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陌生的朋友

2016-04-06 20:06黄碧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陈先生东海杂志社

黄碧斋

江苏东海高级中学陈宗德先生,我是没有谋面的,从这个层面上他对于我,是陌生的。当我坐在电脑前写关于陈先生一点什么时,他因不幸的车祸,去了天堂,这就是我的遗憾,因为他对于我来说,成为永恒的陌生。

陈宗德老师的名字我是很早就知道,因为我是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编辑,他是高中语文学科的老师,更是我们杂志社多年来的支持者与撰稿者,由此我们杂志社负责江苏东海的左晓光副主编与他建立了很厚重的感情。这是因为,在网络时代,以及各种偏见与体制等原因,老师组织学生订一个报纸,或是一个专业点的杂志,都被认为是不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妥,如果从经济上来说,我们杂志一本的价钱只够在香港、或内地买一个肉包子。一个包子,只一口就吃掉,最多也只管得了一个上午的饥饿。倘若是用吃饲料的牲畜的肉做馅,加了化学成分的面粉做面团,多吃或常吃,可能还造成孩子虚胖。可我觉得,如果读我们的杂志,是精神食粮,能解决孩子一辈子的饥饿。很多不懂语文的人,不是这么认为的,对给学生订阅语文杂志是不支持的,但是陈宗德老师不是这样的人,他多年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少吃包子,多订杂志。所以他们学校每年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而语文分数都是高分,这跟他是不无关系的。

2015年年初,杂志社左晓光副主编,另求高位,他的这份差事就交给我了,我接棒后就得像他一样,在我们这个工作跑道上跑。自然我就与陈先生接上头了,有过多次电话联系。在业务上,2015年4月至10月,我给陈先生约过两次稿。在老师这个过去是臭老九,今天也不是最富裕的行当里,稍有成就者,尾巴是有点翘的。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定时交作业,可对自己却没有这样要求,因为我有很多次,约一些有一定名气的老师写稿子,有很多到约定的时间是没有交稿的,还得多次催要。可是我交给陈先生的两次任务,按习惯的表达是,不但保质保量,还提前完工。光这一点,不是我写陈先生的原因。

2015年公历接近年末,我手机接到一个群发短信,是陈先生女儿用他爸生前的手机号发来的讣告。我将此事告知已从杂志社离职很长时间的左晓光同志,我只是告诉左,陈老师出车祸,不幸去世的这个消息。我万万没有想到,左同志一听后,没有丝毫停顿与犹豫,说他要赶去参加陈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我吃惊的是,左同志是重感情的,但是我更知道,左同志到了新的单位,工作是繁忙的,武汉到江苏的东海,要是过去,往返得一个星期,即使现在是高铁时代,少说也得四天左右。我更知道,左同志在花钱上是一元、一毛乃至一分钱他是很较真的,在我们认识与做人里,却固执地误认为这是缺点,当然这是优点。从武汉到东海,往返坐普通火车,开支是很大的,坐高铁就更不要说了,花费是不菲的。左从东海回来后告诉我,他往返都是坐高铁,一是为了赶时间,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对朋友的追忆与痛失使然。就这一点,我就觉得,陈先生肯定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还能感动与触动一个平凡的左晓光先生。你想,在中国这个语境国度里,一个平凡人感动一个平凡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人既不是你的亲人,你也不是他人的父母官。

东海高级中学刘志老师因陈先生的不幸,他可能接了陈先生在学校和语文组的一些工作,就与我遭遇上了。周日的下午,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写了记念陈先生的文章,发到我的电子邮箱来了,要我看看,并要求我给陈先生写点什么。电话一接,我就答应了,敷衍与迎合是不学自会的,尤其是中国人这方面是超人的。我想,刘志老师也许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敷衍地写些文字。当周一一早我进入邮箱,下载保存后,打开文件,电脑下方字数显示他写的关于记念陈先生的文章近两万言。光看了字数就吓我一跳,如果是敷衍是不会写这么多。等细看文字,更是吓我一跳,没有想到陈先生在一个平凡岗位上做了很多不平凡的工作。我想,他要是在高校,如果是在211高校,他的建树应该更高,高校的平台多好,多大,还有经费支持。中国的高中,既不是高校,也不是当下的义务教育学段,是个夹心层,尴尬地,在这个地带,有这么一个陈宗德,干得很出色,很不简单,很不平凡。

也许,陈先生在语文课堂,无数次指导学生写作,教学生怎么侧面描写,那么我的这些文字,应该都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最忌正面歌颂,这里我要做一次不听话的学生,做人就得做陈先生这样的人,像他一样去做普通的工作,通过普通的工作,去感动像左晓光、刘志,我这样普通的人。

遗憾的是,确实因为工作,我没有和左晓光同志一起去东海看望一个只有一次机会的你,使你成为我真正的陌生的朋友,一次照面没有打过的友人。这样的遗憾是永久的,因为你在天堂,我在人间。

(作者单位: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猜你喜欢
陈先生东海杂志社
永远的怀念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逃逸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