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宫廷画家张瑨其人其画

2016-04-07 13:49孟璇
美术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深山吴昌硕画派

文/孟璇

晚清宫廷画家张瑨其人其画

文/孟璇

晚清画家张瑨(1847-1936年),是清朝末期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宫廷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在绘画方面有着良好的天赋和极高的造诣,其绘画作品工写结合,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尤擅山水。随着清朝的没落和新兴画派的兴起,一代巨匠隐没深山,鲜为世人所知。

张瑨;清代;宫廷画派;海上画派

一、“深山藏古寺”,古寺藏“真金”

相传宋徽宗时期,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宫廷画院,画院每年要招收一名画师,宋徽宗以“深山藏古寺”为画题来选拔应试者,大多数考生均描绘出“寺庙”的情景,有的画寺庙于半山腰处,有的画在深山密林中,即便有的考生特别想表现“藏”字,却还是露出了寺庙的一角。有一名考生与众不同,只画了一个担水的和尚拾阶而上,让人联想到曲径深处藏着寺庙,更符合题意。皇帝看后啧啧称赞。因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所以人们大都以为故事中的皇帝就是宋徽宗。据美术史学家考证,故事并非发生在宋朝而是清朝,故事中的“皇帝”其实并非宋徽宗,而是慈禧太后,虽然慈禧并不是真正的皇帝,但人们都把这位太上皇视为皇帝,历史上这位聪慧的考生就是晚清时期的青年画家张瑨。事实上,张瑨32岁那年,确曾画了一幅《深山引古寺图》,画意大概是一个出家人走入深山,一只小狗迎接主人,此画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并由其本人收藏。

“张瑨,(1847-1936年)字朵珊,号‘石门樵客’,别号‘云林’,热河省凌源县南乡石门村人”①(今辽宁省建昌县要路沟乡石门村人)。幼年时期的张瑨喜爱书画,8岁开始临摹且领悟力极强。10岁那年,拜师戴克昌(1810-1901年,字醜石,塞外名画家),随后在恩师的指点下,张瑨的山水画大有长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画室“秋水山房”。15岁时《渔舟烟雨图》问世,取材自塞北家乡的美景,墨色淡雅,气韵恢宏。18岁那年,张瑨在戴克昌的劝说下到京城拜访名师,住在一座喇嘛庙,与寺院里的两位喇嘛结为金兰之好。19岁那年,喇嘛见张瑨的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得十分逼真,就将他介绍给画中的人物“六王爷”。六王爷也很赏识他,将其推荐给当时京城内的名画师严兆麟(号秋渔,苏州人,著名的山水画家)。受名师的指点,使得张瑨的画大有长进,以至于他在一次宫廷画艺的比拼中凭借“深山藏古寺”的独特立意脱颖而出,年仅25岁。“张瑨山水宗董源,书法宗赵孟頫,山水师承王石谷、米友仁,花鸟师华喦、恽寿平”。②

二、宫廷绘画与“海上画派”

早在宋徽宗时期建立的“翰林画院”,通过命题考试作画的方式选拔出一批画师为宫廷皇室服务。在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他征召天下善画之士来供奉于内廷之中,主要绘制历代孝行图、立国创业事迹,以及御容和功臣像等,由于明太祖好用峻法,致宫廷画家的地位低落。而到了宣德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画坛人才辈出。明武宗正德以后,随着朝廷的日益衰败和“吴门画派”的兴起,宫廷绘画日渐消沉,直至明中后期几乎销声匿迹,而宫廷画院机构犹存,但画家已寥寥无几。至清代,宫廷画家明显地体现出了职业特点,他们大多数来自民间和欧洲的传教士,绘画作品有纪实类、装饰类、历史题材类和宗教类。张瑨正是由民间脱颖而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赤壁夜游图》(创作于1871年,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为随同治帝南巡时所创作的作品,曾令同治皇帝赞叹不已,一时轰动了整个京城。画中行舟流水,宾主对坐,神态飘逸,具有文人画的写实风格。此后,张瑨在宫廷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笑他桃李太轻狂》《李仙像》《渔樵耕读四子图》等。

也许是当时人们视觉上的求新求异,也许是张瑨画意上的曲高和寡,在晚清时期的书画界出现了改革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的书画界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地点的新兴画派——“海上画派”。“海派”起于赵之谦,盛于任伯年、吴昌硕。海上画派的绘画风格继承了北宋的传统技艺,汲取“青藤白阳”(青藤指徐渭,白阳指陈淳)、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诸多大家之长,又受金石学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其绘画题材以花鸟为多,其次是人物、山水和其他题材。“海派”除具有人文画精神之外,还带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作品富有真实感、生动感,并受西方影响,开始着重写生。最具代表的画家如赵之谦、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等。

三、清朝衰败,隐没家乡

张瑨39至41岁那年,他的一幅作品《娇儿呼阿爷》问世,画中一位老朽手持拐杖背着一个幼儿,两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片凋零的树叶上,寓意着清王朝就像落叶一样要灭亡了,画中老朽背着幼儿步履蹒跚,预示着清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张瑨49岁那年,因长子自杀,老夫先故,家中83岁的老母无人照顾,加之清宫动乱,维新变法推新政策艰难等原因,毅然辞去宫廷画师的工作,重返家乡。

回到家乡后,51岁的他主攻青绿山水,期间作有《青山晓静图》和《读书秋树根图》。张瑨54岁那年与“海派”代表画家吴昌硕各领风骚,素有“南有吴昌硕,北有张瑨之说”,在生活之中,张瑨与吴昌硕也有着深情厚谊,54岁时二人曾互赠画作,纪念友谊。民国年间,张瑨相继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以山水画居多,如《白云来屋图》《青山图》《江山青霁图》等,人物有《李真人像》《人物四条屏》等,花鸟作品有《花鸟图》《松鼠戏葡萄》(为张作霖所作)等。张瑨在89岁时因病离世。

张瑨的作品在“抗战”期间,有三分之二被掠夺至日本,“文革”期间又被烧毁一部分,张瑨的后人仅存的几幅作品,因“文革”中生活艰难,遂拿出去变卖,懂行人鉴赏之后主动给200元,而当时,吴昌硕、徐悲鸿等人的作品市场价仅仅10元一幅。那么为什么人们一提起吴昌硕、徐悲鸿等人都是耳熟能详,而张瑨却现在鲜有人知呢?笔者认为,张瑨的画虽然技术精湛,寓意深刻,哲理性强,想象力丰富,在技法上借鉴了当时“海派”的艺术特点,也擅用工写结合,但他代表的却是宫廷的价值观,代表着保守,代表着古典,代表着腐朽,也代表着“阳春白雪”;而“海派”的绘画代表着创新,代表着改革,代表着平民化的审美取向,其作品多取材于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令人赏心悦目,加之,发扬光大了明代徐渭的大写意精神,使得这一时期的“海派”绘画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简约而内涵丰富的特点,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高峰。随着清朝的灭亡,张瑨连同他的院体画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此外,张瑨一生招收的徒弟较少,他招收的弟子仅有张文玉(民国时期女画家)等10人。尽管张瑨的弟子也小有名气,但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吴昌硕等人及他们的弟子相比,尤其无法与集中国画之大成者齐白石相比。但是,历史并不会将一个宫廷派的代表画家永远尘封,他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注释:

①董砚国.朝阳市志(第三部)[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②马玉鹏,常克,高玉华,李兴华.宫廷画家张瑨画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孟璇,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深山吴昌硕画派
深山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藏在深山里的歌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织金洞:从藏匿深山到扬名世界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