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4-06 18:38
山西建筑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线压实路基

张 秀 娟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论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张 秀 娟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结合工作经验,从中线偏位、回填土含水量不符合要求、稳定度不达标、地基处理不当等方面,阐述了公路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公路路基的质量。

路基,回填土,稳定性,挖台阶法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公路作为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建设的里程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道路的质量受到路基施工的直接影响,路基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日后道路的使用情况。因此,必须在路基施工中对公路路基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保障道路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可以满足车辆荷载要求。

1 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中线偏位

填方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会进行道路中线放样,路基施工单位再沿着道路中线进行施工作业,并且在施工中不断地对道路中线、边线进行校正复核,其目的就是保障道路的走向、宽度均符合图纸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建设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施工测量人员在测量作业时,没有严格进行中线复核检查,对道路放线中产生的失误不能及时发现;2)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械在施工作业中无意识的对施工控制点的损坏,使导线控制点数据出现误差,参数不准。如发生以上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中线偏移的严重情况。对路基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

1.2 回填土以及填土含水量不符合要求

在路基施工时,土方路堤对于回填土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些问题,致使填料在使用前,没能进行相应的检测试验,使得回填材料在回填的过程中压实度不达标;在施工中回填材料的含水量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含水量不达标路基的压实度就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均会影响路堤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使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

1.3 稳定性和强度不达标

针对一些特殊的路基,如路基加宽、半填半挖等,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采用内向倾斜坡和台阶式施工方法,就可能会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分层填土作业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分层填土的厚度、材料进行相应的控制,很容易出现局部区域厚度超标,出现弧面甚至大块土的问题,这会使土层碾压受力不均匀,出现局部碾压强度不达标,进而降低了加宽路基或半填半挖路段路基的强度。在公路运行中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路基开裂,滑移等病害。

1.4 对原地基处理不妥当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并不适宜直接进行路基施工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情况,例如常见的坑穴、填井等特殊地质条件,这些问题如果在路基填筑施工前没有妥善的处理,会影响到整个道路的建设工程质量。在公路投入运营后会出现地基沉陷甚至是滑坡等病害。

2 常见路基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路基施工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保证中线位置不偏移的措施

防止路中线位置偏移,必须在路基施工开始之前,对路线导线控制点进行反复的测量核实,并对导线点施以相应的保护措施,直到路基施工竣工。想要避免路基施工时,施工导线控制点被施工的人员或施工机械无意识的移动或损坏,就要在施工之前,由施工测量人员对控制点的位置进行加固并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如在施工范围内就要重新对控制点进行引点布置,设置在容易测量且不易被损坏的位置,给新增导线点编号,并反复对新布置控制点进行测量核实,确定坐标及高程参数准确无误后,再由监理人员核实确认,共同记录归档。在路线放样中,测量人员必须根据路线设计图表确立好路基施工范围及施工位置,确定正确的路基中线、路堤坡脚线、边沟线等重要区域的位置,核实无误后再设置控制桩,控制桩间隔为50 m~200 m左右,具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地情况而定,在控制桩上必须要注明该处路基的填挖高度参数以及其他相关的填挖标志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中线偏离现象,除及时校核导线点位置外,还需要进行导线的二次复测,当确定中心桩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 对回填土的质量、含水量把关

路基的回填土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选用优质的天然砂砾或者是良好土质做为填筑的材料;回填材料没有经过相关的试验检查直接使用,极有可能出现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该路段的地基荷载达不到设计及相关规范的标准要求,影响路基质量,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只能将回填材料挖出返工,这不仅会严重延误施工工期,还会加大施工资金投入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回填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所以,材料在进场前必须先做好相关的抽样检测、试验、调查等,经过确定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之后对于材料中存在粒径过大的沙砾、非沙砾污染物必须要及时进行清除。

材料在铺筑前还要根据材料的干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材料过干时应该进行洒水,再搅拌均匀达到填筑要求后才方可进行摊铺碾压;反之,含水量超标时,就需要对回填土摊铺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后方可进行碾压作业;在路基施工作业时,还要采用可靠性较高的排水措施,以保障施工期间遇到降雨时现场排水通畅,规避因为排水不及时影响到整个路基的土质含水量,进而降低路基强度及稳定性;充分了解各个压实机械的优劣并充分的发挥,最大程度避免因为压实度不够而出现的一些路基病害现象的发生,保障路基达到质量要求。

2.3 对防止产生路基滑坡、纵向裂缝等病害采取的措施

路基纵向裂缝发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在施工时,路基宽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而在路基达到相应的高度后,才发现某一段落的路基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宽度,才进行修补加宽作业,但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按照路基施工规范中要求的施工工艺进行加宽,造成质量隐患;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半填半挖路基及路基填挖结合部位极易出现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面开裂甚至滑坡等病害,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防止路基产生严重的质量事故。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一般是采用挖台阶以及增加铺设土工格栅的施工措施。

2.3.1 挖台阶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1) 用挖掘机或推土机将坡面的杂土等清理干净。2) 在坡面上沿顺路方向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应根据其地形情况开挖成宽2 m以上,坡脚附近宽度为2 m~2.5 m,高度约为0.5 m~1.0 m,并将台面做成反向横坡,坡度为2%~4%,当地基为岩层时,岩基面上的覆盖层的厚度比较薄时,台阶应要挖至弱风化岩层以内,且宜先要清除覆盖层后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后并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当坡面或坡脚处有地下泉水或裂隙水比较丰富时,应在沿坡脚盲沟,位置为每间隔2个~3个填层高度设置一个,将水导流至路基填方区以外排水沟或天然沟渠内。3)采用人工夯实或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压实度严格按照路基填土要求进行检测。在进行填方区域压实度检测时,应该将该区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检测,如果压实度不合格,要根据不合格原因坚决进行补碾压或返工处理。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原地面第一个台阶不能强夯。第二点,开挖顺序应遵循从下至上的原则。

2.3.2 铺设土工格栅

在路基施工中,为能保证半填半挖及填挖交界处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对半填半挖以及填挖结合部路基铺设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处理。山体的自然坡比为不小于1∶2,填高度为不大于4 m时,在填土路基处每间隔60 cm高度铺设一层双向通长土工格栅,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一般在路基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中均明确规定了半填半挖路基施工程序、处理措施以及填筑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控制,在实际操作中可将半填半挖的填方部分压实标准值适当提高,而且填方部分自下而上都应采用同一标准值,以增强填方土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陷;当出现作业面横向宽度较窄,机械无法进行施工的地方必须采用夯实机具从下至上逐层填筑夯实,确保填土密实、稳定。

2.4 对原地地质病害处理

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坑洞、填井、陷穴等地质问题,如果是普通的坑洞,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使用原地土对坑洞进行回填,如果原地土质不符合要求,就使用砂性土,合理选用压实机器对回填土进行压实作业,使路基的强度以及整体稳定性可以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果是更加复杂的填井、陷穴等问题,就要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共同研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首先必须要对填井、陷穴形成的原因、深度、影响范围进行深入的调查,如有必要进行钻孔钻探并根据钻探结果编制相应的地质报告,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如果常规的处理措施不能解决坑洞问题,那么就必须要使用构筑物跨越或其他方案进行处理,并编制方案设计图,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处理。最终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结语

在公路路基施工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只有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以及结合实地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案,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合理的解决,才能够有力的保障公路路基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公路建设能够健康、稳步的快速发展。

[1] 吴 岩,张玉超.浅谈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9):37-38.

[2] 王宏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控制要点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9):56-57.

[3] 朱信斌.浅析公路工程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6(3):101-102.

[4] 王培坤.叹息路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四川水泥,2015(5):80-83.

On common problems in roadbed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solutions

Zhang Xiujuan

(ShanxiNo.1RoadandBridgeEngineeringCo.,Ltd,Taiyuan030006,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the paper illustrate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roadbed construction from the midline off-position, inconsistence between backfilled soil’s water cont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unqualified st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solution of roadbed, and points out the respective solu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roadbed.

roadbed, backfilled soil, stability, method of digging steps

1009-6825(2016)24-0144-02

2016-06-17

张秀娟(1986- ),女,工程师

U416.1

A

猜你喜欢
中线压实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