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风建设的态势及启示

2016-03-30 07:09甄小英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基层

甄小英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的作风建设呈现一些新态势。这种新态势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为民服务”实效化、实绩化,党风廉政建设趋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党风是党的宗旨和性质的外在表现,基层党风建设应与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结合起来,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综合推进。

[关键词]基层;党风建设;为民服务;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2-0003-05

基层党员、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作风直接影响群众对党风和党的形象的评价;他们身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链条”的最“终端”,其作风直接影响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他们离群众最近,直接处理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作风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基层党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分析和把握基层党风建设的态势和特点,总结其创新经验并加以完善、提升和推广,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党风建设的新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过程中,各地对基层党风建设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呈现一些新态势。

(一)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

各地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干部深入实际、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做法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形成制度,实现了常态化。比如,各地普遍推行从乡镇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薄弱村第一书记的帮扶制度。有些乡镇还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导师”,从乡镇各涉农部门抽调专家组成农村“专家服务团”,筛选一批资深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实行人员、资金、政策下沉,随时为乡村建设和治理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支持。不少乡镇推行驻村干部制度,每村选派一名年富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每周至少有一天在村里办公,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事务代办、富民强村服务等职责。

直接联系群众逐步走向全覆盖、常态化。在乡镇的社区,相当多的地方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制度,对辖区内居民实行全覆盖。有的地方,每个网格大体200户左右,各网格选一名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员。网格员每季度至少对本网格住户走访一次,每月对困难群体、需要帮助的群体至少走访一次,对重点关注对象每周至少走访一次。随时听取居民意见,了解居民诉求,及时反映民声,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同时,实行网格员代办服务制度,群众需要到村、镇办理手续的事项,可由网格员直接到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厅代办。为使网格化服务提高质量、长期坚持,区里为网格员发放补贴,按管理一户4元,每个网格员每月大体补助800元左右。乡村村民组长担任代办服务员,使乡村“代办服务”也实现了全覆盖。

各地普遍加强党员教育和培训。提升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推行一月一次“党员服务活动日”,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保洁队、看家护院巡逻队等志愿者队伍,大大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为民服务”实效化、实绩化

针对基层群众对不办实事的慵懒官员、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极为痛恨的现实,不少基层党风建设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作为重点,把解决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树新风;以为民服务的实效、实绩检验作风建设的效果,实现了良性循环。作风建设不再是“空对空的说教”,不是“花拳绣腿”的“盆景”,也不是虎头蛇尾的一阵风,更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空谈。

例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云南省红河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很多群众住在深山中,不少危房需重建,旧房需改造提升。红河州把“美丽家园”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主战场,大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建设“美丽家园”的领导力、执行力和落实力。在此基础上,州一级领导干部着重提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整合力量、组织实施的领导力;县市干部着力提高把科学规划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根据每个村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各村建设“美丽家园”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执行力;村级党员干部着力提高带领群众把建设方案变为现实,解决实现规划“最后一公里”的落实力。基层党员干部把自家危房拆除后,建成样板房,供群众参观,为群众建房出主意,帮助群众解决建房中的困难,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红河州“美丽家园”建设计划从2013年5月启动以来,仅两年多时间,就已完成290多个“最美村庄建设”村镇,全州已有43万农村居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与此同时,红河州还实施了“以房惠民”、“以房带产”、“以房聚财”、“以房扩需”、“以房促变”,带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通过“美丽家园”建设,红河州群众住房、乡村面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干部作风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作风建设的实效化,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往往也是群众需求的热点。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是迎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这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的实际检验。只有在“啃硬骨头”的实践中,才能培养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党性和“三严三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等新时代的作风。比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大力推进农村“五化”建设,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绿化、饮水净化、路灯亮化都完成了,老百姓非常高兴,但群众仍有一个愿望,就是像城里人那样用上冲水厕所还没实现。这可是个难题,如果建冲水厕所,要统一修建下水管道,要在全村进行大挖大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拿不出这笔昂贵费用。基层党员干部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网上搜、网下访,终于找到了一种专供农村使用的双瓮漏斗式冲水厕所设备,即不用挖统一下水管道的冲水马桶,坐式、蹲式都可安装,与城里的一样。区政府补助一些,村民自己出一些钱,现在除了没人住的房屋,村里各户都用上了冲水厕所,干部群众皆大欢喜。

再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问题。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让农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为使农业增收,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党员干部引导农民种植大棚蔬菜,一个大棚一年能挣十多万;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确权、入股,实现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生产,由农业公司或农业大户经营,便于机械化操作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是,有些农民不愿意实行土地流转,农村基本上是青年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种地,一家一户每人一两亩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有一定困难,临淄区党员干部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地的实际大胆创新,采取了建立农机合作社的办法。合作社购买各种农业机械,区里补贴一半钱,合作社出一半钱。经过政府组织培训,由各乡、村的农机合作社为各户农民代耕、代种、施肥、打药、防治病虫害等,农民缴一定的服务费,除了浇地和晒粮外,粮食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时推进。比如,施肥由农业技术人员对各家土地进行测查,根据土地情况配置肥料。用小飞机施肥,既节省肥料,又省时省力,还减少污染,农民省力还省钱。收了秸秆作物,农机合作社随即把秸秆粉碎,深埋入地,既防止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也改良了土壤,增产又增收。浇水也是较累的活,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村里成立浇水小组,为各农户浇地,农民出一定的浇水费。党员干部从农民需求出发、不断创新,现在开始采取移动式喷灌浇水法,可以把水渠平整为良田,仅这一项改革,每亩可增收400元。这样,除了晒粮外,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可以搞二三产业等,深受群众欢迎,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解决所有贫困户脱贫的问题。临淄区各级干部经过大量调研,摸清全区情况,集中民意民智,采取“合力救助帮扶,增进民生福祉”的办法。对国家规定的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比国家规定的贫困户多出1.5倍人数的收入比国家规定的贫困户稍高一点的困难户),动员全区一百多个部门、三百多家企业,对四百多个村(居)的4591户困难家庭进行全覆盖帮扶。他们采取“一个帮扶对象,一个帮扶小组,一套具体帮扶办法和目标”,募集资金三千多万元,该救助的进行救助,有劳动能力的帮助就业,劳动技能差的进行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孤寡老人由专人负责照料,残疾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目前,临淄区已经基本上没有国家规定标准的贫困户了。

临淄区之所以有上述种种攻难克难的改革创新,就是因为党员干部经常保持着与村民的直接联系,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培养了为民、务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好作风,这些优良作风又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这也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准。为保证作风建设的实效性具有可持续性,各地制定了具体化、规范化,以为民服务实效、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对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起到了导向和保障作用。

(三)党风廉政建设趋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以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靠教育和运动。教育很重要,是解决“不想腐”的重要措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基层作风建设仅靠教育远远不够。靠运动解决党风问题,只能威慑一时,运动过后,因产生贪腐之风的土壤条件依然存在,很容易旧病重发,且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地总结以往基层党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要在基层干部中培育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必须把思想教育、制度法规建设、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清廉之风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及监督的主体作用,通过民主、法制、改革及建立科学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以民主监督为突破口,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用制度管住“钱袋子”、“印把子”,为建设村级廉洁政治和清廉作风创造条件。十多年前,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还是一个财务管理混乱、干群严重冲突、村民上访告状不断的“混乱村”。村支部、村委会软弱涣散,村干部违纪频发,两任支书都受到党纪处分,“两委”存在严重信任危机。为解决上述问题,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与村委会平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创建了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的组织体系。村党组织领导村里工作,支持保证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村民自治组织由村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为主体框架。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大会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授权机构和村务决策机构;村委会是村务决策的执行机构,并对日常具体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务决策和执行的监督机构。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均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村民代表由村民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村民代表会议可依法对被选举者,包括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监督、质询及罢免。村务监督委员会不仅对村委会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而且还搜集并向村委会反映民意。后陈村创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合理配置、适当分解,形成了相互制约又协调运行的组织架构,为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建设村级廉洁政治和党员干部的清廉作风提供了组织保障。后陈村还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内容、权力边界、运行程序等进行规范,保障了决策民主、执行有力、监督有据可依。比如,他们制定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六步工作法村务决策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务监督工作规程》、《村务监督工作要求》、《村务监督制度》等。监督者也需要监督,后陈村为此还制定了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救援制度等,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从我国市场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务实、管用、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村级治理路子。后陈村实现了十多年间 “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村集体收入十年增长34倍,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干部清白干事,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以“五代理”制度规范权力运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清廉作风创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在一些农村,村干部乱盖公章、用权不透明、随意处置集体资产的事情时有发生,常常引发干部与群众的矛盾。近年来,有的地方实行村级公章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授权委托乡镇代管,有的实行村级资金委托乡镇代管。有的农村上述做法已经发展为建立资金、财务、资产、档案、公章“五代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对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防范腐败、巩固农村基层基础、树立基层干部的清廉之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建立资金代理制度,确保集体收支透明。村集体资金由镇级农村财务代理中心统一管理,为各村设立银行专户,实行镇村“双印鉴”管理。村集体一切收入必须使用专用收据,存入专户,所有开支均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联审联签”制度。对一次性开支较大的事项(具体数额视村情而定),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再例如,建立账务代理机制,确保村级账目明确。每月10日前,由镇代理中心统一打印账务明细,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并录入区“村务管理电子监察服务系统”。建立公章代理机制,在不改变村级公章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确保公章使用合法。这一制度使村级严格按程序处理村务,各项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实现了“规范自治”,党员干部用权规范,廉洁度大大提升。“五代理制度”是从中国农村地域广阔、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自治能力、村“两委”班子强弱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村民意愿,采取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特别是在那些乡村治理能力不强、“两委”班子较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力、村级权力运行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的村庄,这种“委托代理”制度的实行,不仅有助于规范村级权力的运行,而且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监督能力及村“两委”班子的治理水平,可能会成为由部分村级事务的“委托代理”走向更完善、更全面的村民自治的桥梁。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看,这种“委托代理”或许是一种过渡性方式。

3.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进基层干部清廉作风建设。针对农村“情理法”多元规则并存、用权“私人定制”情况时有发生,宁波市委不断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机制。例如,严格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建立村级组织小微权力清单。他们制定“村级权力清单36条”,实现小微权力具体化、程序化、透明化。完善村务村事决策程序,加强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扎紧村干部权力的“篱笆”,让干部“该办的不办不成,不该办的想办也办不成”,有力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

二、几点启示

党风是党的宗旨、性质的外在表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根本特征。党风建设的实质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保证。“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只有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形成,离开了为民服务的实践,作风建设就会流于空谈。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会有许多新要求,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仅要大力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而且要大力提升他们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必须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广泛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使他们始终成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带头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突击队。不能就作风抓作风,要把作风建设与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基层党风建设必须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紧密结合。由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推进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建设民主政治、法治国家,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和社会管理的高效有序,目的就是实现善治善政。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现代治理体系包含着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国家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也包含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及多群体、多向度的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因此,深化改革,创新基层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是基层作风建设的治本之举。

作风建设是党建状况的综合反映。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就要建设好为民服务的基层领导班子和服务队伍,创新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制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反对不正之风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树立良好作风也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综合推进。

十八大以来,基层作风建设取得了喜人进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不少地方在基层作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吃拿卡要、公权谋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研究各地在作风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基层作风,提供有益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责任编辑:何敬文

猜你喜欢
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从朱德家风看当代党风建设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破立之道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纪检监察部门的条件及发挥有效作用论述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走基层
十八大以来党风建设亮点、成效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