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对战斗精神养成的影响探讨

2016-04-07 08:52崔金静王睿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

崔金静 王睿

秦以鄙陋之国最终一统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局面,并将独具特色的秦文化传播开来,形成后来流传千年的汉文化的基础,秦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某种层面和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形成了永久的影响。秦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今天战斗精神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1 便国不法古的创新理念

商鞅变法,敢于从事前无古人的政治改革。所谓“便国不必法古”,体现了冲决传统力量束缚的勇敢精神。实际上,从秦孝公到始皇帝,都在不断谋求新的政治体制、新的政治策略。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古人虽不知,但用行动在践行。今天现代化的部队更应该秉持创新理念,指导时时新,日日新的工作状态,才能不落伍于世界强国,才能具有强大的国防威慑力。火箭军部队作为国家的战略威慑力量,国家安全的柱石,更应将“创新”二字浸润到官兵脑中。

2 边陲到万国的进取精神

秦人由西而东,自强奋进,大规模地扩张,终于击败东方强国,统一了天下。当时东方人称秦为虎狼之国,所谓“秦王有虎狼之心”,“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秦王贪,狼暴虐残贼”。我们通过这些带有污蔑意义的言辞,都可以体会到从特殊层面反映的秦人无止境的进取精神。有学者曾经对秦人不断进取的文化特质、秦人无止境的功利意识、秦人“不讲中庸,不知行事有节”的价值观念进行文化透视与历史评判。相关观念史、意识史迹象所透露的秦人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接近于今天我们民族心理和社会情绪中已经大大缺失的英雄主义。从建国到如今,已60余年,“和平”似乎在青少年心中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曾经为了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付出,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与当时为了生存的进取精神有很大差别,当下主义,享乐主义,自我意识充斥在大多数年轻人心中。即便是身处军营的卫士们,也难免会受到时代、年龄的影响。部队主官应意识到年轻官兵的心理动态,基于他们能够接受的角度方式来因地制宜的传播秦文化的进取精神,培养英雄主义,塑造为国担当的顶天立地军营好男儿。

3 大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秦用客卿治国,甚至重用来自敌国的有才有识之士,表现出宏大的胸怀。人们常常说到由余、商鞅、范雎、李斯、尉缭等名臣来自外国而受到重用,得到了实现理想、施展才智的平台。其实,另一个外国人对秦史进程的推动,乃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推动也有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人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第一人。唐人李商隐《井泥四十韵》诗所谓“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肯定了他为秦统一六国所作出的贡献。客卿的任用和优秀文化成就的吸收促成了秦文化的发展。如明人张燧所说,“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秦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是毫不拘忌的。秦设“博士”制度,曾经迎纳包括以儒生为主的众多东方知识人参与议政与行政。对燕齐方士们的信从,也体现出秦始皇“览省远方”、“周览远方”时比较虚心的文化态度。时下90后官兵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大多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开放胸怀包容意识欠缺,应通过历史引导和具体活动逐渐培养官兵的包容意识,这才是全球化视野下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只能落后挨打。

4 实用意识和技术追求

秦文化有重视实用之学的特点。秦始皇焚书,医书、农书、数术之学的著作是不烧的。从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看,秦始皇似乎也没有查禁民间的兵书。项梁项羽故事、韩信故事、张良故事,都说明民间兵书的流传。秦始皇重视实用之学,但对理论性强的学说相对有所忽视,而秦文化高度务实的倾向亦因此体现。对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除了以生产关系、文化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基点的考察之外,还可以进行技术史方面的分析。秦人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和动力革命方面体现的技术追求,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成为在军事竞争中势不可当的重要因素。秦人的技术优势成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重要条件。秦文化的这一特征反映于如下历史事实中:

水利经营。郑国渠、都江堰和灵渠,都说明中国早期水利史上秦人的贡献尤为突出。《史记·河渠书》所谓“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体现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事业的成功是秦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建设。在秦人军事扩张的历程中,秦军善于“远攻”,较早创大军团长距离远征的历史记录。秦穆公谋取郑国,即派遣大军“径数国千里而袭人”。秦军还曾远至宋、楚等国境内作战。秦统一战争中,调动数以十万计的大军连年出击,无疑也需要凭藉强大的运输力量保证后勤供给。以秦灭楚的战役为例,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以秦汉时期通常情形折算,每天士卒口粮就多达66667石,若无法由当地征集,以车载25石计,则需要2667辆车转送。如若运程超过4日,则每日军粮都需万辆以上的辎重车队承运。这一数字尚不包括军马的食料等。然而楚地战事持续长达岁余,军运数额之巨可以想见。战争必然充分动员交通力量。秦国最终能够完成击灭六国,实现一统的伟业,有强劲的交通实力以为借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秦人对蜀道的经营为世人瞩目。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年代为战国晚期的木板地图,图中明确绘出交通道路,有些还标记了里程数字。而秦的驰道建设和直道建设更是交通史上的壮举。

机械发明。《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陵工程有这样的历史记录:“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这段不过百余字的记述中,连续3次出现“机”字,值得我们注意:1)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2)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3)或言工匠为机。这种被刘向称之为“机械之变”的技术优势,是因设计发明和工艺创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秦的弩机制造,则直接服务于战争。东方人以“千钧之弩”、“三军强弩”形容秦兵锋之凌厉,并不是偶然的。秦兵器中又有所谓“连弩”。中国早期车辆均为单辕。单辕车须系驾二头或四头牲畜,双辕车则可系驾一头牲畜。最早的双辕车应当是秦人发明。

实用意识和技术追求毋宁说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这更是对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便具备各种理念,如果只存在头脑中,而不践行于实践上,再多也只是阻碍进步的纸上谈兵。强大的国防靠的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缜密完善的科学态度非常重要,秦文化中的实用意识和技术追求对于火箭军部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秦文化中的这些要素,都可以为今天的秦地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有秦人作出突出贡献、形成重要历史影响的内容。今天,在建设秦地的历史进程中,在构建强大国防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应当将秦文化的积极因素转化为适合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资源。其中创新理念、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实用意识、技術追求,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运用到部队管理和部队文化建设中,塑造一支有战斗力、有高素质的高精尖部队。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王子今.秦始皇嬴政的统一事业[C]//徐卫民,等.秦汉史论:何清谷教授八十华诞庆祝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王和.猛士的乐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崔金静,火箭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文学与历史教研室,讲师。

王睿,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