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130例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6-04-06 06:29黄伴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心理状态

黄伴金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临床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130例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黄伴金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目的: 观察个性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个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护理模式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模式;慢性肾衰竭;心理状态

个性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医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的手术或诊断制定最适当的有时间性及顺序性的护理计划,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和避免资源浪费,使患者享受最佳的服务品质[1]。该方法可以预见性地指导护士工作,对于降低并发症、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为了观察个性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展开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2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肾脏病学》[2]的诊断标准。 表现如下:①患者均出现疲惫无力、浮肿等症状;②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现象;③患者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④患者意识清楚;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脏器无功能衰竭,意识不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6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2.8±11.4)岁;病程1.3~13年,平均病程(7.1±3.5)年;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66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2.8±10.4)岁;病程0.3~14年,平均病程(8.2±4.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包括:用药指导、指标监测、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内容如下:①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医疗设施、医院相关制度等情况,详细讲解慢性肾衰竭的相关知识和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及检查目的。②入院第2天:告知患者饮食方面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透析和药物治疗的指导,同时,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多倾听患者的烦恼并进行及时的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信心。③入院第3天: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调整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药物治疗时的摄入量为0.6~0.8g/(Kg·d),透析时的摄入量为1.0~1.2g/(Kg·d),同时,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④入院4~15天:继续饮食、用药、透析和运动指导,进行心理护理,巩固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⑤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食物的选择范围和进食量,嘱患者注意卫生、规律作息、稳定情绪、适当锻炼等。

1.3评价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②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4]: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与该组总例数之比。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不可逆的危重疾病之一,是由肾功能损伤导致的代谢物排泄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最终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该病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采用常规护理,但常规护理没有细化医疗的过程,治疗的重点环节得不到关注,治疗过程中的无效行为也得不到控制,时效性很低,患者的评价较差[5]。本次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仅为66.2%,说明护理效果欠佳。

大量研究表明,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个性护理模式治疗效果良好[6]。个性护理在医疗护理中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对护理问题通过制定评价的标准来进行评估,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对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效率、内容、效益等连续性、系统性的控制和管理,改善医疗过程中的缺陷,其具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等优点[7]。本次研究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患者采用个性护理模式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此外,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导致发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患者的很多活动受到限制,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许多患者排斥甚至拒绝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采用个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说明采用个性护理可以平稳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萍丽,强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竭30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108.

[2]李萍.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70-71.

[3]刘莉,余家奇,曹文富,等.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及中医综合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72-73.

[4]何爱萍.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设计与实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8):193-194.

[5]龙艳.85例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07,109.

[6]施月仙,刘俊铎,赵岳,等.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指导对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50-253.

[7]马勤,冯莺,雷小华,等.透析前教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3-1096.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34-02

猜你喜欢
慢性肾衰竭心理状态
6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微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