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2016-03-31 08:57王军文钟利军叶武光杜贤明邓真华章海宾
中国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蚕种井冈蚕桑

王军文 钟利军,2 叶武光 杜贤明 邓真华 徐 宁 章海宾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2; 2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202)

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王军文1钟利军1,2叶武光1杜贤明1邓真华1徐 宁1章海宾1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2;2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202)

1996年受全国蚕桑生产大滑坡的冲击,江西省蚕桑产业的规模迅速缩少,面对这种严俊形势,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原江西省蚕种场,以下简称“井冈蚕种公司”)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蚕种生产承包责任制,通过技术服务带动蚕桑产业助推蚕种发展,实施由专业场内制种向原蚕区制种的战略转移;2010年对省内2家蚕种场进行资源整合,由井冈蚕种公司实现控股,统一经营销售蚕种,防止无序竞争等体制机制创新。井冈蚕种公司大力推广种茧育省力化新技术,引进与研发种茧饲养新器具,推广“防微”技术新方法;创新管理新方法,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程,按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蚕种生产;创立“井冈红星”品牌,实行品牌战略;开发蚕桑资源产品,发展循环蚕业经济,延长产业链;开展蚕桑科普教育,并与休闲农业良好结合,从而成功地推动了井冈蚕种公司的转型升级。2014年井冈蚕种公司的蚕桑资源产品营业额596万元,蚕种营业额580万元,蚕桑资源产品的营业额已超过蚕种产业,且营业利润是蚕种产业的2倍。

江西省;蚕种生产;创新发展;管理模式;产业链;综合利用;转型升级

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原江西省蚕种场,以下简称“井冈蚕种公司”)是江西省唯一的集蚕桑科研示范、三级原种繁育和一代杂交种生产于一体的省级家蚕良种繁育中心。1982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将丝茧生产转为蚕种生产并成立了江西省蚕种场,历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的辉煌发展,到1993年蚕种生产量(9.47万张)和发种量(9.47万张)均达到历史最高峰。1996年受全国蚕桑生产大滑坡的冲击,江西省出现大面积的毁桑,蚕种需求量骤减,全省发种量由1993年的56.80万张减少到 1996年的 11.37万张,减少了 79.98%。1996年井冈蚕种公司生产蚕种5.32万张,销售蚕种2.84万张,报废蚕种占蚕种生产量的46.6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致使井冈蚕种公司严重亏损,举步维艰。1997年后江西省的蚕桑生产规模虽然也出现过短暂的恢复性发展,但总体下滑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井冈蚕种公司在逆境中不断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模式创新、设施设备引进研发创新、延长产业链,成功地实现了由单一的蚕种生产经营,转向以蚕种生产经营与蚕桑休闲产业并重的发展道路,较好地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蚕种营业额580万元,蚕桑资源产品营业额596万元,已超过蚕种产业的营业额,且营业利润是蚕种的2倍。现将井冈蚕种公司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1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1 蚕种生产实行承包责任制 焕发生机活力

1996年受茧丝市场滑坡的冲击,江西省发种量迅速下滑,导致已生产的蚕种大量报废(占全部蚕种生产量的46.62%),蚕种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解决生存危机,1997年场领导果断决策,转换生产经营机制,实行自由组合、双向选择,对蚕种生产全面实行生产责任承包,总场下达指导性生产计划,各分场自筹生产资金,自己组织生产,自负盈亏,自赚工资福利,打破了原来的到月领工资,干好干坏与个人关系不大的“小锅饭”体制。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职工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生产积极性提高,责任心增强,质量意识上升,生产效率提高,当年蚕种的产、质量实现了跨跃式提高。井冈蚕种公司的蚕种生产量由1996年的5.32万张,提高到 1997年的 6.10万张,增长了14.66%;人均制种量由1996年的不足1 000张,提高到1997年的1 980张,增长了98.00%。1997年生产的蚕种全部售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6年的2 400元左右,增加到1997年的8 500元左右,增长了2.5倍,职工对井冈蚕种公司的发展信心得到恢复,井冈蚕种公司由濒临倒闭的绝境,重新获得了生机[1]。

1.2 通过技术服务带动蚕桑产业 助推蚕种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东桑西移”政策的出台,给茧丝绸等我国少数几个能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西省蚕桑产业呈恢复性发展的趋势。针对蚕桑新区技术力量缺乏、蚕桑发展经验不足的现状,按照产学研相结合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井冈蚕种公司自1998年开始,每年选派一批事业心强、技术全面、管理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科技干部,面向全省开展建设“三高”蚕业示范基地技术服务。科技干部长年吃住在示范基地,为基地县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编写、印发技术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培植示范户来带动整个示范区的建设。由于蚕桑科技服务的开展,至2006年新形成了东乡县、修水县2个桑园面积达1 333.3 hm2的蚕桑重点基地县,以及东乡县黎圩镇、修水县三都镇、乐安县湖坪乡 3个面积达333.3 hm2、产茧超“万担”的蚕桑专业乡(镇),为江西省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树立了样板。蚕桑基地的增加拓展了蚕种市场[1]。

1.3 转变生产模式 提升竞争力

2003年以前井冈蚕种公司一直沿用专业场制种模式。随着南昌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面临着劳动力紧张、人均制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的困境。为了提高竞争力,2003年开始公司实施由专业场内制种向原蚕区制种的战略转移,并开拓原蚕区就地制平附种的生产模式,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蚕桑生产。通过战略转移,在稳定提高蚕种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均生产效率的目标,人均生产蚕种由过去的2 000张增长到1万张以上,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1]。

1.4 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做大做强蚕种企业

1996年蚕桑生产滑坡后,全省原有的13家蚕种生产单位通过优胜劣汰后剩下井冈蚕种公司与修水县蚕种场2家,江西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对2家蚕种生产单位在省内的蚕种经营区域进行了划分,但由于省内市场小且时常波动,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江西省的蚕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全省发种量只有11.77万张,而江西省的蚕种生产量17.36万张,再次出现大量蚕种报废的现象,使原本经营困难的蚕种场雪上加霜,修水县蚕种场经过2年的市场冲击,加上经营管理不善,蚕种生产举步维艰。井冈蚕种公司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抓住有利时机,多方引导,积极推进,使修水县蚕种场认识到井冈蚕种公司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井冈蚕种公司与修水县蚕种场本着“真诚合作、互惠双盈、共同提高”的原则,于2010年将井冈蚕种公司的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基地与修水蚕种场进行合并重组为“江西欣宁蚕种科技有限公司”,由井冈蚕种公司实行控股,统一经营销售蚕种。2家蚕种生产单位合并后,资源得到了优化,充分发挥了优势,原修水县蚕种场基地的公斤茧制种量,由合并重组前的1.5~1.7张,提高到合并重组后的2.1~2.3张;家蚕微粒子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蚕种合格率由85%~90%,提高到98%以上,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实现了全省蚕种生产与销售的有序统一,杜绝了场间无序竞争,井冈蚕种公司再次获得了生机。

2 加强新技术推广与创新 增强企业竞争力

2.1 推广种茧育省力化饲育新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缓解原蚕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2006—2007年,在原蚕区逐步试验推广小蚕一日二回育、小蚕叠式木(塑)框共育、大蚕蚕台少回育、自动化上蔟、利用蚕台就地制种等技术并获得成功。种茧育省力化饲育新模式的推广,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稳定了蚕种质量,比较效益明显提升,试验结果表明:全龄二回育用工虽然最少,但良蛹率、克蚁收茧量、单蛾产卵数、良卵数、良卵率、公斤茧制种量都有明显降低,尤其是公斤茧制种量明显低于其它2种饲育模式;薪杭的全龄二回育公斤茧制种量是3.65盒,比全龄四回育(4.23盒)低13.71%;白云的全龄二回育公斤茧制种量是3.78盒,比全龄四回育(4.52盒)低16.37%。而少回育,用工虽然不是最低,但良蛹率、克蚁收茧量、单蛾产卵数、良卵数、良卵率、公斤茧制种量与全龄四回育没有明显差别,如薪杭的少回育公斤茧制种量是4.18盒,比全龄四回育(4.23盒)低1.18%;白云的少回育公斤茧制种量是4.46盒,比全龄四回育(4.52盒)低1.33%;而薪杭、白云的用工工资,少回育比全龄四回育分别减少5.2、4.7个百分点(表1)。种茧育省力化饲育新模式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蚕农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原蚕区劳动力不足的瓶颈[2]。

表1 不同饲育模式饲养原蚕的蚕种质量与用工情况比较

2.2 引进与研发养蚕新器具 提高原蚕生产效率

2.2.1 环境消毒机与简易脱水机的探索与应用

为了做好原蚕区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原蚕区大环境消毒的工具问题。经过探索,利用扬程6 m、功率90 W、口径25 mm的普通家用潜水泵消毒效果较好;使用时在潜水泵出水口连接19 mm(6分)的PVC软管,在PVC软管的另一端套上家用喷雾器铁管即可使用,2003年以来我们一直使用家用潜水泵进行环境消毒,非常便捷。

在原蚕区,预防家蚕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含0.3%有效氯的氯制剂水溶液对小蚕用叶进行浸渍消毒,但浸渍后桑叶的含水率过高,蚕食下含水率过高的桑叶对其生长发育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探索,2003年以来采用190 W、220 V、50 HZ的家用脱水机(350 mm×375 mm×369 mm)对浸渍后的桑叶脱水,既经济、便捷又有效。

2.2.2 改传统手工切叶为切桑机切叶 2007年春季引进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生产的创艺QSJ-80型电动切桑机与江苏南通吉尔瑞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TH-A型电动切桑机,在原蚕区小蚕共育室进行试验,2款不同品牌的切桑机工效是手工的14~20倍,可节省小蚕切叶工效86%~95%;机械切叶的成本与手工切叶的成本相比,张种切叶成本节省了91.38%,切叶质量基本能达到常规要求,切叶数量越大,切桑机的切叶工效与节省成本优势越明显[3]。

2.2.3 开展简易蚕用加温补湿器的研制与应用 井冈蚕种公司围绕“节本、简易”开展了小蚕加温补湿装置的研制,经反复试验,利用废旧沥青桶装置主体材料,以废弃谷壳木屑为主要燃料,发明了简易小蚕加温补湿装置。在小蚕期采用该装置加温补湿,温度均匀、湿度可控、每张蚕种节约成本1.70元,是木炭加温成本的57.90%,十分便捷。且蚕发育整齐,小蚕遗失率低,还可防止因木炭加温造成饲养人员CO中毒事故的发生[4]。“简易蚕用加温补湿器”于2011年5月申报国家专利,2012年5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1 2 0243633.7)[5]。

2.2.4 便捷式雄蛾冷藏器的研制 为了解决原蚕区“就地制种”雄蛾冷藏投资大、点多面广、农户分散、品种易混杂的问题,井冈蚕种公司科研人员彻底打破业内传统的雄蛾库式冷藏的方式,经过2007—2008年2年的筛选、改装、调试及摸索与之相配套的使用技术;研发出了投资少、使用便捷、冷藏效果好、适应性广、维修方便的便捷式雄蛾冷藏器[6]。“便捷式雄蛾冷藏器”于2010年6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9 2 0189274.4)[7],该项技术成果属国内领先。便捷式雄蛾冷藏器的研发与应用,解决了蚕种生产企业在原蚕基地推广“就地制种”过程中遇到的雄蛾冷藏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原蚕基地“就地制种”生产模式的大面积推广。2010年先后在广西玉林市蚕种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安徽歙县蚕种有限公司、河南省鹿邑蚕种场等蚕种生产企业大范围应用,促进了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推广,大幅度增加了蚕种场“就地制种”的规模和公斤茧制种量,节约了“就地制种”的资产投入。

2.3 推广“防微”技术新方法 保证蚕种质量

在实施专业场制种向原蚕区制种转移之初,大家最担心的是原蚕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以下简称“防微”)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2003年井冈蚕种公司成功探索出在原蚕区行之有效的“防微”技术措施,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2.3.1 实行全龄桑叶消毒,确保“防微”效果 小蚕期在用叶前1 h内用含0.3%有效氯的消特灵[复合次氯酸钙粉Ⅱ型(蚕用),以下相同]主剂或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渍消毒桑叶6~8 min,再用清水漂洗桑叶6~8 min后晾干,或用脱水机脱水后再喂蚕;每次消毒前要对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消毒效果。大蚕期用250倍防微灵[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脂(蚕用),以下相同]稀释液对桑树喷药,4龄用叶在蚕三眠时对桑树进行喷药;5龄前3天用叶在蚕大眠时对桑树进行喷药,5龄第4天后用叶在5龄第3天时对桑树进行喷药[2]。

2.3.2 控制桑园虫口密度,防止交叉感染 专业蚕种场因桑园面积大,治虫一次时间较长,在虫害高发时期,往往农药防治时间较晚的桑园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而原蚕区能集中在1~2 d内把农药喷施到位,做到及时、集中、准确有效,防治效果好于专业种场。但要做好虫情的预测预报,根据不同的害虫发生期,采用相应的防治农药及浓度,做到治早治了,并预防家蚕农药中毒。

2.3.3 控制小环境,防止食下传染 饲养时,原蚕户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进出蚕室换鞋,切叶、喂叶前,除沙后、淘汰弱小蚕后,都要用含0.3%有效氯的消特灵或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洗手消毒;坚持桑叶消毒并防止二次污染;除沙时用专用蚕沙袋将蚕沙装好并及时清理运送至蚕粪坑,运送途中要防止蚕沙落地,同时要求操作动作要轻,避免灰尘在蚕室中飞扬污染桑叶,并要求1~3龄除沙后及时用防干薄膜盖上,防止桑叶被病原污染导致食下传染。每次操作后要用含1.0%有效氯的消特灵或用含1.0%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对地面进行喷洒消毒。大蚕除沙时如果灰尘大,要用含0.5%~1.0%有效氯的消特灵或用含0.5%~1.0%有效氯的漂白粉液进行空中喷雾消毒。

2.3.4 合理处理废弃物,防止病原物扩散蔓延 原蚕区每家每户都在远离饲养区的地方挖有专用蚕粪坑,原蚕户除沙时将蚕沙及废弃物自觉倒入专用蚕粪坑并及时焚烧,杜绝废弃物施入桑园的情况发生,防止病原物扩散蔓延。养蚕结束后,在技术员的监督指导下,原蚕户及时对蚕粪坑进行处理,先在蚕粪上面盖上新鲜石灰粉,然后再盖上薄膜,堆沤发酵后统一施入其它农田。采茧与制种结束后,及时处理废弃物并做到蚕室、蚕具回山消毒要及时彻底。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套“防微”技术措施在原蚕区应用后,“防微”效果显著[2],自2003年实施后,13年以来,井冈蚕种公司原蚕区生产的蚕种,因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不合格的蚕种淘汰率,基本能够控制在2%以内,其中2003—2005年、2007年、2009年、2014—2015年母蛾检验全部合格,没有因家蚕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的蚕种。

3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3.1 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 提高蚕种质量水平

井冈蚕种公司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无论是在实行责任承包的专业场生产,还是在原蚕区生产,都制定了严格的“蚕种质量考核体系”,蚕种价格结算实行内部等级制度,以病蛾率(30分)、实用孵化率(20分)、杂交率(15分)、毛种良卵率(内部指标,15分)、良卵率(10分)、克卵粒数(10分)6项指标,对生产的每批蚕种进行评分,根据总得分划分等级;规定91~100分为一级蚕种,81~90分为二级蚕种,71~80分为三级蚕种,61~70分为四级蚕种;对生产的蚕种实行“优质优价”,以三级蚕种为基准价,一级蚕种加价1.00元/张,二级蚕种加价0.50元/张,四级蚕种减价0.40元/张,利用经济杠杆来引导质量取向,使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经过多年的运作,井冈蚕种公司生产的蚕种质量稳定,多次在全国的蚕种质量抽查中得到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的肯定,未出现过因病卵率超标、实用孵化率、杂交率、良卵率不合格而被通报的情况。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2 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按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蚕种生产

蚕种生产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两大领域,是技术要求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范操作是强化管理、提高效率、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井冈蚕种公司按照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现代蚕种生产,制定了《专业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桑园管理技术规程》《原蚕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原蚕区就地制种操作规程》《平附种制作技术规程》《母蛾检验规程》《冷库加工操作规程》《省力化养蚕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在蚕种生产中,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标准与技术规程,使品种优良化、施肥配方化、催青自动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等先进技术在种茧生产上得以应用,提升了蚕种质量和蚕种生产效益。

3.3 创立“井冈红星”品牌 实行品牌战略

井冈蚕种公司2002年注册了“井冈红星”蚕种商标,开展了名优品牌蚕种建设,制定了《品牌蚕种技术操作规程》《品牌蚕种评定标准》《品牌蚕种服务理念、经营理念》。在蚕种生产经营中,开展了蚕种质量评比,建立了蚕种质量追溯体系,促进了蚕种质量的提高。多年来,井冈蚕种公司生产一代杂交种的病蛾率、杂交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主要质量指标,在国家、省质量抽查中均在优良以上;得到了省内外广大用户的信赖,从未出现蚕种质量事故,较好地实现了服务于蚕农、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4 延长产业链 实现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江西省蚕桑产业规模的进一步萎缩,井冈蚕种公司的蚕种经营规模也受到了一定影响,2009年公司领导为了谋求单位更好地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分析,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利用单位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蚕桑产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体验功能、观光功能、科普与教育功能,将原来单一经营蚕种的模式,调整为蚕种、蚕桑资源产品开发、蚕桑休闲旅游并重的多条腿走路的经营方式,努力实现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1 开发蚕桑资源产品

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为依托,井冈蚕种公司着力开发蚕桑资源产品。一是利用桑叶、蚕蛹、雄蚕蛾等含有的丰富营养成份,开发健康又美味的系列蚕桑美食,包括特色菜类(桑叶鸡、桑枝老鸭汤、桑叶菜)、主食类(桑叶馒头、桑叶面条)、甜点类(桑叶桃酥、桑椹糕、桑果脯)、酒水饮料类(桑椹汁饮料、桑椹膏、桑椹酒、桑椹冰酒、赣劲酒、蚕公酒)、食用菌类(竹荪、灵芝、虫草)、茶类(桑叶茶)等;二是贴牌生产蚕丝围巾、蚕丝领带、蚕丝服装、蚕丝扇子等服饰用品;三是开发蚕丝被、蚕沙枕、蚕丝毯等保健日用品。这些产品都符合时下人们崇尚绿色、崇尚健康、回归自然的理念,获得游客及南昌市民的垂青。并成功地将大部分食品与相关食品厂家合作,转化为市场准入产品。自2009年开始,开发的蚕桑资源产品越来越丰富,营业额快速增长,至2014年井冈蚕种公司蚕桑资源产品的营业额达596万元,超过了蚕种产业(蚕种营业额580万元),营业利润是蚕种产业的2倍(表2)。

表2 2009—2014年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4.2 开展蚕桑科普教育

充分挖掘蚕桑历史文化,开展蚕桑科普教育。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蚕桑发展历史,蚕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丝绸之路文化在世界广泛流传。为了宣传蚕桑历史文化,2012年井冈蚕种公司将原来闲置的蚕种保护室,改造成江西蚕桑丝绸博物馆。以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过程、甲骨蚕文、马王堆丝绸蚕衣、家蚕基因图谱、丝绸之路、蚕的一生蜕变、蚕的近亲、彩色蚕茧的生产、蚕丝产品加工制作、蚕与养生保健等为内容,从蚕的起源、蚕丝历史、蚕丝科普、蚕桑功能产品方面开发了四大版块,对蚕桑历史文化进行展示。从这些内容中充分挖掘与蚕丝有关的活动、娱乐项目,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声光电演示、导游讲解、亲身体验、艺术表演、举办文化节、蚕家乐、蚕桑休闲农场等方式组合,呈现给广大中小学生及游客,重点突出蚕桑丝绸文化的科普体验价值。通过蚕桑科普教育,每年吸引南昌市中、小学生5万~6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带动趣味蚕宝宝、彩色蚕茧、蚕桑工艺品的销售,还带动了桑椹采摘体验,每年桑椹采摘实现销售额约1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6]。

4.3 打造蚕桑休闲观光旅游

蚕桑种质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其中不乏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彩色茧、特殊斑纹家蚕、不同果型的果桑品种、垂枝桑和龙曲桑等。井冈蚕种公司以凤凰沟良好的生态为平台,结合这些特点打造了以下3条蚕桑休闲观光旅游线路。一是以桑园、桑基鱼塘、桑园套养鸡等循环蚕业为平台,开展以观桑树品种资源圃、景观桑、特色斑纹蚕,游蚕乡,观蚕俗,食蚕菜,祭蚕神等蚕俗活动为主题的蚕桑生产民俗游;二是在养蚕季节开展采桑养蚕体验、煮茧缫丝体验、丝棉被现场拉制、桑椹采摘体验、桑园拔萝卜、桑园采菌菇等活动的亲子体验游;三是开展桑基鱼塘垂钓、品尝蚕桑特色菜、洗桑叶浴等活动的养生休闲游。每年游客观光旅游时带动蚕桑资源产品销售约80万元[8]。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已逐渐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蚕种生产企业面临的课题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但蚕桑生产毕竟是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于心,很多人不舍。而现代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利用,让我们看到了蚕桑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可是这些优秀的蚕桑新产品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开发。通过对蚕桑资源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蚕桑休闲农业的开发,整合蚕桑产业内的优质产品,集中力量整体展示;借助电子商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使蚕桑丝绸文化和蚕桑丝绸产品相互借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这或许是蚕种生产企业获得新生的方法之一。

[1] 王军文,叶武光.开拓创新、持续发展[C]//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华东地区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昌:[出版者不祥],2008:74-75.

[2] 王军文,曾萍芳,钟利军.强化“防微”、推广省力化,做好原蚕区基地稳定[C]//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出版者不祥],2010:235-237.

[3] 叶武光,胡丽春,曾兵,等.三款切叶机的工效与性能比较试验[J].中国蚕业,2013,34(1):48-52.

[4] 符昌红.农村小蚕木框叠式二回育省力化技术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12(4):13-14.

[5] 叶武光,杜贤明,胡丽春,等.简易蚕用加温补湿装置:ZL 2011 2 0243633.7[P].2011-07-12.

[6] 杜贤明,王军文,胡丽春,等.原蚕区就地制种便捷式雄蛾冷藏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J].中国蚕业,2010,31(3):13-16.

[7] 王军文,杜贤明,胡丽春,等.便捷式雄蛾冷藏器:ZL 2009 2 0189274.4[P].2009-09-25.

[8] 徐宁,黎小萍,彭晓虹,等.江西省休闲蚕桑模式推广应用探讨[J].中国蚕业,2015,36(1):73-76.

[S88-9]

C

1007-0982(2016)02-0090-06

2015-12-23;接受日期:2016-03-17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编号2009-A2361-360121-A0101-031)。

第1作者信息:王军文(1969—),男,江西吉水,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Tel:0791-85023218,E-mail:wangjunwen8@163.com

猜你喜欢
蚕种井冈蚕桑
井冈的山泉水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红五军井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