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论语译注》语词选用指瑕

2016-04-07 08:52孔飞祥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忠信褒义曾子

孔飞祥

在众多的论语翻译的著作中,杨伯峻先生的学术成就是令人景仰的。其作品考证详实,有理有据,文句清晰,深入浅出。杨伯峻《论语译注》为《论语》的学习和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为国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在语词选用上,仍有一些小问题值得仔细斟酌。本文略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 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指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我们知道,《论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孔子及弟子思想,随和、亲切、平易近人,这和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密切相连。论语》12.1章中,杨伯峻先生对“目”的处理,我以为用口语为宜。

12.1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纲领:1、政府、政党、社团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务而规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2、泛指起指导作用的原则。(《现代汉语词典》)

“纲领”的用法特点,往往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一定的具体工作的要求。更准确地说,“纲领”更像是对某项工作对具体计划、布置和安排。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今天的“行动纲领”,已经被人们政治化、程序化,常被用作官方大型时活动或重点工作的特殊词语。所以杨先生把“目”释为“行动纲领”,与《论语》原义是有出入的。其实,“目”本意就是“眼睛”,常用的词语如 “头目”“题目”,在这里,“目”的意思就是“重点”“核心”。“请问其目”可以简单的译作:跟我说说仁的核心要求吧。

2 词义的感情色彩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老实,在过去时代,也许可能用作褒义,但是今天,已经普遍被看成贬义了。从杨先生的句子看,里边暗含的统治者对百姓的歧视意味是明显的。这应该不是曾子的意思。

“老实”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中,有以下几个涉及性格的义项:

1.忠厚诚实。 2.循规蹈矩,规规矩矩。3.顺从,服从。 5.愚笨的婉词。“忠厚诚实”本属褒义,但《汉语大词典》用法举例同样让人觉得这个“褒义”令人觉得可疑: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恰巧他有个亲眷,在上海南市那边,开了个大钱庄,看见他老实,就用了他做个跑街。”

老舍 《柳屯的》:“夏大嫂是全家里最老实的人。”(《大词典》8卷599页)

这些句子里边的“老实”,意义同样是“顺从”、“规矩”、“愚笨”,要说它们是褒义,已经非常勉强了。

在曾子眼里,“民德归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是国家高层严以律已建立起来的良好道德风尚。百姓的遵纪守法,来自对社会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崇高。即使是用“顺从”“规矩”等词来概括百姓的品行,也是不恰当的。因为那只严酷的制度和刑罚约束的结果,不是百姓自身的道德自律。

厚:敦厚;厚道。《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孔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大词典》直接把“厚”解释为“敦厚”、“厚道”,其褒义色彩应该更浓。用我们比较通用的说法,“民德归厚”可以理解为“百姓品德会更加崇高”。

3 詞义的对称

《论语》中不但较多运用了句子形式的对称,而且句子意义的对称形式也非常普遍。重视对称特点,并在理解和翻译句子时,合理利用对称规律,有利于我们体会句子深层含义,真正体会《论语》思想的精妙之处,感受前贤语言运用的非凡功力。

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道:“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纵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杨先生在翻译“蛮貊”与“州里”两词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词义的对称,但是却只看到了“表象”的对称,而没有联系段落的主题去探究对称的深层意义。简单粗暴地把这两个词译为“别的部族国家”和“本乡本土”,这不但背离了词语原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貊:古代北方部族。晋张协《七命》:“若乃华裔之夷,流荒之貊,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

郑曰:“万二千五百家为州,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行乎哉,言不可行也。”……“蛮貊”者,说文云:“蛮,南蛮蛇种。貉,北方豸种。孔子曰:‘貉之为言恶也。此‘貉作貊,系别体……”。

“云虽蛮貊之邦行矣者”,若身修前德,无论居处于华夏,假令居住蛮貊远国,则己之道德无所不行也。“云言不云云者”又云,若不能身修前德,而身居中国州里之近,而所行亦皆不行。故云行乎哉,言不行也。

“蛮貊”表面上指荒凉偏远之地,但背后的真实意思是对当地百姓的觉悟的评价。“蛮夷之地”指百姓落后野蛮的地区。“州里”字面意义是人口众多之地,这和今天的“都市”或“城市”相近。作者想表达的是“州里”百姓思想进步,合理的政治思想与措施易于贯彻。所以,我对“蛮貊之帮”与“州里”的理解是,一指百姓思想落后的偏远山区,一指市民文明进步的繁华都市,两相对举,旨在强调“忠信”对治国的重要作用。“蛮貊”与“州里”之对举,可见地域歧视之久远,当今北京爷们儿牛气冲天,也就无可厚非了。

皇侃或许过分强调了“蛮貊”与“州里”之距离远近,给了伯峻先生一种误导。让杨先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再说对“行”的理解。“行”的原始义是“道路”,然后引申为“行走”,杨先生把“行”解释为“行得通”,应该是从“行走”这一意义引申出来的。这个解释虽然适合词语原义,但在句子中的意义却十分模糊,给读者的理解带来较大困扰。我们可以在“行得通”的基础上进上步加以引申,把“行”理解为“政令畅通”:由于自己忠信笃敬,所以深受拥戴,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得心应手,令行禁止。

最后,本章的主题是:忠信笃敬,即使是在百姓思想落后的蛮貊之邦,治国也是件容易的事;相反,背离了忠信笃敬的要求,不论百姓素质多高,都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子张问孔子如何做到政令畅通。

[2]孔子说:言语忠信,行为谨慎,即便是思想落后的山区,也能做到政令畅通;言语欺诈,行为轻浮,就算是在文明进步的都市,也难做到令行禁止!

[3]商务印书馆(香港)《汉语大词典》光碟版》8卷599页

[4]商务印书馆(香港)《汉语大词典》光碟版》8卷599页

[5]商务印书馆(香港)《汉语大词典》光碟版》1卷921页

[6]商务印书馆(香港)《汉语大词典》光碟版10-1335

[7]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16页

[8]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四库全书本第195-481页

猜你喜欢
忠信褒义曾子
曾子杀猪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曾子杀猪
篆刻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