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别轻信网上忽悠

2016-04-05 23:04袁邦清
家庭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热凝三叉神经圆孔

袁邦清

家住福建省连江县的田先生自去年起开始牙疼,后来剧烈的疼痛漫延至面、眼、唇、舌、牙槽及上下颌,被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田先生希望从网上找到三叉神经痛的先进疗法,刚一打开搜索页面,“65年科研成果”“神经细胞激活素”“神经元节点介入”“五脏阴阳疏通法”“神经物理外透法”等吸引人的“高端”字眼便映入眼帘。近两千八百万条就医广告令他眼花缭乱,迷惑不已。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年发病率约为27/10万,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最难治疗的一种疾病。患者通常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出现短暂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如刀割、针刺、闪电、烧灼、撕裂、电击样),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为明显。由于常因洗脸、刷牙、咀嚼、吞咽、说话、进食等动作刺激诱发,有些患者常常数月不洗脸、刷牙,不敢言语,严重者可影响进食,有些患者甚至将牙齿拔光。

不宜轻易选择手术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三叉神经在脑桥部被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局部产生脱髓鞘,导致该病疼痛发作。多数患者40岁起病,以女性患者居多。保守药物治疗通常是患者在诊断三叉神经痛之后的第一个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即使是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也不宜轻易选择手术。

对于70%~80%的早期患者,服用诸如卡马西平或者奥卡西平之类的药物就能较好控制疼痛。但长期服药的患者易产生依赖性和很多不良反应,停药后疼痛又常会反复发作。

临床上流行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也是较好的治疗手段。但该手术对患者的自身条件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也多,复发后不能重复治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尤其是那些60岁以上的年老体弱患者。

射频热凝讲究“温度”

如患者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可优先考虑采用反戴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该手术采用反戴立体定向头架,脑立体定向导航技术和高排螺旋CT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精确的计算靶点,用一根只有0.7毫米的“高温神针”射频针,局麻下精确定位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并用高排CT清晰显示并验证电极针的位置,保证穿刺成功到位,随后进行痛觉神经纤维毁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通路。该技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仅需10分钟,住院时间和费用均较少,且无明显禁忌症,年老体弱和多病的患者均可耐受。

但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有时也会出现术后病情反复的现象。若卵圆孔过小,可能导致穿刺针无法顺利到达半月节而手术失败;卵圆孔过大,影响毁损靶点定位,导致半月节射频热凝靶点精确性下降,使术后效果不佳。

射频热凝一般采用60~80 ℃的温度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因此,通常射频温度选择在75 ℃以下,以免术后导致患者面部感觉异常。毁损前应进行充分的试毁损,反复询问患者面部有无发麻及触觉异常情况,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进行毁损,不超过80 ℃应该都是安全的。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特别是对于复发病例,因原毁损靶点处已形成纤维疤痕,80 ℃毁损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复发几率。

猜你喜欢
热凝三叉神经圆孔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的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
厄米-高斯光束通过圆孔衍射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