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中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的原则与途径

2016-04-06 08:36国聪聪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医务人员

国聪聪



医疗安全管理中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的原则与途径

国聪聪

[关键词]素质培养;医务人员;医疗安全

医务人员是医院建设发展的主体和责任者,坚持医护质量建设,强化医疗安全管理,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1]。在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具体措施中,强化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是一种必要手段。

1 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1.1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既要力求掌握高新精湛的医学技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优良的医风,对患者极端热忱、高度负责。医德医风与医护质量、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密切相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品德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用认真负责、细心诊治、热情服务,为患者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可靠保证。

1.2精湛的专业技术专业技术是医务人员的立身体之本。首先是医学“三基”,即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各专业学科技术应用与提高的前提。临床常用并需熟练掌握的如体格检查、心电图诊断、常用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等。其次,对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输血以及麻醉等通用技术也要熟练掌握。第三,是精湛的专科技术。专业技术掌握牢固,就可以从患者的临床实际需要出发,合理使用各种医疗护理技术措施,积极主动地提供有效的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整体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1.3积极的协作精神协作精神依靠的是群体合力,它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凝聚性和积极性,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提高医护工作质量。由于医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医务人员只有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才能确保医护工作的质量安全,让患者放心满意。在工作中,应实行分层次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专业分组,确定主诊医师,明确岗位职责,各级医务人员相互学习交流,加强监督,相互促进,加强合作,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2]。协作精神不仅指本学科内的团结合作,也包括在医院内同其他学科的合作、院外各级各类医疗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

1.4遵循伦理原则在医疗救治过程中,严格遵循伦理原则,是向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课题,也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患者就医时,有权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拥有知情同意权,对病情和预后、治疗方案、医疗费用均有权了解。患者在知晓上述信息后,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治疗方案的权利,甚至拒绝治疗的权利。同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坚持微创无创、整体医疗、降低风险等原则。把握好伦理原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而且有利于各专业学科的自我保护、自我约束、健康发展。

1.5遵守法律法规医务人员主动学习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护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也是确保医护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与前提。各级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按章诊疗的严谨作风,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查对确保无误。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制度、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要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转。

2 素质培养把握的主要原则

2.1素质培养要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素质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医护技术水平,提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能力。因此,素质培养保留并深化了医学人才成长的本质,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体成长的范畴,而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能在保障医疗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

2.2素质培养需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素质培养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因此,要针对医疗安全所涵盖各学科,明确专业分类、技术规范、疗效评价,针对医学临床服务的终极目标,加强对就医需求的认识,促进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养成,推动各学科在理论上有系统和全面的提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是各级医务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才能保证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需要建设包括学校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系统教育体系,互为基础,互为补充,更加完善。

2.3素质培养应加强科学研究、循序渐进素质培养是一项全面工程、长期工程,具有其普遍规律与突出特点,如何确保质量安全的成效,值得深入研究。不仅通过临床实践开展科学研究,还要从问题的产生、内容的总结、要点的提炼、个体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使素质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运用临床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法进行探索,也运用心理学、伦理学、法学以及哲学领域的方法,使素质培养更具有严谨性、全面性、科学性,在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3 医疗安全管理中加强素质培养的途径

3.1用专题教育促品德素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之本。要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利用院周会进行专题教育动员,开展医护质量查房和“百日无纠纷”等活动,引导大家进行换位思考,形成“以患者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的工作理念。定期召开院内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进行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调查,对医院的医护质量及各方面工作征求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每年的岗位练兵中确定规章制度学习月,举办质量管理论坛、病历质量分析会,强化安全管理的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使人人都重视安全,人人都关心安全,使全院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

3.2用学科建设促技术素质、推动专业科学发展学科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的平台,是综合素质培养的摇篮,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医院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和安全发展的保证。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要采取名师带徒、学术交流等途径,灵活多样,综合施策。同时,要坚持学科建设的规模效益、群体效应。认真分析医院现有学科的建设水平、人才结构、技术特色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坚持巩固优势、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挖掘潜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学科升级;创建特色学科群体,彰显专科优势;促进一般学科建设,提升整体水平;推动弱势学科建设,形成全面发展[3]。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注重其先进性、实用性、协调性。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技术创新定位在高危疑难病症诊治、临床高新技术研发上,聚焦在医学科学发展前沿领域,做到源于临床、用于临床,逐步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全面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3.3用人文理念促伦理素质、创建和谐安全氛围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要体现在医院以医疗为中心的每一项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面,要在挂号、就诊、检查、用药、住院、手术等方面确保“六快六优”,在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上做足文章,在送医疗服务、送健康查体、送心理卫生讲座的“保健三送”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病情告知制度,尊重患者权益。在安全就医环境方面,院内警告标识和应急照明设施要齐备完好,就诊无障碍通道的接续性、坡度、防滑和辅助设施均需符合要求,医院防火、防盗、防患者意外事故的“三防”制度要落实到位,人性化、智能化的设备设施以方便患者就诊。尽量集中设置检验检查项目,设计方便快捷的工作流程,使患者在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常规和特殊检查项目,提高诊疗效率。

总之,医务人员良好素质的养成,既要依赖于依法依规进行严格地管理,又要靠自身对职业操守的内心恪守以及自我约束,医务人员只有从自身做起,恪守“慎独”和职业自律[4],用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才能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确保医院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旭,吴昊,陈虹.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32-34.

[2]辛阔林,张新国,步晓东.复合型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91-93.

[3]唐道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5):72-73.

[4]黑蕴红.医务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5,16 (12):48-49.

[2015-11-17收稿,2015-12-15修回]

[本文编辑:刘立平]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5.037

[作者单位]253000山东德州,德州市人民医院(国聪聪)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