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竞赛—考证”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初探

2016-03-31 08:18胡蓉岳樱泽皇甫仁秀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模式高职院校

胡蓉 岳樱泽 皇甫仁秀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竞赛、考证三者彼此分离、各自为营,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从技能竞赛角度,探索“教学—竞赛—考证”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对这一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基本内涵以及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创设高职院校人人能够成才的技能竞赛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一般资助项目“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教学—竞赛—考证三维一体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15C045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8-0027-02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当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变更的迫切需求,传统高职院校竞赛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一般不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训练内容、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训项目结合,三者各自为营,资源分散,效果不佳。”因此,实现三者结合,探索三维一体的竞赛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构成部分。

一、构建高职院校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的必要性

1. 高职院校多元化办学需要三维一体的技能竞赛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将职业教育推向到多元化、实践化,以及标准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多元化体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上,由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构成。实践化的职业教育则常是以各种技能大赛的形式呈现,尤其是高职院校内部技能竞赛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发挥所长,是高水平的技术学习。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则是建立在越来越规范的考证制度上,以各种资格证书或者行为规范确立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获得社会承认必须要面对的检验机制。

但是,在现实中,教学、竞赛、证书三者的有机合并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三者并未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事实上,通过高职院校内部的竞赛衔接教学与考证,能够有效地利用多方条件实现高职教育教学多元化,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2.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完善需要构建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

教学、竞赛、证书三者对于每一个高职学生来说,是其学习生活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是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一种职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技能竞赛来衔接,构建立体式的竞赛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的充分实现。

二、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的内涵

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首先是一种服务于竞赛需要的模式,是将教学、考证与竞赛相融合的一种实施技能竞赛的方式,目的是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常态化、全程化和全员化,为“人人能成才”“人人能参与”理念的实现提供一种途径。具体来说,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内涵:

1. 融竞赛于教学之中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三维一体的技能竞赛模式,就是要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竞赛的方法,使竞赛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常规化。事实上,将技能竞赛融入教学之中,探索运用技能竞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能,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2. 技能竞赛要体现教学与考证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服务于省级或者国家级大赛的预备选拔活动,还是高职学校文化的应然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延伸,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与手段之一。在学校组织的技能竞赛中,从组织机构、竞赛内容与评价标准、激励手段要与教学活动相关联,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联,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按照教学、竞赛训练、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三者一体化来设计教学计划,将三者的课程、师资、训练、考核有机地统一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技能竞赛中是考证训练的手段之一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考证工作,更好地获取进入相应职业种类的通行证。《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要发挥考证训练的功能,服务于考证需要。

三、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的保障条件创设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技能竞赛保障体系则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护航器”,使技能竞赛顺利、高效、科学的开展,功效发挥到最大。

1. 实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思想观念的统一

全校师生对于技能竞赛的观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技能大赛效果的好坏。所以,学校要积极宣传技能大赛的精神和宗旨。要让技能竞赛从“高大上”回归到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提高自我,通过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观念。教师要本着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进步。

2. 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

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性质,不同的职业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争取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想参加都能参加的效果,包括国家级或省级的比赛和日常化、常规化的校级比赛。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参与的机会。这些技能比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交往技能等,如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技能大赛、学生风采大赛等,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技能竞赛的项目要与课程设置相结合

技能竞赛的项目与学校开设的课程项目相结合是保障技能竞赛高效举办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很好地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建立起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事实上,许多职业竞赛项目本身就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和项目教学的范例,通过对竞赛项目、竞赛操作内容和竞赛评价标准的研究,可以为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指导,为项目教学提供范例,为过程考核体系提供标准和依据。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到课外的比赛演练,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同时增加了许多实演经验。通过竞赛既可以使学生明确专业或职业技能的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合理设置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和学校课程相贴合,将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技能竞赛科学公平的评价标准

有效地技能竞赛离不开科学公平的评价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利于公正、公平评判。”职业技能竞赛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其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体现职业性。竞赛规程要与等级过程考核互相结合,利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和工作任务,使用企业或行业的评价标准进行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同时,与日常训教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企业对知识、技能及素质的要求相结合。这种利用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企业评价标准的职业技能竞赛将使学生获益匪浅。

五、保障学生校内外完善的实践条件

三维一体技能竞赛模式需要建立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和教材。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因此,要进一步合理制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企业需求和“职业性”的要求统一设计,优化设备的配置,用源于实际,既具有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又具有整合学习功能的实训设备,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提高职业意识,同时提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兴趣。通过在实训基地中的实训,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与完成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把对学习的评价与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结合起来。

六、提供技能竞赛充足的经费保障

充足的经费是技能竞赛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学校要立足于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同时贴近高职教育与企业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去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将技能竞赛的理念融入校企合作中去,融于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项目研究中去,以拓宽经费来源,保障技能大赛开办的主要经费来源。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技能竞赛的经费预算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该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技能大赛的宣传力度,增强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提供一部分资金赞助,从而达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芳红. 高职院校“教学·竞赛·证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2.

[2] 闵丽平.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人教育,2012,(9):44.

(编辑:秦俊嫄)

猜你喜欢
技能竞赛模式高职院校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