会越来越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都是嫁接在互联网革命上,这都是在信息加入流通这样一个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第四,“十三五”时期整个世界经济形态以及现代流通的理论都会出现新的突破和发展。我们从“无流通论”到“流通先导”,再到“流通基础论”,到现在中央文件提出来流通成为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成为决定性的力量。现在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对现代流通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破:

一是现代经济的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我国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实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现在,我国经济将和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致,形成两大基本经济形态,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现在两个轮子并驾齐驱,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就容易形成泡沫。如果不能转化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在这种转换关系中流通能否保持正常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我国经济的表象将会是网状的存在形式。将来我国会是“互联网+”的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很多状态是以网的形态存在。为什么是网络体系呢?因为网络体系才具有更大的扩展能力和延伸能力。例如我们现在支撑物流的网络,高铁网、公路网、机场网等。现在,最具有竞争力的商业业态肯定是具有信息的网络结构。

三是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由于现代流通的导入,整个制造业将是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资本链和信用链。企业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个国家的产业就是通过流通这种无形的链条连接起来的,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所以,一个产业将来能不能取胜就是看这个企业的现代流通能力。研究现代流通,确实要从传统的流通理念、流通范畴中跳出来,要从国际的视野,从产业的互补和产业之间的关联来研究流通,现在的流通是涵盖生产过程的流通。生产(制造)环节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所占的时间和成本将越来越小,甚至低于10%。所以,我们现在要认识现代流通内涵的变化。国际竞争聚焦在流通能力上,我们的国家战略也要集中在大的流通能力的塑造上。新经济新常态实行动能转化创新发展,并不是仅仅一个产品的创新和一个技术的创新,应该是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创新,这才是整个创新的核心。

丁俊发教授发言:第一,讲“十三五”,要从“十二五”讲起。

“十二五”流通业发展四个方面值得一提。一是提出了流通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中,基础性主要是指流通业在国民经济领域的贡献度增大。先导性是指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流通业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很多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二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政府从两个方面加强推进力度——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三是由于互联网进入流通业,引起新的流通革命——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也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了流通业新的革命。四是整个流通体系格局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形成主体多元、业态多元、功能多元,城乡一体、内外一体的流通格局,这适应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发展。当然“十二五”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一段话非常得体地描述了我国流通业目前的问题:“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

第二,用五大理念来统筹“十三五”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理念是创新。创新是“十三五”流通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第一个创新是战略创新,这个创新涉及到顶层设计。我认为,我国的战略应当是流通强国战略,通过“十三五”使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把流通强国战略作为战略创新;第二个创新是理论创新,为什么流通发展不太理想,以前是不太重视,现在重视程度增加了。现在很大的问题是流通理论没有完全突破,流通理论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的流通思想。我主张流通五论,即流通发展阶段论、流通决定论、流通调节论、流通一体论、流通运行统一论。我始终是坚持流通决定论的,国外的很多学者也认为,控制了这个国家的流通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因此说,“流通”通一切皆通。如果一个国家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文流这五“流”都通,那么一切皆通。我很欣赏朱基1994年在山东考察时说的一段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这句话非常经典。因此我认为消费通过流通和分配来决定生产;第三个创新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可以引申非常多的东西;第四个是模式创新,模式创新就是供应链创新,有了“互联网+”但是没有“供应链+”是不够的,供应链改变世界,世界因供应链而变。现在,很多企业认为“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无论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归根结底都是力求供应链的最优化;第五个是文化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就是信用体系创新,管理创新就是监管体系创新,政府管了很多,但是监管不到位。

第二个理念是协同。协同是“十三五”流通发展的基本方法或手段。“十三五”流通业的发展主要靠协同。比如说内外贸的协同、城乡的协同、批发和零售的协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协同等。

第三个理念是绿色。绿色是“十三五”流通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比如循环经济,现在循环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成效仍不十分明显。另外,不管是商场、仓库还是物流都必须要低碳。另外还有食品安全问题。

第四个理念是开放。开放是“十三五”流通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做好全球物流体系的构建。其次不仅仅是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也要考虑如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第五个理念是共享。共享是“十三五”流通业发展的目标。为什么共享是目标呢?因为只有共享才能最后实现小康,而小康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如果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实现合理配置、合理利用、合理共享,如果流通业不能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法制化,那么整个流通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必须用五大理念来统筹“十三五”流通业发展。

创新为动力、协调为手段、绿色为要求、开放为途径、共享为目标。

第三,流通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发挥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很长一段时间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我们要明确很多东西。

一是我们要从国民经济的四个部分来研究供给侧改革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国民经济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部门。我们要从供给侧的两端来兼顾流通,流通显得非常关键。如果供给侧改革,离开了流通的配合,那么改革就会流于形式。

二是在补短板中,流通本身也是个短板。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三个木桶,第一个是指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木桶,流通费用高是一个短板。目前,中央经济会议中非常明确要降低流通费用。第二个是指把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也比成一个木桶,物流成本高也是一个短板。第三个是物流本身,最根本的是政府管制太多。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全国物流业在运转当中,各种资质登记的大概有九十多项。因此我们希望能对物流放松管制。另外是流通业的税赋太重,比全国宏观税赋还要高。

三是从供给侧改革,物流业要改什么?第一个是扩大消费。消费是第一推动力,因为我们生产的目的仍是为了老百姓消费,当然消费也要讲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第二个是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帮助国家补短板。补短板很重要的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短板怎么补?整个企业的流通费用高怎么补?为什么流通费用高?四个体系都有问题,首先是服务体系,服务业过少;其次是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流通环节太多;再次是流通业本身的问题。所以四个体系里面都有问题。另外供给侧改革还要研究,怎样使流通业和物流业强身健体,这仍然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重点。

洪涛教授:两位嘉宾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下面讨论“十三五”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们制定的流通业的发展目标模式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现在从国内贸易来讲,整个流通问题到底是什么?未来五年的时间如何发展?比如说现有批发市场数量达到将近九万个,物流园区是一千多个,电子商务园区也是一千多个,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是三千五百多个,等等。随着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整个流通基础设施按照这个规模和数量发展下去,比如物流业投资了这么多年,流通的成本为什么降不下来?请两位嘉宾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丁俊发教授:一是国家长期以来不重视流通,“重生产、轻流通”。二是政府管得太多,“十三五”期间,一定要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园区物流规划数量还是要减少,政府指导过多不利于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搞了一个“内贸流通规划”,我对“内贸流通规划”不满意。主要是该规划还是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分开,实际上国内和国外是一体的。商务部的改革还是走了一步,但管不了大流通。

洪涛教授:现在一些地方改革已经走到了前面,比如有的地方机构改革为商贸粮食局、商贸旅游局、商贸文化局,有些地方还在探索行政机构的改革,最近国家鼓励探索流通领域综合执法。

丁俊发教授:现在政策走到一定的时候,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管理成本高。

陈文玲教授:我认为我国流通业与国外流通业最大差距表现为:一是社会化程度不高,比如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没有形成,物流处于分隔状态,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的立体化物流团体,也没有形成像美国沃尔玛那样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内部的市场。二是我国现在流通国际化程度低,流通也是以内贸为主,我们还是制造业先走出去,但还没有形成大的流通集团,国美和苏宁也是局限于国内市场,流通在国际市场的先导型作用还没有形成。因此,我国制造业走出去还是比较低端的。流通企业基本上还没有走出去,投资、贸易、制造业一部分都走出去,但是流通企业还没有。流通的先导作用在国家化方面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三是现代化程度还不够。流通应该形成的线上和线下的业态融合也不普遍,只存在于前沿的一些企业。真正在商品流通中实现标准化还没有完全实现。比如亚洲标准和欧洲标准不同,减少了物流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流通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四是便利化程度低,我们注重大型商业集团,但是忽视了整个流通的大中小相互匹配。微型的店铺没有现代化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市场便利化程度低。

从具体问题来说,当前是流通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局部地区产能过剩。比如超大的园区、批发市场、大的店铺、会展中心过多,大的商业地产过多。商业投资产能过剩不亚于制造业,而且消化起来非常困难。以后要研究流通供给能力过剩及如何化解的问题。

洪涛教授:现在进入对话互动阶段,希望参会其他专家能提一些尖锐性的问题。

何明珂教授:刚才两位都是流通领域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对流通发展的历史与脉络都高屋建瓴地讲了很多。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如果现在要谈“十三五”流通业发展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框架。我曾做了一个二维表,一维是流通的各个环节,另外一维是基于四个要素的角度,流通分成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可以有四个角度。第一个是基础设施,第二个是运营层面,流程、制度、规章的问题,第三个是技术或工程的问题,第四个是涉及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如果从四个层面是纵向的,横向的是从流通的各个环节,这样就形成一个二维的矩阵。如果从形成的矩阵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从哪个方面来做,这是框架问题。

其次,如果从行业和区域方面来看,发展差别还是很大的。蔬菜和汽车的流通是截然不同的。从区域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差别也很大。

第三个角度是,流通业发展的层次问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底层的运作,技术和设备不用去教;二是战术层面,中层问题,网络布局不合理;三是战略层面,流通的战略层面相差很多。农村和边缘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不同还是存在差距。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层。

冯中越教授:借这个机会谈三点想法,第一个是关于流通理论,在很多场合,谈到流通理论,表述的术语,包括中央、国务院的层面,也不统一。刚才两位教授按照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讲了包含生产过程的大流通。但是我们在现实中,政府部门的文件中总带有“内贸”两个字。但从国际视角来看,都是大流通。第二个是从宏观上来讲,问题是政府对流通业干预太多。现在流通业“产能过剩”不亚于制造业,流通投资套用政府的投资,大量的投资多是政府投资或者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政府的支持调控都是纳税人的钱,不能轻易投出来。第三个是微观层次,是便利性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否方便购物。网购的火爆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的便利性不够。那么我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怎么提升流通的便利性是我国“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微观层次问题。

易芳博士:随着人口红利的降低,技术是促进流通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引擎,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国内的技术基础不够好,比如仓储环节没有做到自动化。那么会不会有一些政策上的补贴,来促进技术的升级?还有无人机配送,如果实现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但是交通管制特别是空中交通管制等管理壁垒,这些都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政府在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在政策上支持技术的进步?

陈文玲教授:我国是机器人消费大国,我国现在的机器人生产已经开展新一轮竞争,主要是用来替代制造业繁杂的劳动。但是真正属于大脑延伸、人脑革命的主要是日本。我国现在的机器人生产属于低端竞争。所以机器人进入流通,存在着管理上的壁垒,但是现在国家还不太了解,如果是研究这个方面的,可以多做一些研究,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从国家政策、国家管理等方面提出前沿研究的建议。

《商业经济研究》记者:从大流通的概念来看,包括内外贸一体化,那么内外贸是分开的,如何去融合呢?如何推动此项改革。如何从商务部的体制方面来理顺它,更高层如何下决心来推动此项改革?

《望周刊》记者:《内贸法》为什么很难出台?

陈文玲教授:《内贸法》不应该有,内外贸是一体的,应该叫《商品流通法》,已经有了初稿,正在修改和审定阶段。

洪涛教授:如何用一句话来谈你们对“十三五”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丁俊发教授:“十三五”流通业的担子很重,能不能完成,需要流通业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

陈文玲教授:“十三五”在经济新常态下补短板,我觉得首先要补上流通的短板,如果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的木桶的话,短板就是流通,“十三五”将迎来大流通时代,提高流通业竞争力,成为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洪涛教授:感谢两位对话嘉宾及大家参加这次“高端访谈”活动。“十三五”流通业发展肯定会与“十二五”不同,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最主要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是速度而是效益,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与品牌,包括更高层次的流通服务等。如果真正按照现有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空间优化之后,“十三五”流通业将进入新的时期。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都必须改变现有的法治营商环境,形成一个大的流通管理机构,形成一个国家宏观调控下的高效的流通体制与运行机制。

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的不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既有先进的科技、又有管理以及现代商业文化,未来五年软件的建设、文化的建设、信用体系的建设、绿色低碳流通也都越来越重要。

最后,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绿色流通、低碳流通、智能流通、开放流通,以及网上网下融合为一个整体,避免网上网下过度竞争。我们对“十三五”充满了期望。

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也殷切地期望通过流通业的供给侧改革,在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业态,比如无人商店、电子菜箱、智能菜柜、机器人餐厅、网购店取、商业众筹、智能流通等新型业态的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有效的流通业的供给,把我们流向国外的一万亿元的消费吸引回来,把我国潜在消费充分地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图说十八大以来的粮食流通
美国的蔬菜流通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