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浸消桑叶对蚕种繁育的影响

2016-03-31 08:57谷利群尉贤鑫周金钱赵根松
中国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有效氯漂白粉蚕种

谷利群 尉贤鑫 周金钱 赵根松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2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08)

不同药剂浸消桑叶对蚕种繁育的影响

谷利群1尉贤鑫2周金钱1赵根松2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2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08)

桑叶浸渍消毒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但桑叶浸消后往往会引起叶质下降,影响蚕种繁育成绩。通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溴氯海因磷酸三钠)浸消的桑叶饲喂秋丰、白玉的5龄原蚕,调查原蚕的体质、蚕茧质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等主要项目。结果表明:各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均能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春、秋2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且克蚁制种量春制种(11.45张)高20.65%、秋制种(9.94张)高14.38%;用消毒精2 000倍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略优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但公斤茧制种量(3.31张)略低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3.35张)。说明用消毒精2 000倍液和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蚕种繁育成绩影响较小。

家蚕微粒子病;消毒精;漂白粉精;浸消桑叶;蚕种繁育;原蚕生命力;一代杂交种质量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具有胚胎传染和食下传染的特性,一旦发生、蔓延,将对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蚕种生产上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主要是控制原种胚胎带毒和切断食下传染途径[1-2]。而桑叶浸消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蚕种生产单位普遍采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然而经浸消后的桑叶,由于叶质受损,对家蚕的食下量、体质、蚕茧质量,乃至蚕种的产量与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消毒药剂的种类、消毒液的浓度、桑叶浸消的时间不同,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以下简称“防微”)的效果和蚕种繁育的影响也有差异[3-7]。本试验通过用2种消毒药剂及不同浓度的溶液浸渍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调查原蚕的体质、蚕茧质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及制种成绩等项目,以期提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效果好、对蚕种繁育影响小的消毒药剂及浓度,供蚕种生产使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蚕品种:秋丰、白玉原种,浙江省蚕种公司生产提供。消毒药剂:含60%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江苏省镇江华舜物资有限公司产品,市售;溴氯海因磷酸三钠粉(暂定名为“消毒精”,以下称“消毒精”),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于2013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试验。1~4龄原蚕统一饲喂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渍的桑叶,浸渍时间为10 min。5龄起蚕时,试验设3个药剂处理区,A区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渍的桑叶饲喂原蚕,浸渍时间为15 mm;B区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渍的桑叶饲喂原蚕,浸渍时间为15 mm;C区用2 000倍消毒精稀释液(含溴氯海因0.05%)浸渍的桑叶饲喂原蚕,按说明书配制消毒精溶液,浸渍时间为10 min;以原蚕全龄用叶不作处理为对照(CK)区。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计12个处理区。春蚕期收蚁时间为4月30日上午8:00,秋蚕期收蚁时间为8月10日上午8:00,每个处理称取秋丰、白玉原种蚁蚕各1.0 g,分匾饲育。所有浸渍后的桑叶直接脱水,待晾干后再饲喂原蚕。

各处理区的饲育技术、上蔟、种茧保护、发蛾交配与制种等操作,参照DB 33/T 692—2008《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8]和DB 33/T 217.4—2007《桑蚕种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9]进行,除桑叶浸消所使用的消毒药剂不同外,其他技术操作均保持一致。

1.3 调查项目

在饲养、上蔟和制种过程中,对各试验区原蚕的发育经过、体质、蚕茧质量、卵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等性状进行调查,主要项目包括结茧率、死笼率、虫蛹率、克蚁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公斤茧制种量、单蛾良卵数、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计算方法参照DB 33/T 692—2008《桑蚕新品种实验技术规程》[8]、DB 33/T 217.4—2007《桑蚕种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9]和DB 33/T 217—2015《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10]中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全龄4次眠起的蚕沙、母蛾样品送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检测微粒子病。

1.4 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项目均为各处理3个重复区的平均值。显著性差异分析采用Excel软件中学生t检验的概率值,函数Ttest使用单尾分布(tails=1),检验方法采用等方差双样本检验(type=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2.1.1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从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秋丰、白玉原蚕生命力的影响(表1)可以看出,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结茧率、虫蛹率、死笼率各项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的结茧率、虫蛹率、死笼率各项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白玉的结茧率、死笼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虫蛹率显著低于对照区;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死笼率显著低于对照区,白玉的虫蛹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春蚕期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原蚕生命力没有不良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虫的死亡率,提高了成活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原蚕的各项生命力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但当漂白粉精的浓度提高到含有效氯0.5%时,对原蚕生命力有不良影响。

表1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秋丰、白玉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2.1.2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秋丰、白玉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从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原蚕生命力的影响(表2)可以看出,秋丰、白玉各处理区的结茧率相仿,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结茧率、虫蛹率、死笼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结茧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秋丰的死笼率显著高于对照区、虫蛹率显著低于对照区,白玉的死笼率、虫蛹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的死笼率、虫蛹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白玉的死笼率显著低于对照区,虫蛹率显著高于对照区。试验结果表明,秋蚕期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优于用含0.3%、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其中对白玉的影响显著;而漂白粉精溶液浓度越高,原蚕生命力的各项指标越差,其中对秋丰的影响显著。

表2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秋丰、白玉原蚕生命力的影响

综合比较春、秋2期蚕的试验结果,不同消毒药剂及浓度浸消桑叶对原蚕生命力的影响基本一致。说明用消毒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原蚕,原蚕生命力有明显提高,而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则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桑叶经高浓度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后,叶面氯的残留量较高,对原蚕的毒副作用较大,造成原蚕生命力下降;而2 000倍液消毒精由于刺激性气味、腐蚀性小,桑叶经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后,既达到了有效杀灭桑叶表面所附着的各种病原体的目的,又没有对桑叶营养成分造成较大的破坏。而且,春、秋2期蚕的秋丰、白玉各处理区的各龄迟眠蚕,送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检测微粒子病,均未发现微粒子孢子,在饲养过程中也未发生其它重大病害、中毒等事件,均正常饲养到上蔟。

2.2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种茧茧质的影响

2.2.1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种茧茧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的克蚁收茧量、全茧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茧层量、茧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白玉的克蚁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的克蚁收茧量、全茧量、茧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茧层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区;白玉的克蚁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克蚁收茧量等各项茧质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春蚕期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种茧茧质影响不显著;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秋丰茧层量(0.418 g)、茧层率(22.83%)有所影响,对其余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全茧量(1.770 g)、茧层率(22.43%)显著降低,茧层量(0.397 g)极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桑叶经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后,营养成分下降,原蚕食下劣质桑叶而导致茧型小、茧层薄。

表3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秋丰、白玉种茧茧质的影响

2.2.2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种茧茧质的影响 从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种茧茧质的影响(表4)可以看出,秋蚕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克蚁收茧量等各项茧质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克蚁收茧量均低于对照区,且差异显著,其余各项茧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用2 000倍液消毒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秋丰、白玉的各项茧质指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比较春、秋2期蚕的不同消毒药剂及浓度浸消桑叶对种茧茧质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用2 000倍液消毒精和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种茧茧质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的蚕茧质量,且2 000倍液消毒精处理区略优。说明高浓度漂白粉精溶液对桑叶的蛋白质、糖类、脂类等营养成分破坏较大,以致原蚕的体质下降,结茧小、茧层薄。春蚕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秋丰的茧层量、茧层率有所影响,而秋蚕期却影响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春蚕期气候阴雨多湿,5龄用桑叶的叶质偏嫰,加之用漂白粉精溶液浸消后的桑叶刺激性气味不易挥发,影响原蚕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而秋蚕期气候高温干燥,大蚕用桑叶成熟度高,低浓度漂白粉精溶液的刺激性气味基本得到挥发,不影响原蚕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

2.3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各处理的3个重复区茧质调查完成后,合并选茧,按秋丰×白玉和白玉×秋丰正、反交制种。为便于试验数据的调查,每蛾单独产卵,制成28个卵圈为1张的框制种,蛾盒按张袋蛾,全部送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检测。经母蛾镜检,对照区有2个样本发现微粒子孢子,其余样本均未发现微粒子孢子,说明原蚕直接食下未经药剂浸消的桑叶,容易感染微粒子病。试验蚕种参照原种进行蚕种保护、浴种,调查公斤茧制种量、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经孵化试验,调查实用孵化率,最后淘汰对照区蚕种。

2.3.1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从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秋丰×白玉的制种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表5)可以看出,春期用不同药剂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均低于对照区,其中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 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 3.18%、5.61%;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 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 14.16%、21.76%;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4.34%、5.19%。各处理区单蛾良卵数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而实用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用含0.3%、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显著低于对照区;而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综合春蚕期一代杂交种质量成绩,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清溶液或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制种量均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清溶液处理区,且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清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公斤茧制种量(3.35张)最高,用2 000倍液消毒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克蚁制种量(11.50张)最高。

表5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春蚕期秋丰×白玉的制种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2.3.2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从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表6)可以看出,秋蚕期用不同药剂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均低于对照区,其中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7.00%、9.14%;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14.87%、20.57%;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分别比对照区低8.16%、9.05%。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其余处理区单蛾良卵数、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综合秋蚕期一代杂交种质量各项指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与春蚕期试验结果一致。

表6 不同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对秋蚕期秋丰×白玉的制种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比较春、秋2期蚕的一代杂交种质量成绩,春蚕期各处理区的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均高于秋蚕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春、秋2期蚕均显著高于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且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公斤茧制种量略高,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克蚁制种量略高。春、秋2期蚕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或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制种量影响较小。

3 讨论

桑叶是原蚕最主要的食物,叶质的优劣影响着原蚕的体质和繁育成绩。本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消毒药剂浸消的桑叶饲育原蚕,对蚕的体质、蚕茧质茧及蚕种的产量与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从春、秋2期蚕的秋丰、白玉原种饲育情况分析,5龄用不同药剂浸消桑叶饲育的试验区,迟眠蚕和母蛾在镜检时均未发现微粒子孢子,而不用消毒药剂浸消桑叶的对照区,母蛾镜检时发现了微粒子孢子,说明目前生产上以漂白粉制剂为主的消毒药剂对微粒子病防控效果好。

春蚕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用2 000倍液消毒精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略优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而公斤茧制种量则略低、克蚁制种量略高。秋蚕期试验结果与春蚕期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用2 000倍液消毒精或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蚕种繁育的影响较小。

用漂白粉精溶液浸消桑叶,能有效杀灭附着于桑叶表面的病原体,但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比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对桑叶营养成分的破坏较少,对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及制种成绩影响较小;而2 000倍液消毒精在有效杀灭附着于桑叶表面病原体的同时,由于刺激性气味小,对皮肤、生产用具等腐蚀性小,对桑叶营养成分的破坏、蚕体的毒副作用和食桑影响相对也小。

试验表明,用不同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液浸消桑叶,在浸消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浓度越高,对桑叶的营养成分破坏越大,叶质越差,而且氯的残留量越大,对蚕体的毒副作用也越大,导致原蚕体质、蚕茧质量、蚕种产量与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对克蚁制种量影响大,春蚕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桑叶15 min饲育5龄原蚕,比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的克蚁制种量多1.96张,高20.65%;秋蚕期的克蚁制种量多1.25张,高14.38%,成绩差异显著。对蚕种生产单位来说,低浓度漂白粉精溶液不仅可节约生产成本,还能增加克蚁制种量,提高生产效益。

[1] 鲁兴萌,吴海平.桑蚕微粒子的胚胎传染率[J].蚕桑通报,2001,32(3):7-10.

[2] 郑金余,王志浪,蔡建军.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蚕桑通报,2010,41(3):61-62.

[3] 刘明萱,薛宏,李丽蓉.“防微”药剂不同使用方式对原种质量的影响[J].中国蚕业,2011,32(3):23-24.

[4] 余建国.叶面消毒对蚕种繁育的影响[J].蚕桑通报,2007,38 (2):32-33.

[5] 程锦发.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J].蚕桑通报,2012,43(3):27-28.

[6] 浦月霞.桑叶叶面消毒对蚕种繁育的影响[J].广西蚕业,2007,44(2):8-14.

[7] 吴建新.桑叶叶面消毒对原原种生产影响分析[J].江苏蚕业,2007,29(2):32-33.

[8]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DB 33/T 692—2008[S].杭州:[出版者不祥],2008.

[9]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桑蚕种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DB 33/T 217.4—2007[S].杭州:[出版者不祥],2007.

[10]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DB 33/T 217—2015[S].杭州:[出版者不祥],2015.

S881.2;S884

B

1007-0982(2016)02-0056-06

2015-11-26;接受日期:2016-02-25

浙江省农业厅、省财政厅“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编号浙农计发(2012)64号]。

第1作者信息:谷利群(1968—),女,浙江余姚,本科,高级农艺师。Tel:0571-86757917,E-mail:glq0201@163.com

猜你喜欢
有效氯漂白粉蚕种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常见有效氯试剂代替氯胺T在氰化物测定中的应用及探讨
耐次氯酸盐漂白试验中工作液的配制方法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次氯酸钠废液在污水处理厂消毒应用研究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