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2017-01-17 17:24赵喜恒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应用

赵喜恒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然面临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出多样、复杂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因政策倾向、教师水平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将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80-01

近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的逐步推广和广泛应用,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一个新趋势。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组织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价值和优势进行梳理,并以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这一专题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为例,讨论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路径和方法。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课程教学现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高职学生成才与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的策略与训练、高职大学生情绪的调节、高职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控、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涵盖学习、生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八个专题,针对性地从高职学生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二)课程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出一下四个特征:第一,师资队伍成分不一,知识理论系统性不强;第二,多数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呆板老套,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强;第三,课程教材选用不够理想,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第四,课程定位不准确,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必要课程评价体系。

二、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课堂教学的尝试与问题探索

随着团体心理辅导被引入国内,其技术和方法就不断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尝试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技巧

课程设计主要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来开展。“热身——探索——分享——总结”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四个主要阶段。而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把学生进行分组,使用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评分也是以组评分标准的评价标准。分组教学因富有创意,实效显著而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课程导入:通过热身游戏破冰,破冰游戏有很多种,常见的如“大风吹”,“自画像”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辅导主题。

互动体验:设计主题场景“有缘相识”,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体验主动与人交往的乐趣,在交流中发现大家之间的共同爱好,并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

教具:若干方形卡纸,可以多种颜色,把每张纸剪成四小块任意形状,可以相互锲合。

活动程序:主持人将准备好的纸片混乱,放在场地中间,要求学生任意选取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之后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图形锲合的人。通过交谈找出彼此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点。全班交流分享。

(二)团体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

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易出现的情况是操作形式化,专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准备的互动过于游戏化,专业性不强。有些教师热衷于游戏的实施过程,在过程中缺乏观察引导。游戏结束有不能很好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程主题,虽然活动现场表现丰富,学生的互动性也很高,但是整个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强。其次,一些教师对活动现场把握不够,控制局面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很难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达成思维共识。活动结束后,缺乏组织引导能力,对活动现场出现的情况不能很好的总结,理论升华衔接不够。再次,就是参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参与到团辅过程中,但是不动脑主动思考,更有一些学生被动参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可以通过统一备课、教学模拟,开设公开观摩课程等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统一要求,提升教学水平;开设小规模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教师对团辅活动现场的把控能力;多渠道宣传,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拓宽工作路径,活动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设定奖惩机制,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做到正面互动,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三、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实践教学成效

通过改革,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了解到新生入学适应要先从对人的适应开始,让学生们感觉游戏的设计比较新颖。而从教师的观察中也发现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学生能够自发的思考问题,概念理论的引出也很自然,学生接受过程相对自然,并对团体辅导式的教学模式也都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于本科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也因此呈现出高职特色。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特点明显,效果显著,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师继续探索、创造更多比较适合的情境。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必然会使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课题《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FYJY/2014/27)

参考文献:

[1]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M].(湖南省高等院校通用教材)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慧生.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几点建议[J].天津教育,2006,(8):31-38.

[3]郑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素质培养,2008(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应用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