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研究及思考

2016-04-05 05:27廖桂兰罗红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生

廖桂兰 罗红金

摘要:本文通过抽取一年级四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实验班组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实施团体辅导。结果表明,接受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大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对于改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品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2-0107-03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廖桂兰(1967-),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高级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 肇庆/506060)

罗红金(1965-),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高级讲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 肇庆/526060)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本文以一个自然班级为辅导对象,以实证的方式,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我校一年级的班级中抽取了2013电算化(3)、2013室内设计(2)班共计89人(其中男生26人)为实验班组。抽取了2013电算化(2)、2013室内设计(1)班共计88人(其中男生25人)为对照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时间相同、相同专业所开的课程和科任老师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了10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按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开展团体辅导。

(二)方法

1.工具与测评

工具:(1)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量表共有6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因子名称分别是:①强迫症状;②偏执;③敌对;④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⑤抑郁;⑥焦虑;⑦学习压力感;⑧适应不良;⑨情绪不稳定;⑩心理不平衡。(2)采用班级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量表。该量表根据樊富珉的《团体心理咨询》(2005)“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的内容,结合本次班级团体辅导的实际情况编制,分10个评价项目。

测评:团体辅导前,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分别对两个组的学生施测。测试后,实验组的两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理论、方法加情境体验(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在一个学期19周的教学中,进行了每两周一次共10次的团体辅导,每次90分钟左右。对照组的两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19周的教学中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不进行团体辅导。19周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再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后测。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成员对团体活动效果自评量表》的测评,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所有施测的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团体辅导自2014年2月开始至6月30日结束。班级团体辅导的干预地点是实验班的本班教室,部分活动在室外进行。

(1) 准备阶段:确定团体的名称,制定团体辅导方案,签订团体契约。

(2) 实施过程: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健康与我们成长的关系。认识团体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向往团体辅导,积极参与辅导的过程;建立关系,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使团体成员学会适应团体辅导的氛围,对团体环境有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引发成员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促进成员参与互动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主题。这一阶段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依次为“良好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的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性情绪管理”、“感恩生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当花季邂逅爱情”等。其中“自信心的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性情绪管理”为重点内容,各安排2次辅导。每次活动都从情境问题、合作交往、体验分享、延伸践履四个环节展开,对话与沟通贯穿整个过程。具体流程包括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小组互动,分享与自我探索,领悟与促成行动,形成性评价。活动类型有热身运动、书写活动、信任活动、配对活动、绕圈发言、回馈活动。团体辅导技术主要运用认知提高、情绪表达、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

第三阶段,结束活动。回顾总结活动以来的收获,分享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帮助学生把团体辅导学习的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团体辅导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对话等方式实现。学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班级团体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研究及思考

德育研究

(三)统计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简体中文版)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前后测数据差值T检验。

二、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上的差异检验

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与对照组MSSMHS的测试结果各因子及总分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见表1)

(二)两组前后测差值T检验

计算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之差及实验组前后测数据之差,然后对两组的差值进行T检验,得到数据如下。(见表2)

表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在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中的前后测差值与对照组相比,除敌对和适应不良外,其余8个因子的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在各项因子上的前后差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在同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4个月后,接受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大于对照班,班级团体辅导对于中职生心理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三)班级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团体活动成员自评量表是要求成员根据自己参加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后的主观感受评价自己在各方面的改变方向和程度。以学生刚参加时的状态为0分,在-5—+5的尺度范围给自己打分。(见表3)

表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成员10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分数大多分数在1~5之间。每个成员的项目得分集中在正分上,呈现显著的正性变化。团体成员倾向于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关怀别人、理解别人;责任感得到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加强,学会分享经验,喜欢团体辅导活动。从均值可以看出,成员在“理解他人”、“乐于交友”、“与人沟通”、“接纳自己”及“喜欢参与此类活动”项目上分值较高,表明本期团体辅导活动在这几个项目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积极效果,学生在这几方面改变很大,而且非常喜欢团体辅导这种方式上课。

三、讨论

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10个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样本心理健康水平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经过10次的团体辅导干预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差值进行T检验,发现在下面几个因子:强迫(t=-2.891,p=0.005<0.01)、 偏执(t= -2.881,p=0.005<0.01)、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t=-2.015, p=0.049<0.05)、抑郁(t=-3.807, p=0<0.01)、焦虑(t=-4.371, p=0<0.01)、学习压力(t=-2.741, p=0.007<0.01)、情绪不平衡(t=-2.413, p=0.018<0.05)、心理不平衡(t= -2.341, p=0.035<0.05)等8个因子的分值表现上,以及在总分(t=-3.892, p=0<0.01)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是有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强迫、偏执、抑郁、焦虑、学习压力等因子的干预效果十分显著。而在敌对、适应不良等因子中,虽然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参照前后测差的均值可看出,实验组在这两个因子上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这就表示实验组学生在接受团队辅导后,其所有因子的健康状况的改善均大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班级团体辅导,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积极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蔡锦风.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论文,2006.

[4]王放.班级团体辅导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0-621.

[5]邓玉娟.中专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路标[J].职业技术,2010(6):74.

[6]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6(8).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生
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