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

  • 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就
    最近,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我国家蚕基因研究推向设计育种阶段。此次突破的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是一个物种所有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对于深化功能基因组研究、种质创新等意义重大。(法绮)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1期2022-12-17

  •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简介
    团队,长期致力于家蚕转基因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家蚕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由该研究团队的赵爱春教授和向仲怀院士共同主编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专著,历经3 年多时间的辛劳编撰和不断完善,终于付梓成册。《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全书共55万字,分12章系统地介绍了家蚕转基因的技术路线,家蚕转基因的载体构建,外源基因导入技术,转基因家蚕的内外源基因整合、功能检测、基因定点突变家蚕的鉴定与筛选,家蚕转基因中特异序列捕

    蚕学通讯 2022年2期2022-11-22

  •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家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性昆虫,在助农增收、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变化与家蚕健康生长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桑叶转化率、增强家蚕抗病能力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进行的初步调查[9],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且就当前家蚕

    广西蚕业 2022年1期2022-11-21

  • 追寄蝇寄生对家蚕龄期经过的影响及其机制*
    也是危害经济昆虫家蚕(Bombyx mori)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主要害虫[5,6]。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确定的鳞翅目模式昆虫[7]。生产上对家蚕和柞蚕危害最大的是追寄蝇(寄蝇科、追寄蝇属)和饰腹寄蝇(寄蝇科、饰腹寄蝇属)[8]。它们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期包括3个龄期,雌蝇将尚未完成胚胎发育的卵产于寄主体表或食料植物上,幼虫在寄主体表或消化道内孵化后钻入寄主体腔内,3 龄幼虫末期钻出寄主化蛹[9]。目前蚕业

    蚕桑通报 2022年3期2022-04-10

  • 46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与风险性评价*
    剂而言,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较低[6],但随着杀菌剂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应用,相关报道表明有些新的杀菌剂品种对家蚕具有较高毒性[7~9]。为此,我们测定了46种常用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合田间推荐施用浓度评价各药剂对养蚕的风险性,对急性毒性和风险性较高的杀菌剂进一步开展田间残毒期试验,以期为桑园及附近农作物合理选择杀菌剂,防止家蚕农药中毒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供试家蚕家蚕品种为“白玉×秋丰”,蚕种由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

    蚕桑通报 2021年3期2021-12-01

  • 书 讯
    《图说家蚕农药中毒症状》一书收集了目前农作物上常用的12类、共47种农药,按各种农药推荐使用浓度对家蚕进行攻毒试验,结合图片和文字描述了家蚕的典型中毒症状。并且附列了162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残毒期数据,供蚕业工作者参考。该书采用优质铜板纸印刷,图片清晰,色彩真实,定价15元,如需购买者可联系浙江省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孙海燕,联系电话:13567398611。

    蚕桑通报 2021年3期2021-12-01

  • 家蚕发病途径及病害防治措施
    637000)家蚕养殖与其他畜牧养殖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家蚕养殖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养殖防治的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家蚕的发病率也不同,家蚕生病严重影响其产量,不利于养殖户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家蚕养殖一定要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且根据其发病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家蚕养殖的效果,降低家蚕的发病概率。文章针对家蚕发病的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和阐述,希望对家蚕养殖发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2020-12-16

  • 家蚕5龄幼虫体腔注射维生素C对相关代谢的影响
    物代谢[2]。在家蚕体内,VC是重要的必需营养物质[3-5],能够刺激家蚕摄食[6],因此在生产上是一些桑叶添加营养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蚕人工饲料中的重要添加物[7]。为进一步了解外界添加VC对家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通过体腔注射不同剂量的VC溶液,观察家蚕生长、化蛹、结茧等生理变化,并结合注射后家蚕体内VC含量的变化,确定家蚕可承受的添加剂量;同时,根据杨洋等[8]研究中的家蚕VC合成代谢关键酶——L-古洛糖酸-γ-内酯氧化酶(L-gulono-

    中国蚕业 2019年1期2019-03-08

  • UCNPs基DNA纳米传感器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家蚕微孢子虫
    A纳米传感器,以家蚕、白僵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家蚕微孢子虫的基因组DNA为靶DNA,可以特异性的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以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为靶DNA,利用DNA纳米传感器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在580 nm处出现比较宽的发射峰信号;随着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浓度的减少,该发射峰信号也随之减弱,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与信号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本研究首次将UCNPs基DNA纳米传感器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用于检测家

    蚕学通讯 2019年4期2019-02-18

  • 云南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南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朱水芬 杨海 杨文 陈安利 廖鹏飞 黄平 李玲利 陈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通过将每份家蚕品种资源的转青卵取4个1/2卵圈的蚕卵作为一区,蚕卵孵化后进行混合育,以24 h疏毛率为指标调查各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3龄起蚕改用桑叶饲喂,以饷食48 h的实际存活头数与孵化头数计算存活率。用SPSS1

    中国蚕业 2017年2期2017-06-15

  • 家蚕微孢子虫与其他蚕病病原的联合感染试验
    530007)家蚕微孢子虫与其他蚕病病原的联合感染试验黄旭华,潘志新,黄深惠,王霞,唐亮,安春梅,胡文娟(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调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ycis,简称Nb)分别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家蚕肠道菌、苏芸金杆菌(Bt)和家蚕白僵菌联合感染家蚕时存在的拮抗情况。结果显示家蚕感染适量Nb后,再以其它病原感染家蚕,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效果,其中以

    广西蚕业 2016年2期2016-06-23

  • 光周期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光周期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苏琳瑛1赵晓明1刘云磊1李 兵1,2卫正国1,2沈卫德1,2(1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2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123)为了探究光周期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区,调查了不同光周期下的家蚕5龄经过、体质量、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蚕茧质量及饲料效率。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区相比,全光照区的家蚕5龄经过缩短,体质量增加,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饲料效率及蚕茧质量均高于对

    中国蚕业 2016年2期2016-03-31

  •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主要完成人:夏庆友(西南大学)周泽扬(西南大学)鲁 成(西南大学)王 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向仲怀(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项目属畜牧学领域,是针对我国蚕学重大科学问题,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在农业上能实现家蚕适度规模化养殖;在工业上可以提供更好的蚕丝。项目带动了中国蚕学的快速进步,并对我国蚕丝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主要成果如下:第一,完成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

    中国畜牧业 2016年4期2016-02-17

  • 家蚕免疫血清体外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和增殖*
    杨丽群(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家蚕免疫血清体外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王梓任 陆天琳 徐 曼 杨丽群(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家蚕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会产生一些具有免疫功能的小分子肽,有研究表明这些肽具有抗肿瘤活性。我们通过免疫诱导法,给家蚕注射了一定量的抗原诱导家蚕产生免疫血清。从家蚕体内收集免疫血清,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BE(2)C,并观察其对B

    蚕学通讯 2015年4期2015-04-07

  • 家蚕育种技术预测研讨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年9月28日,“家蚕育种技术预测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来自江苏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等九所大学、蚕研所、蚕科院的3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徐汉福主持,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首先进行了背景介绍。向仲怀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家蚕育种技术预测研讨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家蚕传统育种所面临的技术制约瓶颈以及未来家蚕育种技术的发展重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围绕“家蚕育种技术”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夏教授

    蚕学通讯 2013年4期2013-08-15

  •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家蚕基因组序列解析推动了家蚕的前沿研究
    自从2003年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计划完成以来,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家蚕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近10年来,中国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先后完成了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及转录组图谱构建,并重点开展了家蚕丝蛋白合成及免疫抗性等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解析;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及华南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家蚕变态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研究。鉴于中国科学家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国际著名刊物《A

    蚕学通讯 2013年4期2013-08-15

  • 我国家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完善
    而知识产权保护在家蚕科技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引性的作用。虽然我国作为家蚕养殖大国在家蚕养殖与应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对于家蚕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则不容乐观。知识产权这一概念,虽然清末民初就已传入我国,但真正被关注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随着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保护尤显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家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加大保护力度,以提升我国蚕桑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链,进而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而且,在我国的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面也能起到巨

    蚕学通讯 2011年2期2011-08-15

  • 家蚕5龄幼虫对桑叶常规营养成分消化率的研究
    237200)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饲养历史,用桑叶饲喂家蚕是我国蚕农的一贯做法,我国关于家蚕对桑叶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与利用的报道很少,因此,衡量家蚕对桑叶养分消化吸收与利用的试验数据对于家蚕营养学与蚕茧的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家蚕5龄幼虫处于结茧前的最后物质与能量积蓄阶段,此阶段对养分的沉积能力直接影响到家蚕后期的生产性能,调控5龄幼虫对桑叶养分的消化利用成为家蚕饲养技术的研究重点。20世纪中期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并得出家蚕对桑叶养

    饲料博览 2010年8期2010-09-05

  • 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发表
    合作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分刊) 上发表,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华大基因科学家表示,家蚕甲基化谱的完成不但对理解昆虫表观遗传学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进一步发掘家蚕人工驯化过程中潜在的表观遗传学贡献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摘自:科技日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