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天的等待》看英语阅读教学中审美价值的体现

2016-04-07 09:27谭萍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英语阅读

谭萍

摘 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July 21,1899—July 2,1961)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最卓越的小说家之一,一生著有多部作品。《一天的等待》是其著名短篇小说之一,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一天的等待》用最精炼的文字传达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拥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海明威在《一天的等待》中以其洗练如金、优美如诗的语言构筑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让每个走进这个世界的人都各有所获。本文将结合具体文本,从《一天的等待》来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审美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一天的等待》;英语阅读;审美价值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奥克帕克,堪称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对美国文学乃至20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闻名,素有“文坛硬汉”之称。同样,其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1933 ) 也鲜明地反映了他以"简洁"著称的写作风格,整篇小说不过千余字,却深刻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同时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淡定。不难看出,作者笔下“等待死亡的九岁的男孩就是勇者。

其实, 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等待死神的命运,关键在于等待死神降临的心态和接受死神的勇气。在海明威的笔下,这一天特殊的等待变得如此的优美而又悲情,真实而又滑稽,带给读者非同寻常的审美享受和深入人意的精神愉悦,由此《一天的等待》之审美价值得以充分凸显。审美价值指的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产生的心理效应。凡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发生和发展取决于事物审美特性同人的社会实践、审美需要的关系。真正杰出的美的事物,尤其是文学、艺术作品可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普遍审美价值。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发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一天的等待》所蕴含的优美与悲情

“从价值载体来看,凡能使人感到优美的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的特点。”作为文学作品,不同于雕塑或建筑等空间艺术,其审美价值可以一眼必知;文学作品是由文字构成的时间艺术,语言构成了审美价值的直接载体,而且读者对其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只有在阅读过程的字里行间随机捕捉,直至读完整部作品,才能对其蕴含的审美价值有所判断。

《一天的等待》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男孩一天当中对“死亡”的等待历程,然而其文字却不乏柔和、生动、轻缓的特点,整篇小说在除了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对话之外,让读者记忆犹新的还有两处独特的户外狩猎时的景物描写,如:

“那天晴朗而寒冷,覆盖在地面上的一层雨雪已经结成冰了,因此,所有光秃秃的树木、小灌木、修剪过的灌木林以及所有的草地和空地看起来就像是用冰漆过了一样。……”

“我们惊飞了一群鹌鹑,它们正躲在悬垂着灌木枝的高高的土堤下面,它们从土堤上飞走时,我打死了两只。鹌鹑中有些栖息在树上,但是大多数都分散在灌木枝堆里,在惊飞它们之前,必须在结冰的灌木枝堆里跳几下。……”

对惜墨如金的作者来说,是想用户外的冰山地洁、闲适平静来打破人们面对死神时的孤寂和恐惧,给人以优美舒畅的审美享受。

然而,当在读者还沉浸在作者用优美如诗的语言构筑的迷宫时,又分明感受到内心隐隐的痛,这种痛不至于让你大哭如诉,却会使你泪眼浸润,深深地感觉到莫名的忧郁、悲伤和痛苦。这就是《一天的等待》带给读者的悲情体验,即该小说所蕴含的悲情审美价值。

“悲情指人的一种忧郁、悲伤、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产生于人与一种无形的自然力量或自己认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审美价值的悲情则产生于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悲伤情素的深切感受和畅然宣泄,使人能感觉到一种解脱和超越,从而感受到深沉的审美愉悦。《一天的等待》的悲情是随主人公——一个九岁的男孩,对死神的等待一步步慢慢展开的。在文章中,作者不止一次的写到“他正表情非常古怪地看着床脚”。在西方,人们认为死神降临时都是从床脚出现的,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反复提到儿子躺在床上,眼睛一直盯着床脚,因为他要直面死神,显得毫不畏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迎接死神时的那种孤独与无助,除了默默地等待似乎再也没有更好的方式。在死神面前,人人都是一样的结局,无论你是七旬老者还是九岁孩童,无论你是王室家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曾经辉煌无数还是罪孽深重……总之,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死神的追捕,这便是人生的宿命,然而,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死神降临时的心态与思绪,我们可以从容而淡定,我们可以平静而镇定地等待也可以游戏或自嘲地抗争。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斗争,他笔下的硬汉只相信自己,单身作战;他们面对挫败与死亡平静而镇定,以勇气和行动去反抗人生的宿命。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过“最甜美的诗歌就是那些诉说最忧伤的思想。”本人认为可以借用这句话来概括优美与悲情在《一天的等待》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2.《一天的等待》所体现的滑稽与喜剧

“滑稽与喜剧都是具有‘喜的意味的审美价值类型。”、这种“喜”也伴随着笑,但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喜悦、快乐。它是在直观某种有外在伪装而实质上是被历史实践否定的东西时,所产生的对对象的嘲弄,并在此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心与理想。在《一天的等待》中,小男孩误以为自己快要发烧致 “死”了,于是便在内心里开始了一天独自面对对“死亡”的等待,可是等到最后并非死神的降临,而是在于自己不了解“华氏”和“摄氏”体温计的换算方法,直至最后读者才焕然大悟这只不过是虚惊一场,所以“喜”的产生在“悲”之后,即只有在人了解自己的实践与理性的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嘲弄那些被历史实践否定的对象并肯定自己。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会陷入不同的生存迷雾而无法自拔和无所适从,甚至走向自我毁灭,这不得不引起读者对人生真谛和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作者也正是在对主人公进行有意戏弄之中使读者得到了肯定自我又超越自我的畅快淋漓的审美感受。

在读者看来,一个九岁的孩童整整一天都默默地躺在床上,眼睛一直盯着床脚,他那么的“执着”,究竟在等待什么?——“原来从早上9点到现在,他这一整天都在等死。”小男孩的举动是多么的滑稽可笑,最终也只是虚惊一场。小说以小男孩的“死而复生”的喜剧结尾而圆满收场,这正是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让读者在这滑稽与喜剧相融合的审美愉悦之中领味到生之短暂,死之永恒的人生真谛。如果说小男孩用一天的时间来等待死神的降临纯属偶然,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死神的降临却是历史的必然。人们无法选择是生还是死,但完全可以选择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更在于精神的永恒,这也正是海明威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题。

3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九岁的男孩在“一天的等待”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我们也更清楚地了解了海明威想展示给读者的主题——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即敢于承受痛苦,蔑视死亡”。 同时也让读者领略了语言大师海明威的“简约有力”的笔锋。作为阅读主体,读者从最初的好奇到最终折服于作者精妙的艺术手法,并不由自主地陶醉于这片审美的艺术领地,获得了关于人生真谛、生存困境、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在这亦真亦幻,亦美亦悲,亦忧亦喜的审美愉悦之中,读者获得了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 如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并体验阅读带来的审美享受,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身素养,同时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朱振武.The Killers——海明威短篇小说(评注本),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英语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