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出写作困境的几点思考

2016-04-06 17:04路进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真实写作方法习惯

路进天

内容摘要:三年级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是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阶段,在教学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其次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阅读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还要建立说和写的逻辑转换模式,让学生会说、爱说,逐渐学会写作。

关键词:写作方法 兴趣 习惯 真实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好多同学都对写作文都感到头疼,教师在知道写作的过程中也无所适从。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共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多年在一线的作文教学经验,我指导学生入门写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激发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选择贴近童心的教学内容。

怎样让孩子由被动而作转变为 “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写作情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比如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击鼓传花、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突破传统模式,实话实说。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学会了编写几代人似曾相识的“红领巾的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孩子们的妈妈都有了“一双大大的眼睛”。告诉孩子:作文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耐心指导,循序渐进。教师的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叙述,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对习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思考二:构建学生习作积累模式,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学生脑海里必须要有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重视“范文文本”的摘录与仿写。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在教完《翠鸟》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准备。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如教学《一个难忘的人》时,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看到小偷从身边跑过,爷爷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三两步制服了小偷。我总也忘不了爷爷勇敢的身影。”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

3、注重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写作材料。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思考三:建立说和写的逻辑转换模式,让学生会说、爱说,逐渐学会写作。

学生入门作文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不知怎么写。有很多孩子会说,可是让他写那就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了。我觉得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指导:

1、让学生在浅易文本的帮助下起步。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辞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如有的学生写声音秋天,就运用了《你一定会听见的》中的语段,自然而生动。老师还应该对这些学生能在模仿中推陈出新给予大力赞赏。

2、教师要亲自躬行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范文。范文的材料可以是教师写的“下水文”。叶圣陶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每一篇下水作文,老师都能体会到作文的酸甜苦辣,然后思索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一举动也会带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3、积极引导学生仿写教师要宽宏大量一些,容许他们在作文时“偷梁换柱”“模仿”别人的文章。经过一些阶段的“仿写”练习,既消除了在作文面前的恐惧心理,培养了对作文的兴趣,又能让在“仿写”中学习到一些作文的技巧,从而最终达到丢开“拐杖”走路的目的。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逐渐有了生活和语言积累,有了表达的方法与技能,建立了写作自信心,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会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大沟镇宋坪小学)

猜你喜欢
真实写作方法习惯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好习惯
画一画,写一写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