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6-04-04 17:1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咸阳712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凝血因子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咸阳712000) 韩 霞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咸阳712000)韩霞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纤溶系统及相关凝血因子的浓度变化。方法:选择被试者36例,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浓度,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以及治疗后24h的浓度差别。结果: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和凝血因子Ⅷ在溶栓处理后浓度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结论:对血浆中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rt-PA溶栓治疗的病理学理解。

主题词脑梗死/治疗纤溶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

中风是目前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美国和日本每年分别约有730,000和1500,000人发生中风[1-2]。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是救治的重中之重[3-4],而rt-PA激活纤溶酶原,从而溶解血栓。现今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临床上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时间(4h)内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有一些数据[5-6],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rt-PA后病人的病情以及病理学数据,以期望对临床应用有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62±5.7岁。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并均经过MRI或者CT证实。所有病人发病前一个月内未曾服用过抗凝血药物以及影响纤溶酶原活性的药物。在给予rt-PA治疗的前24h内,禁止静脉肝素治疗、口服抗凝血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口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治疗、口服小分子肝素或者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

2方法所有入组对象均在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全血于低温离心机中,4℃,3000 rpm离心10min。

3统计学方法采用Graphpad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组间统计学差异采用student's t test检验,P<0.05时我们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7±0.4g/L,治疗后2h、24h后分别为3.1±0.4g/L和3.6±0.5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2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浓度为88±10.3%AU/L,治疗后2h、24h后分别为57±2.4%AU/L和75±1.9%AU/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α2-抗纤溶酶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h、24h时,患者α2-抗纤溶酶浓度分别为91.3%±11.6%AU/L、46.7%±10.5%AU/L和51.4%±11.2%AU/L,各观测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

4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凝血因子Ⅷ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患者凝血因子Ⅷ浓度为103.4%±10.5%AU/L,治疗后2h为100.7%±11.6%AU/L,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h为99.8%±11.3%AU/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5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患者FDP浓度为5.0±0.8mg/L,治疗后2h为18.25±4.9mg/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h为5.3±0.9mg/L,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

6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和经过纤溶酶原治疗后D-二聚体(D-dimer)的浓度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h、24h时,患者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9±0.4mg/L、4.2±1.5mg/L和1.4±0.5mg/L,各观测点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讨论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静脉注射rtPA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有时候溶栓的失败被认为和血管再通的缺失或者程度不够有关,以及血管再闭塞。对于脑梗死中应用溶栓药物后的病理学分析很多,然而对于溶栓过程中的动力学数据并不多。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评估在rt-PA溶栓治疗后,在指定的时间点,凝血和溶纤维蛋白相关参数的变化。

我们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描述rt-PA对于纤维蛋白的降解的早期效果(通过D-二聚体来表示),同时也描述了体内循环的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间接通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量来表示)。还有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通过因子Ⅷ来表示)。

纤维蛋白原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降低,溶栓处理后24h有所回升,但相比溶栓前仍然偏低。纤维蛋白溶酶原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降低,溶栓处理后24h有所回升,但相比溶栓前仍然偏低。α2-抗纤溶酶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降低,溶栓处理后24h有所回升,但相比溶栓前仍然偏低。凝血因子Ⅷ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处理后24h继续降低, 相比溶栓前也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升高,溶栓处理后24h降低。D-二聚体在溶栓处理后2h比溶栓前升高,溶栓处理后24h降低。

rt-PA溶栓治疗后,由于无活性的纤溶蛋白溶酶原被rt-PA激活,生成有活性的纤溶酶,所以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浓度降低。而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被降解成D-二聚体,所以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α2-抗纤溶酶在血浆的浓度在溶栓治疗后也降低,可能是因为其和纤溶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纤溶酶的活性这一作用机理有关。rt-PA溶栓治疗后,对血浆中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rt-PA溶栓治疗的病理学理解,以助于我们设计出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Katsura K. Brain protection therapy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J Nippon Med Sch, 2012,79(2):104-110.

[2]Koton S. Strok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rends in US communities 1987 to 2011[J]. JAMA, 2014,312(3):259-268.

[3]陈静.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 陕西中医, 2014, 35(2):140-141.

[4]高志良, 罗玉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4, 35(4):425-427.

[5]陈岩, 张佩兰, 王育新,等.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评价[C].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 2014.

[6]Del-Zoppo GJ.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cute thrombotic and embolic stroke[J]. Ann Neurol,1992,32(1):78-86.

(收稿:2016-03-17)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8.077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一种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特性及驱油性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