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一些思考

2016-04-07 11:52晋方秀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化

晋方秀

摘 要: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和知识的物理存储空间,在面对信息化的潮流时需与时俱进。而我国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从信息化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图书馆应对和发展信息化的途径。信息化不但需要对现行技术基础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进,更要秉承科技人为本的精神。除了做好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更重要的是,更加开放而积极地探索新时代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可能性。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互联网;管理;建设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社会,基于电子、网络等技术,人所生存的环境和社会已经高度关联,各业都逐渐开始了信息化。在这种历史性浪潮之下,图书馆信息化就成了一种必然。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的信息化,建設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信息化,更包含工作人员及其思维意识的信息化。虽然会有挑战和难度,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甚至应该在某些方面引领时代,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基本单位而存在。

1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现状及不足

除了少部分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外,大多数图书馆都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基层地区的图书馆。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共计2833所,还有3368个县没有图书馆,而且有两成多的图书馆新书匮乏,而在西部和贫困地区,图书馆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更别提数字化信息化了。

1.1 图书馆的职能单一

高校图书馆是提供给师生学习科研只用,作为公共图书馆,除了其行政职能之外,更承担着为全社会公民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在现实中,除极少数之外,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发挥好。它本属于公共性单位,但其运转都由国家把控,领导由政府任命,大多不具备专业的学识和工作背景,工作人员也大多出身社科领域,文献学、计算机、情报等专业的人员也不足。而最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仅仅是一个结构性的存在,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微乎其微,也造成了它在自身发展方面没有太大的积极主动性。

1.2 基础设施薄弱

大多图书馆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拨款,对行政的依赖性太强。而在发展极度不平衡和资源分布不均的中国,很多图书馆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在基础设施包括建筑建设、图书文献档案购买以及管理、管理技术的引进等都受到很大限制。大多数图书馆基础设施较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管理模式及思维方式落后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图书馆在管理方面的理念以及经营思维上,都显得老化、体制化。图书馆在社会历史发展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到了现代,社会前进的力量更多地来自民间,作为国家单位的图书馆,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小,除了自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有自身思维的裹足封闭有关。

1.4 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虽然引进了一些计算机手段和数据库,但在业务的各个流程上依旧遵循老式的操作手段,效率一直是个问题。另一方面,数字化文献比例仍旧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图书的使用率低,没有发挥图书馆最大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2 信息化:图书馆的未来

随着数字化的全面普及,作为信息和知识重要载体的图书馆,数字化和信息化就显得很迫切和必要。因为以前的图书馆,“藏大于用”,收藏存储的意义大于使用的意义。然而,书籍的作用在于发挥它最大的实用性,在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知识即信息,让知识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发挥其知识和经济价值,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之前也说到信息化的潮流,相应地,我们可以判定,数字化和信息化才是图书馆未来的方向。

2.1 图书馆的数字化

图书馆的信息化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的,数字化的目的和趋势是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指将图书馆所有的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存储,管理,以便检索查询和使用。其内容包括各种文献、期刊、图书、报纸、论文,甚至包括电子和数字制品比如音频视频等。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通讯网络、数据存储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发展,还必须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

数字化改变了图书馆的形态和运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和使用者都获得更大的视野和对知识的利用方式,还对社会形态、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图书馆的数字化还有利于建立全新的全民知识分享体系,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规范化,更好地执行某些国家战略。在图书馆的数字化还有利于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都起到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新型经济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转,使人们从数字时代,走向更人性、更高效也更环保的信息和智能时代。

2.2 从线下到线上

随着数据的越来越多,数据库的建立和对数据的存储及检索分析成了数字化的重点,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很有效地开展对数据的研究。这也标志着数字建设初级阶段的完成,数据的意义从其本身延伸到其他范畴,也从线下的隐藏状态提升到可见可随时调取和使用的线上,人们不仅仅直接面对书籍,而是可以查询和调用数字化的书籍/信息。如今,新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各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采集、检索、分析和传送等现代化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信息化便捷、快速、丰富的特点,使自己获取精准的、高效的、新颖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有一个强大的数据信息中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对数据和信息的运用和管理,建立一个完整而具有弹性的信息系统。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最高级阶段,数字信息产生了新的形态,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2.3 管理的另一种形态:建立自足的管理体系

在书籍等数字化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除了书籍的物联网包括条形码、二维码等的技术完成,还包括查询、借/还流程、图书馆本身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系统等,另外还有终端的软件,信息中心、后台、网站、app、新媒体终端等应该是这个体系的完整组成部分,最终建成一套书籍-管理系统-终端的自足系统,到那个时候,图书馆的管理变成了对系统的维护运营,需要的人才也更加专业和规范,更加具有科技含量。

另一方面,对读者/使用者来说,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损耗和失误,提高了效率和使用体验。但同时,也对图书馆的建设者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共享、便捷和高效的系统,根本要义是以人为核心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它具有一般图书馆不具备的功能,也更全面可靠,甚至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智能化处理也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2.5 信息化图书馆应该具备的功能

在信息化时代,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强大的功能是对图书馆的基本要求。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它还应具备以下功能。

跨馆际检索搜索。最理想模式的图书馆应该是在一定地区内的图书馆都已经连成一个体系,跨馆际检索搜索是其基本功能之一。而这种一体式的图书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的运用成本,提高馆藏资源的流转使用效率。

论文检测。在跨馆际检索搜索的基础上,依托图书馆强大的数据库和搜索技术,建立起一个科学权威的论文检测系统。这不仅对学术规范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大大节省论文审阅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 建设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3.1 空间建设难题

图书馆的空间包括两部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指的是以物联网为目的的基础设施,虚拟空间指的是数据库的空间化。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闲置的老旧的文献图书如何数字化,这是一个很大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消耗的工程,如何把它放置于信息图书馆的空间,仍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此外,对图书馆空间的分配,比如购置资源等,图书馆需要购置那些书籍和设备,纸质版和数字版是否需要同时购买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3.2 信息化时代的博物馆

利用,也表现在将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向用户创造经济效益方面。

从图书馆的服务来说,如何把服务带入到书籍/信息需求者的查询借阅流程,就需要深刻了解用户需求、当下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行为的变迁。不可否认,现代人已经被电子设备和信息高度规训,人和信息难舍难分,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展开各項工作的时候,才能抓住事情的核心。同时,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地以数字化工具来发展自身的作用,分清自己的能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进外部的技术和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图书馆的功用。

3.3 馆际合作:建设超级图书馆

馆际合作一般来说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地理和各种限制,馆际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面文章。在信息化时代,这种合作变得可能,而且依靠强大的行政力量和资源,建立连接各个图书馆之间的桥梁,使之连为一体,成为信息化时代智慧的超级图书馆。这不仅可以节约很多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活力,更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

3.4 管理体系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思维

一个最重要的思维的转变是: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和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其服务的对象不是书籍和读者,而是一个管理体系。而图书馆的负责人还应该考虑,作为学校图书馆,如何应对不断涌现和更迭的师生需求,如果是公共图书馆,其社会职能应该如何重新定位和履行。

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改进他们的职能,提高业务能力,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图书馆工作并非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的工作,是需要专业化和长时间的培训,而且行业流转度较低,人员更新缓慢。要在这样的行业进行高度的信息化,需要时间和其他资源的大量投入。

3.5 最大的挑战是,回到图书馆的本质:依托信息化,如何以更高的效率让更多的人使用图书馆

就图书馆的本质来说,它不过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上面已经讲到集中和管理,那么另一方面——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呢?公共图书馆更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职能。

在一些知识比较稀缺和急需的地区,比如边缘地区、贫困地区,图书馆的资源如何散播,仍旧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的建设和信息化,依旧是一块需要加大投入的地方。对特殊群体,如聋哑人,盲人,残疾人等针对少数人群的图书馆,目前做的也不是很多。另外,少数民族图书馆的建设和信息化,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4 结语

应对信息化潮流的方式很多,但总的来说无非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全新的思维,来对图书馆进行升级。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书馆的信息化和保持图书馆的特色运营并不矛盾,在信息化的同时依旧可以进行其他的创新式开发,因为一切的宗旨都是为了人(读者/研究者)服务。虽然有很多现实的挑战,但这个信息化的潮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甚至做出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梁立凤.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创新文化探析[J].现代情报,2006(8)

[3] 陈永玲.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3)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信息化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