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人记》管窥上党鼓书的特点

2016-04-04 03:22曹明明
关键词:石人上党李靖

曹明明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从《石人记》管窥上党鼓书的特点

曹明明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上党鼓书也称鼓儿词,或歌颂人物,或讲述神话故事,或讽刺社会不良现象,是上党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也是一种地方“戏剧”。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全书目主要以故事叙述为主,由说唱演员独唱、对唱、齐唱、独白等说唱方式具体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上党鼓书;石人记;说唱音乐

一、上党鼓书简介

(一)上党鼓书的定义及表演形式 上党,位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是古代对长治地区的雅称,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其中上党鼓书作为山西的曲种(说唱音乐)之一,它起源于山西襄垣县,流行于上党地区,是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上党鼓书表演时,伴奏乐器有二胡、梆子、小锣等,其中上党特色乐器二把为领奏乐器,后加入西洋乐器手风琴,为鼓书的伴奏增加了不少色彩;说唱演员有四至五人,说唱方式有不同角色的对唱、独唱、多人齐唱,也可以一人多角,同时说唱演员也可临时充当伴奏人员,其间角色转换自如;表演场地也有专门人员以搭台为主的专业个体户,搭成一种半开放,一米多高的舞台,便于群众在台下欣赏。

(二)上党鼓书的种类 上党地区本就是说唱艺术较为繁荣的地方。其中以鼓书文化尤为昌盛。经查找多方面的资料显示,在上党地区分别有8种说唱音乐,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潞安鼓书、长子鼓书、襄垣鼓书等。而每一种说唱音乐都有其代表性的说唱团及说唱员。如长子鼓书著名的说唱团是“智燕说唱团”,其代表的说唱演员是王海燕。

(三)上党鼓书的书目 鼓书的说唱书目一般都是传统长篇,传统长篇书目的内容有讲述神话故事的,如《回龙转》;有讲述民间英雄故事的,如《穆桂英挂帅》;有讲贞女故事题材的,如《石人记》。这些传统的书目篇幅都较长;而改革开放时期,以宣传政治、社会文明为题材的书目相继出现,如《县委书记周志坚》,之后也有讽刺社会不良行为的书目,如《苦果》,此类书目篇幅较短,却最具教育性,被当地人们称之为“小段”。

(四)上党鼓书的特点 第一,舞台直观性。上党鼓书的演出由原先盲艺人的坐唱、明眼艺人的站唱演变为现在的20m2的独立舞台。而且说唱演员在舞台上手执打书板,可根据说唱需要自由移动、即兴增加肢体语言,使鼓书的人物形象更为灵活,人物角色更为生动鲜明。

第二,教育性。传统书目开始之前都会有小段,小段原先以宣传政治主题为主,之后反映现实生活的不正之风、社会不良风气为题材。因大多小段书目都揭示现实生活,且说唱方式幽默风趣,接近生活,因此更受年轻群众的喜爱。小段的意义就更明确,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性。

第三,普遍性。鼓书表演由最开始的主要是拜神,发展到现在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周年祭、孩子考学、新领导班子上任等等,越来越普遍。人们日常的婚丧嫁娶,都会请说唱团说唱几天。由此可见,上党鼓书在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五)上党鼓书的历史发展 上党鼓书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襄垣三皇会艺人史金星吸收并柔和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道士的“化缘调”,对鼓儿词的唱腔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咸丰年间,史金星的徒弟陆永泉将题材扩大为民间神话故事,更好的表现了人物形象,同时将地方戏曲上党官调、上党落子、襄垣秧歌参入到鼓书中。随后盲艺人苗喜来在原唱腔基础上,创造了“悲版”和“抢版”;民国初年,唱腔上出现了“哭版”、“抢版”、“紧版”,同时与盲人演唱的“鼓儿词”融合,“明眼艺人”与盲艺人互相学习,逐步形成今天的上党鼓书。这一时期,上党鼓书的版式与演唱形式基本定型,并开始初步发展,但当时盲艺人的地位仍十分低下,被称为“下三行”。

上党鼓书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兴盛。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上党鼓书也进入了兴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盲艺人摒弃了占卜活动,开始倡导宣传政治文明思想及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创新书目,并在上党地区进行义演,这种功能上的大转变,使得上党鼓书成为特别有影响且十分流行的说唱音乐。

1953年7月文艺界开始大整风,政府相继提出宣传社会主义,抵制一切封建迷信的要求,而当时的曲艺团以宣传中共方针政策为主要说唱内容,当时说唱音乐相对繁荣,地位也较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人及曲艺团的说唱内容及说唱形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但当时大多的盲艺人年龄已进入古稀,没有后继者传承,之后在1960年便成立了曲艺培训班。改革开放后,传统意识逐渐回归,民俗活动在上党地区也再次活跃起来。人们从一开始的庙会、祈福、许愿等发展到后来的婚丧嫁娶、过寿都用鼓书来庆祝,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习俗,同时也成立了专业的说唱团体。

二、上党鼓书的艺术价值——以《石人记》为例

《石人记》作为上党鼓书的代表书目,它的演唱形式包含了鼓书的所有特点。

(一)《石人记》的内容情节 《石人记》是一个传统书目,讲述了贞女王玉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晚唐时期,在当时的南方地区,人们有一种传说:“正月十六剜野菜,长年再不生病灾。”每年的正月十六人们都会剜野菜,预示着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就连当时的官宦小姐也不例外,而《石人记》的故事就是由这一传说为导火索而引发的。贞女王玉英姐妹三人相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边踏青,边来到郊外剜野菜。在途中经过一亩坟台时,看见一尊孤单凄惶的石人像屹立在那,姐妹三人嬉戏说,用手中竹篮当作绣球抛,谁把竹篮挂在石人头上,就与石人成婚配。而王玉英的竹篮不偏不倚正好挂在石人头上,另外两位姐妹认为这是命定的千里姻缘。于是,由两人作为见证,王玉英与石人草草拜了天地,成了夫妻。

王玉英与石人匆忙拜了天地,眼看天色渐晚,姐妹三人各自回家。在当晚二更时分,王家小姐玉英绣楼上有一武生前来认亲,武生自称自己是石人,并在另两位小姐的见证下拜了天地,因此玉英糊涂认亲。四更时分,武生悄然离开绣楼,之后便杳无音信。一晃数月过去了,七月十五那天,王玉英的父亲王员外在前厅,等小姐王玉英上坟祭拜祖宗。然而,小姐王玉英迟迟不来,待王员外亲自来到绣楼前,却不曾想王员外看到绣楼上,下来的王玉英竟身怀六甲。王员外大怒,为保存家族颜面,要将小姐王玉英处死;在丫鬟的帮助下,王玉英设计出逃,与母拜别。小姐王玉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为求生存,过着艰难的乞讨生活;小姐王玉英在乞讨途中,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天玉英同往常一样,在午饭时分去乞讨。不曾想遇着一位贵人,好心收留,直至十月分娩,生下男婴。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将骄儿养大,却被儿子逼问身世;玉英被逼无奈,领着骄儿,来到当年的石像前,指着石像,告知娇儿身世,小男孩不信,玉英以死明志,碰死在石像旁。男孩悲痛之余,把母亲安葬在石像旁,自己起名为安敬尸,继续乞讨为生。后在一老员外家放羊,这日放羊在山岗上,结识了当时围剿黄巢的李靖与他的十二太保,李靖见安敬尸小小年纪,英勇不凡,且朝廷正值交战之际,缺少良将,固想将安敬尸认作义子收自麾下,并改名为李存孝。李存孝为尽孝道,欲将母亲王玉英重新风光大葬,便把自己如何逼迫母亲问及身世及母亲如何惨死,讲与李靖听。李靖听后大惊,才意识到李存孝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李靖含泪向存孝诉说,当年被发配,逃跑途中,见王玉英姐妹三人郊外剜野菜,为避免麻烦,李靖便躲在石人像后,不曾想王玉英与石人成亲。李靖见王玉英温婉乖巧,甚是喜欢,当晚悄悄登上绣楼找王玉英,自称是石人前来认亲。之后一别数十载,不料王玉英含冤而死。之后父子两人安葬王玉英后,便前往西京城,为国效命,保卫朝廷。

(二)《石人记》的艺术性 上党鼓书于一般乡镇的人们来说,并非只是闲余时间精神上的消遣品。它是一种艺术,一种表演,并且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价值。鼓书《石人记》讲述的贞女故事,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让观众带着好奇心投入到音乐中。到第四幕的大转折,才让人恍然大悟。整个故事以员外家小姐王玉英的悲剧贯穿全曲,也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里妇女的悲哀。整曲的高潮发生在李靖的出现,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而且同时迫切地想要明白,是石人功成名就后为什么不寻求王玉英?与此同时,随着真相的揭晓,说唱演员情绪的变化以及立场的转变,观众越发认识到贞女王玉英死的冤枉以及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哀。

鼓书《石人记》的说唱,总是能把听众带入到情境中去,就仿佛自己是贞女王玉英一样,因此在揭晓真相的时候才会愤愤不平,大喊冤枉。所以才会随着说唱演员的情绪变化而变化,从而引发观众深思。这就是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能够和听众心灵互动。

三、上党鼓书的文化传承

上党鼓书历经三个主要时期的发展,有其自身丰富的文化价值及不可忽略的传承作用。

上党鼓书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艺术底蕴,它不似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有着一定的物质价值,而“鼓书”是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代代相传,从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盲艺人“三皇会”的成立开始直至今天广为流传的鼓书说唱团,它有其特定的说唱方式、价值理念以及说唱准则,同时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文化遗传性、社会生活性,另一方面又具有极其鲜明的现实性,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鼓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

上党鼓书是一种“似戏非戏"的带有浓郁地方性特色的说唱音乐,有着明显的地方方言。鼓书不似戏剧要有严格的舞台,也不似唱歌,要求字正腔圆,而是符合大众欣赏水平的民间艺术。

[1]伍国栋.民主音乐学概论(第一版)[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9.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第一版)[M].福州:福建出版社,2003.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4]姜 昆,倪锺之.中国曲艺通史(第一版)[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5]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第一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蔡渊莉,吴文科.中国曲艺史(第一版)[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7]仲 秋.民间音乐的审美分析[J].艺术百家,2004(04):108-110.

[8]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On the Art of Shangdang Gushu fromThe Story of a Stone Man

CAO Ming-ming
(Musical School,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Shangdang Gushu,also called Guerci,is a local rap music,as well as a local opera.It is a comprehensive art.It mainly tells stories,performed by actors'solo,musical dialogue,unison,and monologue.These books may sing praises,or tell myths,or satirize social phenomenon,etc.At the same time,as a fork custom event and a form of fork art,it has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value.

Shangdang Gushu;The Story of a Stone Man;rap music

J654

A

1674-0882(2016)03-0101-03

2016-04-25

曹明明(1982-),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石人上党李靖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米万钟:超痴超怪爱石人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读“确伊勒石人”鲁尼文勒铭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庄”里的爱石人
不争辩的李靖
《上党记》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