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流网携手小岗村踏上“互联网+”快车

2016-04-03 00:09
农村经营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流网大包干金昌

本刊记者 周 嵘

土流网携手小岗村踏上“互联网+”快车

本刊记者 周 嵘

6月25日,土流网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办“第26个全国土地日走进小岗村”主题活动,并成立土流网小岗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流网创始人、CEO伍勇邀请小岗村当年18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老人,为流转服务中心揭幕,同时聘请严金昌老人为“总经理”。严老先生当场以自己的名义把一宗租赁500亩设施农用地的土地流转供给信息发布到土流网。

伍勇在致辞中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作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的重要论断。只有当土地制度和政策顺应民意、符合民情的时候,农村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稳定地发展。土地流转能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伍勇谈到,38年前,小岗村率先打破了人民公社“大锅饭”的局面,实行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0多年后,小岗人再次发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将当年分包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两次改革,同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伍勇介绍,在第26个全国土地日之际,土流网在小岗村成立了全国第176家地方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这标志着“互联网+”已经“+”上了小岗村。2009年6月25日,土流网正式上线。经过7年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万名根植于农村的土地经纪人,3.4亿亩土地在土流网上挂牌,已成交9700万亩。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在促进土地流转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变废为宝”,保护每一分耕地,而且要“点土成金”,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节约用地。土流网运用“互联网+改革方法”让土地流转更简约,增值更明显,已做到三分钟发布流转信息,三小时前往现场核实,最快三天就能完成土地流转。“小岗村的加入将开启土流网全新的一页。”伍勇说。

“当年搞大包干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是为了生活为了吃饱肚子,现在搞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是为了让农民更好地生活,为了按照中央的制度更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土流网就是我们的红娘,它能通过网络,把我们的土地租出去,给我们引来金凤凰。”严金昌老人表示。据他介绍,小岗村现在人少地多,人均三四亩地,但是留守的多是老人,按以前的老方式种地已经行不通了。目前在小岗村1.45万亩可耕地中,已经流转了8400亩左右,平均以8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出去,搞大机械种地、大块种地,被解放的劳动力还能去打工赚钱,这条路子可以走。

严金昌特意强调,“乡亲们放心,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只流转经营权,承包权永远是我们农民的。如果哪天合同到期了,土地可以收回来。”

对于土地流转中的风险,严金昌老人也心中有数。“按照习总书记说的,不管怎么改怎么流转,集体经济不能垮,耕地数量不能减,粮食生产能力不能减弱,农民利益不能受到损害。合同上要写明土地流转后干什么,只准你搞‘三农’,农业就是农业,种植就是种植,养殖就是养殖。”严金昌毫不含糊地说。

当土流网携手小岗村,敢闯敢干、勇于探索的创业精神契合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即将揭开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流网大包干金昌
工作流网频繁子网挖掘研究进展①
张金昌简介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利用Excel进行流网的简单绘制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土地“三权分置”效应初显多地政府欲借土流网“东风”
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排流网投入运行研究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