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实证分析

2016-03-31 08:57于永霞何国玲乐波灵祁广军
中国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总成本蚕业蚕茧

于永霞 何国玲 乐波灵 祁广军 李 龙

(1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7;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02018)

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实证分析

于永霞1,2何国玲2乐波灵1,2祁广军2李 龙1,3

(1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7;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02018)

针对2013年广西与全国多个蚕桑主产区蚕茧生产净利润相继出现负值,2014年负值进一步加剧的情况,分析了2010—2014年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数据。结果显示,不断上涨的劳动力工价增加了人工成本,化肥费用逐年上涨推高了物资与服务费用,其他费用以及土地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使得蚕茧生产的总成本逐年上升,而单位面积蚕茧产量的逐渐走低,以及蚕茧单价的先升后降,使蚕茧收益增长较少,蚕茧生产的总成本的高增加值与收益的低增长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剪刀差,继而导致蚕茧生产出现负利润。提出从合理安排养蚕批次、提升蚕茧品质,加快先进种养器具研发与推广、提升劳动效率,加快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展蚕桑产业。

广西;蚕桑产业;蚕茧;成本;收益;成本的结构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传统优势蚕区的栽桑养蚕规模呈现逐步萎缩的趋势。有鉴于此,21世纪初期商务部提出“东桑西移”的战略转移,位于祖国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紧紧抓住了这一大好机遇,把蚕桑产业列为优势产业,予以大力发展。自2005年起,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1。

但是,随着蚕桑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经历了十余年快速发展之后,广西的蚕桑产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2013年出现“茧丝倒挂”的现象[1],以及在连续多年的净利润为正值之后,2013年,广西、江苏、浙江等重要的蚕桑生产省(区)以及全国平均蚕茧生产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负值的情况[2],2014年净利润负值进一步加剧[3]。蚕桑产业出现的新情况,应该引起广大蚕业工作者以及学者的注意,需及时分析研究出现此种情况的内部因素,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此前,田智得[4]曾以1990—2001年广西蚕桑产业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的通径分析对广西蚕桑产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表明,影响养蚕收益最大的因素是蚕茧的收购价格,其次是蚕茧产量,最后是桑园面积;发种量和含税成本与养蚕收益成负相关。蒋满贵等[5]研究表明,广西蚕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影响蚕农养蚕收益波动较大的因素是蚕茧销售价格的波动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安辉等[6]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1991—2007年的蚕桑产业生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养蚕收益的5个要素中,蚕茧收购价格和含税成本是影响广西蚕桑产业收益最主要的2个要素,其次是发种量,而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对养蚕收益的影响相对较少。祁广军[7]研究表明,蚕茧生产在收益上高于甘蔗等农产品。董桂清等[8]对广西蚕桑产业生产规模及效益的分析显示,劳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桑产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

本项研究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与收益资料汇编》2011—2015年各年版[2-3,9-11]数据,对 2010—2014年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的数据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蚕茧生产净利润出现负值的原因,为蚕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1 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分析

1.1 总成本的结构

根据成本核算的原则,蚕茧生产的成本计算中,总成本可以从单位面积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总成本2个方面进行核算。其中,单位面积总成本包括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和单位面积土地成本。单位产品总成本包括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单位产品的土地成本。从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结构情况(表1)可以看出,2010—2014年广西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以及每50 kg蚕茧的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均呈现上升的趋势。

表1 2010—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蚕茧生产的成本结构元

从蚕茧生产的总成本来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总成本增加了3 310.29元,增长幅度为86.35%;每50 kg蚕茧的总成本增加了1 092.54元,增长幅度为103.81%(表1)。

从蚕茧的生产成本来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生产成本增加了3 247.27元,增长幅度为88.68%;每50 kg蚕茧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 069.20元,增长幅度为106.36%(表1)。

从土地成本来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土地成本增加了63.02元,增长幅度为36.68%;每生产50 kg蚕茧的土地成本从47.16元上升至70.50元,增加了23.34元,增长幅度为49.49%(表1),上升幅度比较大。但由于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不足5%,所占比例较少,且5年间变化不大,最高与最低间仅相差1.41个百分点,表明土地成本在过去5年生产蚕茧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以生产成本为主。

1.2 生产成本的结构

蚕茧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资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物资与服务费用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实物或者现金支出,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劳动力的成本,主要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2项[2]。

1.2.1 物资与服务费用 物资与服务费用中的直接费用主要有种子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用薄膜费、租赁作业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等;间接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等[2]。

表2 2010—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每667 m2桑园的物资与服务费用元

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3年直接费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14年比其他4年低,为5年来的最低水平。2010—2014年直接费用占物资与服务费用的比例分别为96.04%、95.91%、96.32%、96.32%、89.07%,其中以2012、2013年的直接费用所占比例最高,2014年直接费用所占比例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2014年种子费、化肥费均下降,说明这一年里蚕农扩种桑园少,从而在新种桑园投入费用上减少,蚕桑生产基本在原有桑园的基础上进行。

在所有直接费用中,5年平均费用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化肥费>其他直接费用>种子费>农药费>租赁作业费>工具材料费>农家肥费。以5年平均来看,化肥费占直接费用的36.32%,其他直接费用占34.54%,种子费占12.68%,农药费占5.57%,租赁作业费占4.65%,工具材料费占3.10%,农家肥仅占1.86%,7项费用共占直接费用的98.72%;其中,化肥费所占比例最高。说明在蚕茧生产中,化肥费是影响直接费用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其他直接费用,而农家肥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86%。说明农家肥在蚕茧生产中使用率不高,桑园存在偏施化肥的情况,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易造成土壤板结、营养元素不均衡的问题。

虽然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等5项;但是,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广西蚕区尚未大面积实施。因此,广西蚕茧生产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销售费2项。2010—2014年5年平均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占间接费用的79.47%,占物资与服务费用的4.16%;销售费占间接费用的20.53%,占物资与服务费用的1.07%。5年间,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了230.72%,销售费增加了67.80%,增加比例均比较高;反映了广西蚕区的蚕室使用次数多、利用率较高,部分地区由于距离售茧地点远,出现蚕茧销售费逐年增加的现状。

1.2.2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属于生产成本,从表1、表3可以看出,2010年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3.79%,占总成本的60.93%;而2014年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9.71%,占总成本的77.09%,分别上涨了15.92个百分点和16.16个百分点。在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约占6~8成。

从表3还可以看出,每667 m2桑园的人工成本从2010年的2 335.77元上升到2014年的5 507.58元,增加了3 171.81元,增长幅度为135.79%,增长幅度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5年间用工数量变化幅度不大,用工最多的年份与最少的年份相比,仅相差1.94个工,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用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2014年比2010年每个工价增加了42.84元,增长幅度为135.48%。另外,用工数量变化不大,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蚕茧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先进种养器具的普及率尤其是桑园机械化作业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来说,必须要重视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

表3 2010—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人工成本

1.3 土地成本的结构

蚕茧生产跨种植业和养殖业2个产业,桑树种植对土地需求量比较大。土地成本主要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租金2个方面。流转地租金是指生产者转包他人拥有经营权的耕地,或承包集体经济组织的机动地的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承包费等土地租赁费用,按照生产者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计算。自营地租金也就是自营地折租,是指生产者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生产后所耗费的土地资源,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自营地投入生产时的机会成本[2],两者之和为土地租金,即土地成本。

由表4可以看出,流转地租金,在2010年和2014年相对较高,而2011—2013年则较低,但5年来相差不大,且在土地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广西蚕桑生产流转地不多,多为自营地生产。自营地折租方面,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上涨61.79元,上涨幅度为38.52%。5年间,土地成本增加了63.02元,增长幅度为36.68%。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地作为资源,其价值在逐年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蚕茧生产的总成本。

表4 2010—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土地成本元

2 广西蚕茧生产的收益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主产品产值、净利润、现金收益等3项指标对广西蚕茧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以主产品产值和副产品产值计算总产值。主产品产值是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主产品所得的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其中出售的主产品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留存的主产品按已出售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和留存数量计算[2]。

本文的主产品产量和产值主要是指蚕茧产量和产值。副产品产值主要是指蚕农在从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获得的产值,如桑园套种、套养,桑枝食用菌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产值收入。

2.1 单位面积桑园的产值

2010—2013年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呈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6 844.85元之后,2014年又出现了下降;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下降1 060.00元,下降了 15.49%;2014年与 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仅增加了4.04%(表5)。

表5 2010—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的收益情况

影响主产品产值的有2个因素,分别是蚕茧产量和蚕茧价格。进一步从单位面积蚕茧产量和平均出售价格对产值进一步分析(表5)显示,每667 m2桑园的蚕茧产量从2010年的 180.98 kg减少到2014年的 165.37 kg,减少了 15.61 kg,降幅为8.63%。每50 kg蚕茧价格从2010年的1 536.17元上升到2014年的1 749.06元,增加了212.89元,上升幅度为13.86%,其中2013年的蚕茧价格为5年最高,蚕茧价格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2.2 单位面积桑园的净利润收益

净利润是指产品产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现金、实物、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之后的余额,反映了生产中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2]。从2010—2014年广西每667 m2桑园蚕茧生产收益情况(表5)可以看出,广西蚕茧生产的净利润是持续下降的。2010—2014年间的每667 m2桑园的净利润从1 762.18元,下降到2014年的-1 318.57元,下降了177.13%;每50 kg蚕茧的净利润从2010年的483.75元,下降到2014年的-395.90元,下降了181.84%。尤其是在2013年净利润首次出现了负值,2014年这种净利润负值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2.3 单位面积桑园的现金收益

现金收益是指产品产值减去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和实物支出后的余额,反映了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折算为现金的收入)[2]。每667 m2桑园的现金收益从2010年的4 189.14元,增加到2013年的5 210.67元,为5年内的最高水平。2014年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每667 m2桑园的现金收益比2013年下降了861.54元,下降了 16.53%;2014年与 2010年相比,每667 m2桑园的现金收益增加了3.82%。每50 kg蚕茧的现金收益也是在2013年达到5年内最高,在2014年出现下降(与2012年趋平),2014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3.55%,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综上所述,2013年出现蚕茧生产净利润负值、2014年负值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这2年的蚕茧产量相继出现下降,2013年蚕茧价格虽较2010—2012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2014年蚕茧价格下降,而这2年的劳动力工价、化肥费上涨幅度较大,土地成本也在持续增长中,蚕茧生产总成本的高增加值与蚕茧收益的低增长之间形成较大的剪刀差,使得2013—2014年的蚕茧生产净利润从之前的较高值变成了负值,继而负值进一步加剧。

3 促进广西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

蚕桑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12],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职业,以及水果等产业的异军突起[13],广西蚕桑产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尤其在产业效益下滑的形势下,各级农业部门应从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合理安排养蚕批次 提升蚕茧品质

广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高温多湿是主要的气候特点,一年可以饲养8~12批蚕,尤其在蚕桑主产区,小蚕共育率较高的地区,15 d左右就可以出售蚕茧,套养情况很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毒防病工作存在漏洞,给蚕桑产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的高温季节,广西养蚕的成功率很低,蚕茧质量也不高,广种薄收。建议相关部门在生产批次上予以合理调整,根据广西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个合理的养蚕批次模式,引导蚕农在适宜的季节里饲养适量、适宜的蚕品种,同时杜绝使用蜕皮激素和出售毛脚茧,提升广西蚕茧的整体品质。

3.2 加快先进种养器具研发与推广 提升劳动效率

小蚕共育、方格蔟上蔟、以及大蚕省力化饲养等技术的大力推广,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使其在短短十几年里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4]。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种养机具的普及率还很低,尤其以桑园管护最为繁重,部分省力化器具使用简单但维修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要想在先进种养机具普及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各级农业部门与自动化机具部门联合攻关,研制相关的设备投入生产,以提升蚕茧生产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3 加快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我国的蚕茧生产还主要依靠生丝、丝绸制品出口国外。广西的生丝主要以出口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为主,但随着印度对我国生丝进口关税的提高,生丝出口量受阻,进而影响国内的生丝和蚕茧价格[15]。因此,广西的蚕桑产业要跳出“一粒茧”“一根丝”的情况,要树立种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卖茧的理念,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立桑为业”[16-17]的发展理念,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渠道。另外,还要积极开发桑树的药用价值以及利用桑枝条培养食用菌,提高桑园的附加值。

[1] 韦炳佩.广西茧丝价格倒挂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广西农学报,2015,30(2):68-70.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与资料汇编(2014)[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97-198.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与资料汇编(2015)[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97-198.

[4] 田智得.对影响广西蚕业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分析[J].广西蚕业,2007,44(3):48-53.

[5] 蒋满贵,汤庆坤.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及收益实证分析[J].中国蚕业,2009,30(2):54-57.

[6] 安辉,郝越,史常亮.广西蚕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 777-1 778.

[7] 祁广军.“东桑西移”背景下的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

[8] 董桂清,潘志新,肖丽萍,等.广西蚕业生产规模及效益分析[J].广西蚕业,2015,52(2):67-72.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与资料汇编(2011)[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93-197.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与资料汇编(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97-201.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与资料汇编(2013)[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97-201.

[12]佚名.中国成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EB/OL].环球网,(2016-03-26).http://tech.huanqiu.com/news/2015-09/755-9156.html.

[13]佚名.广西水果年产超1 000万吨 香蕉柑橘产量占60%以上[EB/OL].广西新闻网,(2016-03-26).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1113/newgx50a1790f-6406703.shtml.

[14]乐波灵,虞崇江,于永霞,等.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J].广西蚕业,2016,53(1):1-5.

[15]覃钢.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会员大会在南宁召开[J].广西蚕业,2016,53(1):54.

[16]向仲怀.立桑为业拓展提升[J].蚕业科学,2015,41(1):1-2.

[17]祁广军,乐波灵,韦伟,等.广西的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考[J].蚕业科学,2015,41(6):1 115-1 119.

[S88-9]

C

1007-0982(2016)02-0067-05

2016-03-16;接受日期:2016-03-3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为茧丝绸企业提供茧丝绸产业公共服务项目(编号TAHP-2015-ZB-438)。

第1作者信息:于永霞(1979—),女,山东海阳,硕士研究生,经济师。Tel:0771-3278813,E-mail:6650360@qq.com

信息:李龙(1960—),男,博士,研究员。Tel:0511-85616637,E-mail:seri68@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总成本蚕业蚕茧
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数据驱动下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