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髹饰技艺中探寻南北漆艺的艺术特色

2016-04-07 13:49戴晓红
美术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雕漆漆艺漆器

文/戴晓红

从中国传统髹饰技艺中探寻南北漆艺的艺术特色

文/戴晓红

中国博大精深的7000多年漆文化历史造就了我国独特而完美的传统髹饰技艺,而南北方文化的多元性又使得它的漆器存在地域性的特征。对我国南北传统髹饰技艺成因的探寻,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审视这些技艺所带来的文化精髓和造物象征的意义,这对我国未来漆艺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传统漆器;南北漆艺;艺术特色

我国有着7000多年悠久而灿烂的漆文化历史,漆的认识和使用要比其他国家早1000多年。历朝历代的著名漆艺师的卓越才华使中国传统髹饰工艺形成了独特而完美的艺术体系,并对亚洲各国漆艺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用大漆髹饰过的器具,以其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瑰丽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艺刚开始出现是以它的实用性作为前提,如餐具、棺木、乐器、漆盒、兵器等。此后,随着社会等级制度的出现,部分漆器逐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成为权力与地位象征的奢侈品,出现在家居摆设、文房四宝、寺庙佛堂、亭台楼阁之中。漆艺形成了实用性与观赏性漆器二元分流局面,而后者也逐步成为漆文化发展的主流。汉代是我国漆语言的重要形成期,许多髹饰技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的影响,汉文化是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并存。以荆楚为代表的神秘而原始的南方文化和以齐鲁为背景的现实人伦的北方文化相融共生,这两支重要的文化体系直接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经济和政治的格局。造物髹饰的漆艺文化,也因为南北文化的多元化而散发出地域性的民族特征。本文就以我国漆艺的地域与文化特征去探寻南北漆文化的成因及艺术特色。

一、文雅清新的南方漆艺

从我国漆艺的发展史上看,南方漆艺较北方漆艺的繁荣期久远,也造就其文化气质中历史的厚重感。我国南方地区温润潮湿的气候特征特别适合繁殖大量的漆树,漆液干燥成型后又具有很好的防腐隔水功能,考古发现的河姆渡的遗址第三个文化层上的距今7000年历史的朱漆木碗不腐就是很好的例证,不仅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全世界漆艺术发源地”这一科学论断,也说明江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地区。南方漆艺从原始社会、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漆艺的水平逐步提高。在战国时期湖北随州城西的曾侯乙墓穴中发现彩绘内棺及乐舞鸳鸯形针刻漆盒,是髹漆工艺中刻漆与戗金银的雏形。迄今为止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省。汉代是我国髹漆技艺的“黄金时期”,地处湖南的楚国漆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南方漆艺的第一个繁盛期。如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棺木的黑地与朱地彩绘漆棺上,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中,绘有生动的仙人与禽兽。漆艺涉猎于日用品、乐器、殉葬品的方方面面。在《史记》中记载“庄子者,蒙人。名周,尝为漆园吏”,可见当时的楚国种植漆树已有规模,并有较为严格的漆艺制作的管理制度。隋唐以后,由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古漆艺的文化重心不断南移,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秩序带来漆文化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与宋明时期民间与官营的手工业两次盛衰更替大大地促进了南方地区髹饰技艺的迅速发展。观赏性艺术漆器已成发展主流,金银平脱、戗金、脱胎、百宝嵌、雕漆等技术也日臻成熟。在南方的传统髹漆技艺中,尤以扬州的百宝嵌、福州的脱胎技艺为代表。

(一)雕漆嵌玉、嵌螺钿技艺的扬州漆艺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城,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扬州漆工艺起源于战国,在西汉的中晚期,扬州是我国重要的漆器生产中心,汉墓出土的漆器造型灵动而腴润,漆绘色彩柔和细致。唐代的古扬州是全国手工业与商业的中心,经济繁荣可比国都长安,金银平脱成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漆艺装饰技法。宋代时期,随着中国文化重心的南迁,受江南士大夫文人气息的影响,扬州漆器典雅而清新。百宝镶嵌、点螺工艺、雕漆等髹漆工艺让明清时期的扬州漆器技艺达到了顶峰,屏风作为扬州百宝嵌表现的重要品种,多以“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作为题材参考,在髹饰的艺术表现上,线条流畅而简练,雕漆嵌玉细腻精巧,典雅而含蓄的特征完全符合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到了清代,扬州艺人将漆雕与镶嵌完美融合,制作出雕漆嵌玉工艺。在中国漆器工艺走下坡路的晚清,扬州漆器却未见低潮,漆工艺还专为文人雅士制作漆砂砚、紫砂漆壶等文玩。社会的动荡也一度让扬州漆艺搁置,但政府的重视与扶持让扬州漆艺重生,尤其是“点螺”与“漆砂砚”得到了复创。“点螺”为扬州独有的精湛工艺——“点”指技法,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原材料精制成薄如蜂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缜密地点填在平整的漆胚上,经过髹漆、打磨、推光,多彩的螺钿让画面变幻而绚丽。雕漆嵌玉和骨石镶嵌统称“百宝嵌”,它注重镶嵌材质处理上的巧物造型。利用螺钿、翡翠、玛瑙、珊瑚、碧玉、象牙、牛骨、云母等材料开片、成型,打磨制作而成,典雅而华贵。运河枢纽的独特地理位置,让扬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江南重要的文化经济重镇。扬州的漆艺深受文人文化的影响,就是在清代,在扬州漆艺师为朝廷供奉的大量漆器中,依然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宫廷气息的渗透又让扬州的漆器在典雅清新的品格中多了华贵的厚重感。扬州漆文化的气质中始终蕴涵着精致、隽秀与高贵。

(二)薄料拍敷、厚髹填嵌的福州脱胎漆艺

以福州为代表的脱胎漆器,有着东南漆艺独有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它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三宝”。郭沫若生前曾赞叹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福州漆艺的“胚胎”制作技艺称之为“脱胎”,意为“脱去胎质,纯以漆成”,它是先以泥土、石膏或木模塑形,生漆为粘剂,再用夏布层层裱褙,阴干后脱去原模,再上灰、打磨,髹漆研磨成器,使之成为“脱胎”漆器。脱胎漆器以其轻巧、匀称、坚实与华丽而闻名于世。福州脱胎技艺虽然只有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它的雏形却可追溯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当时的技艺称之为“夹纻”。夹纻技艺的轻便、可塑、逼真的特点又被广泛运用于寺院佛像的塑造。日本在奈良时代接受了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夹纻造像”技术,日文称“干漆造”。福州脱胎技艺早在秦汉、唐宋时期就已熠熠生辉,而后却少有流传。福州漆器的大兴,应在清朝乾隆年间,以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为代表的漆艺家们将夹纻工艺原理为范本,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福州脱胎漆器。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渗入到漆料当中去,研制出全新的金银、天蓝、葱绿、古铜等颜色,髹漆后的漆器华丽而夺目。1898年,沈正镐、沈正恂的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福州脱胎漆器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初露锋芒。此后,沈氏脱胎漆器产品不断地选送美国、意大利、伦敦、柏林等地的世博会,声名远赫。故福州脱胎漆器又称为“沈氏脱胎漆器”,它是用丝绸和细夏布做成脱胎,质轻体薄、纤巧细腻,造物多样而生动,完全打破了木质胎器的局限性,在胎器上再以丰富多样的薄料髹饰技艺使整个漆器造型别致、精美绝伦。解放后,著名漆艺家李芝卿创新出一套厚髹填嵌技艺,犀皮起皱、彩漆漂变、锡箔嵌丝、松皮纹等技法与沈氏薄料拍敷工艺互为渗透,福州漆器灵活多变的脱胎工艺加上千变万化的髹饰技艺,让漆器制作带来更多表现的空间,它为我国髹饰工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奢华大气的北方漆器

如果说南方漆器温婉而清新的话,那么以北京漆艺为代表的北方漆器就显得雄浑而大气。我国传统的北方漆艺是以北京作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山西、河北、陕西及甘肃等地区。北方漆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于新石器时期太行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漆鼓、漆案等,战国时期的甘肃天水地区也曾出现大量的漆器,用头骨髹漆作为器具也有记载。北方漆艺文化气质比较注重色彩的瑰丽与技艺的繁富。除了皇家贵族的宫廷审美之外,北方的地理位置与当地的民俗民风对北方的漆器也带来了技艺表现的特殊性。北京雕漆与山西推光漆器为北方传统漆艺表现中的代表。

(一)雕漆工艺、金漆镶嵌的北京漆器

以大漆为材质制作的器具、物品因其精美的外形、耗时的巨大也成为地位、财富及权利的象征。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皇都,漆器的发展也蕴含着奢华而庄重的宫廷审美的意向。今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纹图精密细致,细螺钿分截壳色,绚丽可赏,是元代唯一一件出土的嵌螺钿漆器,十分珍贵。北京漆器工艺以漆雕与金漆镶嵌见长。漆雕工艺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漆雕的工艺制作是在胎体表面上反复髹上百层漆,漆膜形成一定的厚度,利用大漆缓干的特性,在漆表层上根据设计的精美纹饰由外向内施以刻绘,刀法灵活、磨工圆滑、精湛细腻的雕刻手法使雕漆层次丰富而古朴厚重。北京雕漆工艺又以沉稳大气的“剔红”为重。金色作为华贵尊严的象征,北京的亭台楼阁、宫廷器物常常髹以金色,金漆镶嵌就成了除雕漆之外北京漆器的又一技艺特色。金漆又称为金髹,贴金、描金、扫金、撒金、戗金等技法与平嵌、轿嵌、色嵌、百宝嵌等镶嵌技艺完美地结合,娴熟的技法中除了有髹金与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犀皮漆等漆艺也互相融入,使北京漆器显露出强烈的东方民族风格。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园厂、清朝宫内务府造办处等专为宫廷制作漆器的大型手工作坊都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带来坚实的技术支持。纹饰方面,除人物、花鸟之外,还有吉祥如意的图案装饰,构图绵密而层次多,立体感较强。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北京的漆器喜好于制作屏风、宝座、亭台楼阁、舟船车辇等大型物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何北方漆艺偏重于奢华富丽的风格。光绪年间,北京漆艺几近失传,后因民间漆匠在修复宫廷漆雕时找到契机,北京漆艺才得以在民间传承下来。时至今日,北京的漆器艺术仍然偏好于磅礴大气、富丽堂皇的艺术气质。

(二)手掌推光、描金彩绘的平遥漆器

上古时代的山西吕梁山与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有天然漆树资源,先祖们很早就学会提炼漆液髹饰木质器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穴里的木质漆屏风,红漆为底,勾墨线轮廓,再涂以黄、白、青绿、红橙、蓝灰等色彩,从绘画和漆技艺上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位于晋中地区的距今近3000年历史的平遥县城,至今还相对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古县城的整体风貌,正是这样一座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古镇孕育出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漆髹饰技法——平遥推光漆艺。它的工艺始于唐代开元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招募30余人的平遥漆工匠参与修建著名的文成宫大昭寺。明清时期由于发达的商业经济的支撑与山西商贾的崛起,平遥的推光漆艺得到迅速地发展。晋商频繁的京城往来,给平遥漆器带来更多的宫廷文化气息,漆器开始追求达官贵人的奢华格调,尽显富贵华丽之气。清朝末期,平遥的推光漆器商铺达14家之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平遥漆器的工艺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享有世界声誉的产品远销美欧、东南亚诸国。平遥漆器制作在经历了素底描金、增厚漆层、研磨光泽的工艺之后,最后形成以手掌推光与描金彩绘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是绘画与漆器的完美融合。“手掌推光”一词是平遥漆器的气质特征,用漆髹在漆胎上涂六七遍,每遍干后,先用水砂纸蘸水研磨,以手沾砖粉、麻油、豆油、水等细料的混合物,再加丝绢、细布反复推磨漆面,直到推出如镜的光泽。在温润细腻的漆面上再施以“描金彩绘”,绘制出亭台楼阁、风景山水、花鸟人物,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镶嵌等传统技法让平遥漆器雅致古朴、金碧奢华。平遥漆器的品种多为屏风、首饰盒、几案、箱柜等,造型简洁实用,外观构造精细,绘制艳丽奢华,手感温润柔滑,实为漆器中的精品。

结语

中国传统髹饰漆艺,从北方漆器的雄浑气势到南方漆器的典雅灵秀,地域性与文化性的气质反映出当地漆器在主题、造型、技法上的审美差异。以扬州、福州、北京和平遥漆器为代表的我国南北优秀漆艺文化,它的气质内涵不是某种漆艺的展现,而是这些特殊技艺所带来的文化精髓和造物象征的意义。2006年北京雕漆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统漆器的实用性到装饰性转化的发展历程中,传统审美一直是漆器文化的灵魂所在。而如今我国现代漆艺的表现往往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是有所缺失的,传统漆艺人才青黄不接、行业的不规范、产业的分散,导致了有些地方特色漆艺几近失传。而我们邻国日本的现代漆器的发展却十分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的通力协作,日本国民的保护意识,等等,都为日本传统漆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现代漆艺的多元化只有依托于传统漆器上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对我国南北漆器文化特色的梳理,不仅是去研究这些特殊的髹饰技艺,而更多的是通过南北漆器的历史溯源找到未来我国漆器的发展方向。

[1]王琥.漆艺术的传延——中外漆艺术交流史实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3.

[2]何豪亮,陶世智.漆艺髹饰学[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

[3]洪居元.漆兮:漆艺艺术之美[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戴晓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雕漆漆艺漆器
雕漆纹饰的修复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文乾刚雕漆艺术再现千年雕漆的传世之美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