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

2016-04-05 02:10张向荣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脑膜蛛网膜下腔

张向荣

(定襄县人民医院,山西定襄 035400)

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

张向荣

(定襄县人民医院,山西定襄035400)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定襄县人民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诊治的5例不典型患者做首发症状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等总结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可能原因。结果:5例不典型病例,首发症状不同,经检查,均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该病诊断过程中,要注重病史的采集,既要注意典型的首发症状,更应注意不典型少见的首发症状,结合其他诊断措施,方能减少或避免漏诊和误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误诊

剧烈的头痛、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发三联征,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出血量、速度、时间、部位、范围和年龄的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致使不典型的病例时有出现。现将定襄县人民医院多年来诊治不典型报告如下,并做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病例1,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赵某,男,40岁,银行职员,既往有高血压史,有明显发病诱因(活动量大);就诊时,急性痛苦面容,右侧剧烈头痛伴呕吐,近2 h,于2010年8月4日入院;平日体健,无发热、受凉、腹泻;无眼肌麻痹,颈软,克氏征(-)、腰穿脑脊液正常;误诊为高血压脑病;对症处理后,头痛未减轻,反而渐重,并感转颈困难;入院46 h后出现颈强,克氏征(+);临床表现与原诊断不符,再行腰穿,呈现血性脑脊液,确诊。

病例2,以抽搐为首发症状。

梁某,女,80岁,工人,既往有癫痫史,有明显发病诱因(情绪激动);临床表现:就诊时,神志不清伴全身抽搐1.5 h,于2011年11月18日晚8:00急诊入院,误诊为癫痫发作;查体:体温 36.5℃,脉 搏 100次/min,呼 吸 30 次/min,血 压195/105 mm Hg,中度昏迷,鼾声呼吸,谵语、大小便失禁,右侧瞳孔略小、光反应迟钝、颈软,克氏征(-),右侧巴氏征(+),右下肢肌力略差;临床表现与原诊断不符,行腰穿,证实为血性脑脊液;CT检查:头颅CT示大脑前后正中裂池、外侧裂池、第三脑室、鞍上池、双侧侧脑室均显现出血性高密度影,脑萎缩较明显;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出血量较大,入院次日晚7:00死于脑疝。

病例3,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

齐某,男,80岁,兽医,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无明显发病诱因;主因意识障碍6 h,于2012年3月15日11时急诊入院。平日体健,独居一宅。入院前1天晚12:00入睡,次日上午10:00家人发现其宅门紧关,高声呼叫不应,翻墙入院;经查室内无烟煤气味,床旁未见药瓶药片;见患者赤身裸体,时而在院内下蹲,两手不停摆弄中草药,时而在院内乱窜乱摸,临床表现为交流不通,表情淡漠,存在意识障碍;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查体:体温36.5℃,血压160/90 mm Hg,压眶上切迹有痛苦反应,颈软,克氏征(-),右侧巴氏征(+);临床表现与原诊断不符,行腰穿,脑脊液血性;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3周而愈,出院后行头颅CT检查,示脑萎缩。

病例4,以腹泻、呕吐为首发症状。

张某,女,62岁,工人,既往有糖尿病史,无明显发病诱因;主因腹泻伴轻度嗜睡、恶心、呕吐12 h,于2013年8月5日上午9:00急诊入院。病前无受凉和不洁饮食史,先后稀水便5~6次,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大便常规无异常。查体:体温37℃,血压150/90 mm Hg,轻度脱水和嗜睡;颈软,克氏征(-);肠鸣音活跃,腹软,压痛(-);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给予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注射用头孢哌酮约2 h后,嗜睡加深,左手摸头抓耳,右侧Gordon征(+);临床表现与原诊断不符,行腰穿;脑脊液呈均匀微红色,方证实为。及时停用抗生素,按常规处理,腹泻、呕吐止,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次日下午1:00,颈部出现抗感,住院3周出院。

病例5,以动眼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

郝某,女,53岁,西医师,既往有高血压史,无明显发病诱因;因左眼眶疼痛伴眼睑下垂5 d,于2015年7月11日入院。查体:血压135/80 mm Hg;双眼视力正常,眼底检示:乳头边界清楚,视网膜无出血;左眼动眼神经完全性麻痹,左眼球能充分外展;颈有抗感,克氏征(-),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未见异常;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给予激素,维生素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住院第3日上午行腰穿,抽出血性血性脑脊液,确诊为。应家属要求,当日转诊到省城某大医院,后经DSA证实为后交通动脉瘤,予以手术治疗。

2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的7%~15%,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1,2]。其发病急促、进展迅速、病情凶险、预后不容乐观[3]。诊断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病史的采集,既要注意典型的首发症状,更应注意不典型少见的首发症状,结合其他诊断措施,方能减少或避免漏诊和误诊。

头痛的发生率国内报告为68%~100%,头痛始于一侧者,出血血管常位于同侧,究其原因,发病时间短,出血量小,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故首发头痛(病例1)。脑膜刺激征阳性率为60%~65%,部分病例在发病初期无脑膜刺激征或是症状不明显,开始的局限性头痛,是由于病变处血管扭转变形及破裂出血所致,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3]。又据文献报道,首发症状为头痛者,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颈部强直出现时间从立刻到48 h后才出现[1]。本例出现于46 h后,这与脑膜发生炎症反应的时间有关。突发剧烈头痛者,即使无脑膜刺激征,且腰穿脑脊液正常者,亦不能轻易排除的可能性,必要时需行2次腰穿,以防漏诊。

个别患者以癫痫发作作为首发症状(病例2);癫痫的发生率约为6%~26%;出血的部位多在天幕上;出血的原因可能系突发性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及血液对脑膜的化学刺激,导致皮层神经元急性缺血,阵发性异常放电而引起癫痫发作[4]。

老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多发生在起病后立即发生,轻者模糊,重者昏迷,年龄愈大,意识障碍愈多且重[5](病例3)。因此,老年患者一旦出现烦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眩晕、抽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及早进行头颅CT检查;对高度怀疑且CT检查阴性患者,应进行腰穿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

少数患者开始以腹泻、呕吐、嗜睡等胃肠道症状急诊入院,极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病例4)。探其原因,乃当时侵犯丘脑下部或继发性血管痉挛使丘脑下部缺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甚至呕血,则易引起胃肠疾患[6]。

首诊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的,极易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6](病例5)。分析其误诊原因:脑膜刺激症状不典型;视网膜前即玻璃体下出血不明显;少量的头颅CT不易查出。早期颅神经损害以一侧动眼神经瘫痪较多见,约占6%~20%。提示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或大脑后动脉瘤。

临床疑诊时,最好在发病72 h内进行CT扫描,以免随发病时间的推移,位于蛛网膜下腔的血液被脑脊液逐渐稀释,红细胞被分解,使其密度逐渐减低至等密度,给诊断造成很大困难。CT检查应该是急性期的首选[7];MRI在出血早期,出血与脑脊液的信号相似,一般不能从MRI图像上得到显示或显示效果极差,绝大多数病例被漏诊,有时甚至加重出血,故应进行CT扫描。CT检查虽是诊断的首选,但仍存在局限性,必要时有条件的单位,应及时行有创性DSA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急性期绝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出现脑膜刺激征[8]。首诊无脑膜刺激征者,并不代表预后良好,此类患者再发率高,应引起医者重视,有条件的应尽早做脑血管造影;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1]司霞.自发性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郝丽,邹和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6-569.

[4]柳敬伟.2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

[5]张广林,高国栋,赵振伟,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6):545-548.

[6]杨国东,宋彦,安红征.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58.

[7]李坤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1):804.

[8]杜德炜.温针灸结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本文编辑:王霞

R447

B

1671-0126(2016)02-0049-02

张向荣,女,主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脑膜蛛网膜下腔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