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蚕业》2015年总目录

2016-04-05 05:15
四川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业家蚕蚕桑

《四川蚕业》2015年总目录

产业论坛

推进四川果桑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杨远萍 万津瑜 杨 彪等 1-1

四川省2016年蚕业工作要点 1-6

四川省2015年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及2016年趋势预测

陈祥平 程 明 刘凯旋等 1-8

南充市推动蚕桑产业创新发展 马家斌 毛业炀 1-11

西充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康开军 姚 艳 1-13

重庆蚕桑产业发展之浅析 刘小琴 1-15

西南大学林元吉教授谈蚕桑 秦 瑒 谷彩霞 刘燕林 2-1

培育蚕桑扶贫新主力践行绿色生活“丝享家”

何建梅 陈联新 赵 凯 2-3

珙县蚕桑发展经验及对内江蚕业的启示 骆 文 2-5

涪城蚕业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 汪 勇 颜永生 2-7

发展果叶兼用桑培育蚕桑新业态 周兴能 赵大明 2-11

嘉陵区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何天华 2-13

我国现代蚕业家庭农场发展对策思考

陈义安 王晓芬 张友洪等 3-1

大力发展饲料桑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左艳春 杜周和 严 旭等 3-6

关于加快推进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刘 刚 黄盖群 杨远萍等 3-8

人平两亩桑 脱贫奔小康 刘丽芳 3-12

东坡区蚕业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建议 黄顺林 3-14

浅谈四川柞蚕产业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潘 荣 3-17

产业扶贫重在激活“造血”功能 向荣辉 3-19

在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涂建华 4-1

创新经营机制加快发展现代蚕桑产业

贾友忠 严元宝 何 松等 4-5

创新发展打造涪城精品蚕业 汪 勇 杨慧君 谢忠良等 4-7

蚕沙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叶晶晶 曹宁宁 吴建梅等 4-10

加快德阳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李 嘉 4-12

试验研究

不同杂交种对高温多湿的抗性试验 梁雪梅 雷 芳 李应菊等 1-17

桑蚕良种二级繁育三级制种体系试验初 探胡炜 1-21

桑瘿蚊为害对春季桑叶产质量及养蚕影响试验 王 芳 1-23

维桑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试验初报张开 廖丽蓉 1-26

种茧期硫磺熏烟对化蛹的影响试验 夏 菥 1-28

不同比重盐酸和保护时间对即时浸酸原种孵化率影响试验

刘建荣 陈 谷 马 燕等 2-15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中碘碳液测定剂散失性实验调查 何卫东 2-19

家蚕新品种“峨·眉×风·光”育成报告

杨忠生 李 俊 陈惠蓉等 2-21

人工取卵适期对温汤浸渍孤雌生殖发生影响实验初报

雷 芳 段汝吉 舒天培等 2-25

冬春不同修剪处理对果叶兼用桑产果的影响试验

万津瑜 杨祖国 谢忠良等 3-20

雄蚕品种“秋华×平30”试验初报 冉龙平 向文丽 陈 聪 3-23

桑树短效期安全农药的筛选试验 夏 菥 芶文举 3-25

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在桑树上试验初报 李成阶 李 俊 3-28

四川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的抗性研究

袁桂阳 曹宁宁 王少伯等 4-15

家蚕品种芳·绣×白·春与其亲本的原二元杂交种性状比较

张友洪 肖文福 肖金树等 4-21

“1.2%的烟碱·苦参碱乳油”对家蚕危害的试验初报

杜 兵 王 蓉 敬小梅 4-24

秋繁对春用蚕品种健康性改良影响的试验初探

涂钰羚 朱 琴 李洋等 4-28

新蚕品种“芳·绣×白·春”饲养初报 毕凤银 童永红 4-31

基地建设

优质茧丝蚕品种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 苏茂科 朱洪顺 1-31

立足本土跨区域合作实现双赢 余雪平 1-32

蚕桑助芋河村脱贫奔小康 张朝良 1-33

东兴区实施好茧工程的成效与做法 张朝良 余勇军 2-27

提高西充蚕茧质量的建议 康开军 2-29

荣县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做法 李旭升 刘 洪 2-31

加强上蔟及收烘管理保全蚕茧质量 曹小明 2-33

改造低产桑园确保桑树丰产 范小华 3-31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蚕业发展 李永忠 3-32

宜宾市着力“五大提升”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何建梅 3-34

科技引领嘉乐镇现代蚕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35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 艾泽远 曾 义 袁永辉 4-34

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建设有机蚕桑基地 龙维勇 罗兴智 4-36

立足本土 跨区合作 创新机制 实现双赢 肖仲君 虞 东 4-38

东兴区大力发展果桑产业的探索 李 贵 4-39

实用技术

家蚕“锦·苑×绫·州”品种性状简介 廖丽蓉 夏 菥 1-35

四川果桑春季管理技术 危 玲 黄盖群 刘 刚 1-38

种茧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止措施 贾晓虎 1-39

“桑-辣椒”与“桑-豇豆”套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 肖建中 2-35

新时期家蚕脓病综合防治技术 甘国富 2-38

桑树提高剪伐复壮的技术措施 王 芳 2-40

果桑秋冬季管理技术要点 吴金华 王延庆 吴志广 3-36

桑螟虫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李开莉 3-38

浅谈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赵 毅 3-39

上蔟及采茧技术要点 李旭升 童永红 4-41

生态高效柞园的中刈树型养成技术设计 刘 霞 4-43

调查研究

对蚕种保护与冷藏处理的认识与实践 张胜林 吴 钢 1-40

涪城区推行小蚕共育成功经验剖析 汪 勇 颜永生 1-44

家蚕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与建议 陈 敏 陈 谷 苏 建 1-46

精细管理原蚕区提高蚕种合格率 宋友权 1-49

普格县桑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做法 苏小东 1-52

浅析桑蚕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陈惠蓉 杨忠生 李 俊 2-42

宁南县桑树病虫害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杨华荣 冉龙平 罗贤燕 2-44

试述家蚕种性变化的原因与对策 李 刚 2-45

微粒子病防治对策与思考 余雪平 2-47

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蚕种生产能力 杨端学 2-50

浅谈萎缩蚕的发生与防治 杨建萍 李小宴 2-51

近年蚕种事故实例分析 吴 钢 3-43

元安果桑园发展休闲观光蚕业的做法 付 杰 3-46

蒙桑Morus mongolica的地理分布 刘 玲 柯皓天 吕 银等 3-47

桑园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龙万恩 3-48

阆中柏垭果桑示范园建设、问题与发展对策 张 军 李 勇 3-50

强化收烘管理保全蚕茧质量 杨华胜 胡 涛 3-52

我场桑螟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夏成顺 3-54

蚕桑绿色发展的“仪陇答卷” 蒋 佳 3-55

两对家蚕新品种的性状比较及思考 雷秋容 4-44

改变用工计酬方法提高用工管理效果 万津瑜 4-47

华桑Morus cathayana的地理分布 刘 玲 柯皓天 吕 银等 4-48

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的繁育体会

龚大刚 冯光樯 杜 鸿等 4-49

蚕农园地

石头缝里栽桑树山区农民能致富 唐诗友 曾 义 刘立志 1-53

宜宾市推进仪评收茧的成效与做法 何建梅 张思华 陈联新 1-55

资中县蚕桑综合利用典型示范户介绍 吴奇彬 王 瑛 1-56

王代林实现蚕桑创业梦 2-53

浅谈蚕病的识别及防治 凌 婷 2-54

张正明家庭农场的经营之道 陈 伟 2-61

两人两月挣四万柞蚕养殖效益好 3-56

桑、蚕在传统中药村中的称谓和功效 3-57

发展桑枝食用菌闯出蚕桑致富新门路 杨花军 4-51

规范小蚕共育提高共育质量 杨祖国 4-53

稳步推进桑枝食用菌发展提升蚕桑产业扶贫成效 4-56

专合组织

资中县陈家镇通过合作社带动蚕桑产业发展 3-58

蚕业文化

川丝对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奉献(下)

万家集 1-57

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神秘的巧合 吴 钢 1-60

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开始 朱万民 2-62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技艺交流和丝绸盐茶贸易(上) 孙先知 3-59

怀念我们的老师 3-62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技艺交流和丝绸盐茶贸易(下) 孙先知 4-57

浅析桑产业发展逻辑的演变 欧阳明睿 陈联新 4-59

信息动态

四川省召开蚕种质量安全工作培训会议 马露芸 1-45

四川省蚕业站长会议在成都召开 编辑部 1-48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编辑部 1-59

凉山州“十二五”蚕业工作成效显著 1-61

悼念艾玉清同志 1-62

盐边县荣获“中国果桑之乡”称号 编辑部 2-10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编辑部 2-14

兴文县春茧获得丰收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共同推进 刘立志 2-20

“凉山桑蚕茧”品牌价值15.54亿 2-43

巴中柞蚕蛹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 刘 霞 2-49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3-18

南部县建设专业化僵蚕生产基地 4-6

《四川蚕业》2017年征订启事 4-9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4-35

猜你喜欢
蚕业家蚕蚕桑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