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
——略论可持续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教育

2016-04-03 14:38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环境设计

张 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1209)



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
——略论可持续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教育

张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说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人们更多想到“环境责任”,而忽略“商业意识”,这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消极,因为环境责任对设计主体而言被动的成分更多。商业意识则是一个主动行为,它给设计方带来利益。在探讨可持续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教育时,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同样至关重要。

关键词:可持续;环境设计;环境责任;商业意识

0 引言

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世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也是日益受到国际瞩目的热点问题。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可持续理念的核心所在,也是当今越来越多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环境设计是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的规划、整理和再创造,它的开发、建设与人的生存、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国设计师都在积极探索,运用已经掌握的高新科技力求人类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说:“无论所有人的未来如何不同,由于都面临着生态和环境语境,所以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意义重大。强大的高技术和脆弱的环境之间越来越不协调。为了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一些新学科和新方法被带到了设计程序,同时它们也被带入到设计师的教育中去”[1]。可持续理念在我国已传播多年,属于建筑学、工学的建筑设计专业较早融入了可持续相关内容的教学。相比较而言,属于艺术学的环境设计专业表现滞后,将有关内容纳入教学并不普遍,原因是受艺术学传统思维局限,这与欧美主流院校相同专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对环境设计专业而言,重视可持续理念首先表现为重视“环境责任”,其次则是与承担这一责任相关的“商业意识”。在尽环境责任的同时,环境设计业者也在获取商业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在探索可持续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教育时,既要强调环境责任,又不能忽略商业意识的原因所在。

1 环境责任与环境设计教育

路易丝·琼斯(Louies Jones)在《环境友好型设计》一书前言中说:“对本书内容的理解会使读者转变支持室内设计学生或从业者的作品的范式(paradigm),人们将不再仅仅考虑美学和功能要求来做出设计决策——人们将通过环境责任的过滤器做出室内环境设计决策”[2]。未来设计师的“环境责任”和“过滤器”角色是环境设计教育应尽的义务。

1.1环境责任与环境设计教育的关系

环境责任属于社会责任范畴,环境设计所形成的环境问题则是环境设计业者(规划师、设计师)的责任,导致任何不良结果的出现都被视为环境设计教育的缺失。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促使当今的环境设计教育进行重新思考,包括规划课程内容和教育体系[3],目的是使未来环境设计的决策真正具有环境责任过滤器的作用。

长期以来环境设计教育的侧重点是艺术形式的表达,在这种状态下可持续理念的理性成分很难融入设计实践。20多年前,笔者经历的一场由南北重要高校参与的室内设计竞标活动,最终是以效果图决定了优劣,其实效果图背后的设计在当时看来就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以今天绿色与可持续标准衡量,整个设计与项目目标的距离会更大。我国从“环艺”到“环境设计”,名称的变化在观念上是一个跃升,但从专业方向、教育形式、教师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观察,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在欧美大部分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许多学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直接开设“可持续环境设计”专业,将“环境责任”具体落实到专业教学中[4]。

1.2可持续理念相关环境设计课程

可持续理念反映在环境设计课程中,主要包括传统课程和新设课程两大部分。

1.2.1传统课程

此类课程伴随环境设计专业的产生开设至今,经过调整或补充可以成为传播可持续理念的新型课程,如属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室内环境与设备”、“照明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等,属于设计先行能力的“人体工程学”、“建筑与室内设计史”及“建筑初步”等,属于环境设计应用能力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以及“设计标准与预算”等。从可持续室内环境的物理品质、节能、节水、节材,或者环境设计的5R原则(Revalue(再评价)、Renew(更新、改造)、Reuse(重新使用、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回收利用)、Reduce(减少、降低))[5]来看,都能从以上课程中得到某种阐释,并从教学实践环节中得以贯彻和体验。“室内环境与设备”课程涉及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成分最为广泛,从建筑的声光热、空气质量到材料、能耗及法律法规等,在建筑类专业中,本课程通常由更多细分课程来完成。

1.2.2新设课程

属于概论性质的如“绿色与可持续环境设计”等。在建筑类专业中,配合可持续理念的课程很多,如“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生态建筑概论”、“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导论”、“绿色建筑设计概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建筑的技术与设计”等[6-7],从不同角度阐述可持续理念,通过课程逐渐明确和感知设计师所肩负的环境责任,这些课程对所有环境设计教育变革均具有补充作用,也是对传统“环艺”局限的一种突破。

1.3可持续理念下环境设计及其教育趋向

从可持续理念出发,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可以集中在“回归”设计、“以改代建”设计、“轻装修重文化”设计、“生态功能”设计等几大类型[8]。

1.3.1“回归”设计

“回归”设计,包括回归自然,回归本土,回归传统,以摆脱高度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

回归自然,以大自然作为设计的本源和灵感,尊崇自然,享受自然。位于浙江湖州莫干山上的两处“裸心理念”度假村,就属于回归自然设计案例,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设计师建造了位于半山腰上的由八栋农家小屋组成的“裸心乡”,而主打可持续豪华养生和牧马自然保护区的‘裸心谷”度假村是女主人打造的私密空间,这里没有钢筋混凝土,有的只是树顶别墅、夯土小屋,伴以水库、翠竹和茶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回归本土,利用当地的材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这种减少运输,又能体现当地特色的设计既符合环保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塞舌尔四季酒店的海滩俱乐部的设计,到处散布着各种当地寻觅来的物品、日光暴晒后泛白的粗糙木块、厚重的家具和粗糙大石块。它们与四周葱翠环绕,鸟语花香以及山间的苍翠融为一体。如果从设计形式看,经过历代设计师不断尝试保留下来的设计,一定都与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习俗相和谐。

回归传统的设计是从传统的设计文化中发掘精华以应用于当今,譬如徽派建筑是如何利用雨水提供生活所需,又是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建筑冬暖夏凉的;传统印度建筑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炎炎夏日是如何做到室内凉爽的。向古代学习节能减排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的方式。

要能很好的进行“回归”设计,除已有课程外,还需要学习:生态学,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知识,传统建筑精华等。

1.3.2“以改代建”设计

“以改代建”设计,重视对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创造新环境,而不是轻易地推倒重来,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的目的。

田子坊项目是上海典型的为数不多的原生态石库门建筑,位于原法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工业区和商业居住街区的过渡地带,现在已设计成很好的艺术文化和休闲园区,它在历史痕迹上开发创意,在创意文化中拓展功能,体现了可持续理念“以改代建”的设计模式。

废弃集装箱的改建国内外已有多项成功案例。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由废弃集装箱改造成的一处住宅,不仅安上了窗户、滑门、采暖设备和空调,而且还有浴室,让温馨小屋成为朋友们夜晚聚会的理想住所。其中许多环保设计,如顶部是花园,可以减少房屋热能吸收,花园的灌溉由房屋内循环系统提供,源自生活污水。该项目因“变废为宝”的设计而赢得大奖。

做好此类设计除已有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属地建筑与文化,旧房改造技术等。

1.3.3“轻装修重文化”设计

“轻装修重文化”的设计,简化固定装饰装修成分,给后期的陈设装饰、文化表达留出空间。

位于南外滩的上海水舍时尚酒店,是一幢1930年代的老建筑,施工中基本没有使用重新粉饰或者外加的建筑美化,而是直接裸露其斑驳残旧的沧桑面貌;用于加固建筑的耐候钢以其特有的颜色与质感既契合了老码头的工业质感,又与整个建筑性格相一致;整个空间的细微表达则通过对家具独到的理解与认知,选择了最契合该酒店的北欧家具。它们既是生活必需品,同时又是陈列艺术品,与室内的斑驳老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些人对陈设(软装)表现出不屑,其实是对设计的一种偏见。简洁的装修,加上富于变化的陈设,可以给设计增添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同时陈设品的可移动性给予了室内空间变换并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符合绿色理念。

做好此类设计,除已有课程外,还需要掌握:老建筑历史、东西方艺术文化史、传统工艺美术、特种材料与工艺等。

1.3.4“生态功能”设计

“生态功能”设计(暂且这样称呼),可持续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为人类生存着想,这中间“吃”是排在首位的。耕地的减少、泥土的污染、饮用水的缺失加剧了人类“吃”的问题,景观设计从“观”到“既观又食”的设计,室内设计从有限观赏物变成“既赏又尝”的设计,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设计的趋势之一。整个植物的光照、灌溉都是循环和可控的,没有丝毫资源的浪费。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可食性”的蔬菜水果为主,并根据季节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配置;室内设计则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墙壁,以及室内盆栽盆景进行选择设计,力求“既赏又尝”。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蔬菜水果最终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为民生所用,这种良性的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功能”设计还包括生态住宅设计、生态农业与生态住宅结合的设计等多种可持续环境设计形式[9-10]。

做好此类设计除现有课程外,还需要学习: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生态建筑等。

2 商业意识与环境设计业者

商业意识是一种商业上超前的意念和想法。绿色、生态、环保概念现已作为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11]。美国室内设计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ior Designers,ASID)是室内设计项目的鉴定机构,要求学生作品展示对环境友好型设计的理解。可见,室内设计界承认环境友好型室内设计(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Interior Design,ERID)不仅是一个道德任务,而且它使室内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商业意识,实践ERID。其实整个环境设计都是如此,只要是一项商业行为,都会包含因重视环境责任而产生的商业机会。

2.1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的互生共存

环境责任更多地表现在道义上,一些人认为获取设计项目,竞标成功,取得商业利益与此并无直接关联,但事实并非如此。大众尾气门事件就是一个佐证,那些因环保意识而购买大众车的客户,对媒体揭露的事实十分失望,并导致2015年大众销售额下降。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绿色、生态概念比起汽车的环保效应,对客户的影响更大。当环境责任成为全民共识时,若设计师、商家忽略它就意味着缺乏基本的市场洞察力——商业意识。设计公司在介绍以往所做项目时,突出其中的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内容是一种常见策略。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更会讲明“可持续”设计可能产生的成本以及最终对客户、对环境的益处[12]。客户与设计师认识的趋同是可持续理念得以实现的保证。从这点意义上说,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是互生共存的两个方面。

2.2商业意识与教学实践体系

商业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就专业教学而言,接触社会实践,项目式的教学,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商业意识的良好途径。以“可食性”景观实验为例,在国际上此类项目很多是高校与“可持续”相关机构合作进行的,这对于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作用。学生通过植物选择、景观园林设计、室内庭院设计、盆栽盆景配置和培养,从中感受和领悟专业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整个过程的参与对学生商业意识的形成意义深远。

再如绿色照明设计,如由某高校参与的一项都市商城照明设计,在绿色环保的理念下,这项设计从商业环境定位、照度确定、灯的选用、照明方式、灯具的设计都经过层层调研与方案推敲,除了照度参照行业标准,并借助于专业软件计算合理的功率。其它诸如普及LED提高照明功效,使用智能控制系统以此控制节能效用,灯具外围以石膏制品为用材所带来的不易老化和方便回收的环保优势。照明设计公司之所以成功,获得一次次重大项目的设计机会,与其成熟的绿色设计密切相关。这种开放式的校企合作教学,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可持续理念和商业意识,是传统课堂上难以获取的。实践证明,商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

2.3商业意识与教育评价体系

可持续理念的融入对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挑战,事实上ASID作为室内设计项目的鉴定机构,要求学生作品展示环境友好型设计就是在对传统的评价体系的一次更新和升级。而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可持续理念是有具体衡量标准的,比如设计中的环境负载、能源和资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功能性、长期表现、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在设计中是否有体现,这些从不同学科、不同观测角度建立的评价体系取决于系统有效的学校教育。ASID是根据学生设计(或毕业设计)作品情况作出评价,达不到可持续要求将无法获取专业设计职业资格[13]。这对我们是一种启示。促使学生重视可持续内容的学习,并牢固树立环境责任和商业意识,这是构建新型环境设计教育评价体系的风向和重要指标。

3 结语

环境责任与商业意识能够成为环境设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与习惯,有赖于系统的教育。斯蒂尔凯思的设计总监詹姆斯·路德维希说:“环境可持续性不仅仅是公司的责任。它激励创新,并为重新定义质量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我们相信这也是设计专家对它的看法。我相信大多数设计师都将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与使用者之间的一个社会契约······我们都愿意使用可持续产品······这是一个哲学方式、一种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可持续行为,以及我们作为设计师处理问题的方法”[2]。未来设计师大部分出自专业院校,学校教育决定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设计领域的表现——它的深度、广度,以及与使用者认识距离的远近——领先或滞后。

参考文献:

[1]维克多·帕帕奈克.绿色律令:设计与建筑中的生态学和伦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JONES L.环境友好型设计:绿色和可持续的室内设计[M].韦晓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ALTOMONTES,CADIMAP,YANNASS,et al.Sustainableenvironmentaldesigninarchitecturaleducationandpractice[Z/OL].[2016-01-28]. http://pleaarch.org/ARCHIVE/2012/files/T09-20120129-0022.pdf.

[4]HAN N.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sustainable design:A case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Korean residential building type:Han Oak[D].Ypsilanti,Michigan: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2013.

[5]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林波荣,李紫薇.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环境性能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13(3):17-21.

[7]张兴建.可持续发展观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1):101-102.

[8]GAUTHIER J,WOOLDRIDGE B.Influences on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doption:Evidence from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J],2012,21(2):98—110.

[9]刘源鑫,赵文武.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研究计划[J].生态学报,2013,33(23):7610-7613.

[10]竹内昌义,森美和.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M].中国台湾新北:瑞昇文化事业(股)公司,2014.

[11]菲利斯·理查森.XP绿色建筑[M].谢倩雪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2]JOHANSSON O.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ies:The case of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in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2,10(3):251-266.

[13]麦勒维尔,穆勒.绿色建筑底线可持续建筑的实际成本[M].段燕,沈白莲,陈志莹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Business Sense: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ZHANG Ming
(School of Applied Arts Design,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P.R.China)

Abstract:Speaking of green,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people usually think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instead of business sens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s more of a passive concept,while business sense is proactive,which brings benefits to designers.The two concepts are equally important,when discussing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ility.

Keywords:sustainable;environmental design;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business sense

中图分类号:J59;TU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4543(2016)02-0159-05

收稿日期:2016-02-24

通信作者:张明(1958—),男,上海人,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电子邮箱zming8@163.com。

猜你喜欢
可持续环境设计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