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016-04-06 17:04王迪樊星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融合

王迪 樊星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具备导向作用。可见,在对高校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期间,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携手共进。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应当遵循思想性、教育性原则,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不管是良好个性培养方面,还是端正态度、行为训练方面,均应当紧随科学的政治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期间应当以教育对象心理为前提,自学生实际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的手段、策略,强化德育实效性,在学生思想素养得以强化的一并,学生正面性格、需求等同样可得到强化。可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也就是均是为了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思想素养。

(2)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师资团队。共同的师资团队属于两者的又一关联之处。自现阶段发展情形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支团队在人员分配上存在极大比例的交叉、重合,它们的师资团队多由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等组成。在很大一部分学校,该两支团队俨然被整合为一支团队,如此的发展趋势势必会越来越明朗。自现实发展角度而言,倘若这两支团队可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科学开展角色整合、转换,定能够积极促进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1)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观。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采用一套方法、技术,更重要的是凸显强实践性、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可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视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未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总是给人一种“教师居高临下”的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如此崭新的教育观势必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影响。

(2)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长时间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解决学生道德规范、政治立场等问题为主,而总是疏忽了学生人格方面的特性,好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处理及面对困境等,作为一种发展人格、健全人格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内容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一种重要手段。

3.强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

3.1价值融合:把强化心理资本转换成一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心理资本的重要性,并于财富资本、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之后,将心理资本视为第四大资本。鉴于此,强化高校学生心理资本培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心理水平、健康心态的很好契合,把强化心理资本转换成一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积极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3.2团队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角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构成本质的角色冲突。鉴于此,高校应当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活动,由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能的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积极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达成完美对接,提升教育实效性。

3.3手段融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且贯穿于其始终,从而促进两者的一并发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多借鉴、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尤其是可将心理测验这一手段引入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更充分认识学生优点与缺点,认识学生性格特点、气质种类等,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进而获取更可观的教育成效。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融合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