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04-03 11:39潘凌燕
关键词:危重预见性思维能力

潘凌燕

(苏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 扬州 225000)

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潘凌燕

(苏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 扬州 225000)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危重烧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施以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对医护人员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一方面能大大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思维;危重烧伤;安全管理

危重烧伤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又复杂多变,因而护理难度较大,在治疗和护理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没有预见性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制定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的消除不良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关研究表明[1],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扎实的基础护理技能以及丰富的护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广泛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也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和培养的,这有助于对护理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预知,进而制定相应的应急防范预案和措施。此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及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管理的护理效果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危重烧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4.6±8.7)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2±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施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及培训:定期开展预见性思维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尤其针对医院中低年资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向他们讲解预见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积极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1.2.2 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预测和评价,运用严谨的预见性思维护理方法,对患者实际烧伤情况、可能的病情变化及不良事件、各种并发症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1.2.3 制定针对性措施:指导护理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及应急预案,从而各种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1.2.4 指导方法:以“一对一”模式,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以切身经验来指导他们对患者进行护理,引导并加强其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护理中对护理程序进行调整和改善,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护理模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管理模式以后,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其中坠床2例、非计划性拔管3例。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下,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在护理中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实施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对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预防,以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烧伤科中常见的危重烧伤患者主要包括重症烧伤、电击伤以及烧伤合并严重复合伤等,危重烧伤患者其病情多较为严重,病情经常反复极复杂多变,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状况[2]。另外,对于危重烧伤患者治疗及康复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手术,长时间的卧床极易导致肢体功能及患者意识出现障碍,这将会增加各种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压疮、意外拔管以及导管感染等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对危重烧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护理技巧及抢救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能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并发症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及预期,依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制定制定严谨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消除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3],进一步证实预见性思维能力在危重烧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的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医护人员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从而增强医护人员预见性思维能力及意识,在危重烧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一方面能大大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 娟,李 娜,任立青,等.预见性思维能力训练在危重烧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236-237.

[2]陈媛媛,戴 茹.ICU护理决策者预见性思维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杂志,2012,1(2):13-14.

[3]刘继萍.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预见性思维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2):195-19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

B

ISSN.2096-2479.2016.09.169.02

猜你喜欢
危重预见性思维能力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