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明花山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016-04-07 13:50项雪群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地都有著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广西宁明花山文化,是以花山崖壁画为物质载体,包括神秘的崖壁画、炫丽的明江、浓厚的民族风情等为一体而形成的花山文化圈。宁明花山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的课程自主研发的过程,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开发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坚固自己的地域文化,确定地域文化观念非常重要,加强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增强本地区人民的凝聚力,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本文笔者结合宁明花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花山岩画的概况,浅谈宁明花山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宁明;花山岩画;花山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岩画,一般指古人类有意识而又成规模地刻画在岩石上的图像,是人类生存故事的连续性的篇章,是构成了解人类历史的源泉。它主要记录着史前时代人们的生活、传统、信仰、经济、遭遇、心态、世界观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它们以图形的美术形式展示着人类悠久的历史,并以图像的形式去图解历史。由于岩画对于社会史、思想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具有深刻的意义,逐渐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保护。

广西左江流域的岩画主要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州、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所以是以上各地崖壁画的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和其它历史文化遗物一样,花山岩画也开始受到政府的保护,成为学术界调查与研宄的对象。

1 宁明花山岩画的概况

1.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

关于花山岩画究竟绘制于哪一时代,众说纷云,至今没有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说法,笔者根据已有文献列举以下说法:梁任葆认为花山崖壁画属上古或中古时期作品;梁旭达认为崖壁画年代的上限可能早到西周,下限则有可能晚属于唐朝时期;覃圣敏、覃彩銮认为花山岩画的年代大致推定在战国时期;石钟健认为花山岩画的年代不早于春秋晚期,又不晚于西汉;黄曾庆认为花山岩画年代属于唐朝时期;陈汉流认为近代时期的作品;在《花山崖壁画资料集》一书中依据民间传说和有关侬智高史料,推断花山岩画属于宋代侬智高时期。综合以上说法,本人则比较赞同岩画绘制年代确定于战国至两汉之间。

2.花山岩画的族属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于花山岩画的族属笼统的认为其创作的祖先是壮族的先民,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有学者明确提出了花山岩画作画民族为壮族先民外,又有学者认为作画的民族不是壮族先民,而是苗族和瑶族的先民。大家众说纷绘,各持己见。

比如:陈明芳认为花山岩画为壮族先民的艺术作品;龙化彬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骆越人中西原族侬人所作;黄惠琨认为花山岩画为苗瑶先民所创作;莫俊卿认为花山岩画是为壮族先民所作;杨群则认为岩画的创作者乃壮族祖先;《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一书中作者对于花山岩画族属的观点是“瓯骆部族或者部落联盟中居住在左江流域的氏族及部落”,《广西左江岩画》一书的作者也认为花山岩画的创作者是壮族的先民。关于花山岩画族属问题,虽然众说纷绘,但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壮族先民所作。

3.花山岩画的内容

关于花山岩画的内容问题,依然是众说纷绘,比如潘其旭认为花山岩画是一种图腾仪式;姜永兴认为花山岩画是为壮族先民的祭祖仪式而非巫术活动;蒙少宁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英雄崇拜;谭秀芳认为花山岩画是歌颂壮族先民的勤劳勇敢,智慧与才华;陈汉流认为,花山岩画的内容是从绘画向象形文字发展过渡时期的一种语言符号;梁任葆则认为,花山岩画的内容是古代壮族先民纪念一次战争胜利的场面;莫多民认为,花山岩画可能是“拜水神的祭祀图”;覃圣敏、覃彩銮、卢敏飞等人在《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宄》一书中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祖先崇拜的产物,其社会功能不可能是单一的,至少包括消除水旱灾害、保障人丁兴旺、保佑战争胜利等方面虽然各方说法不一,不过认为花山岩画的内容与祭祀有关的论断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4.花山岩画的传说

关于花山岩画有着许许多多神奇美丽的传说,有的是反映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有的是反映劳动人民与妖魔怪兽的斗争、有的则是反映部族之间的战争等等。比如有蒙少宁的《花山古崖画》;海力波的《左江崖壁画与骆越人之生殖崇拜》;谭秀芳的《壮族古文化艺术的瑰宝——花山崖壁画》;覃彩銮的《左江崖壁画传说故事述论》等。虽然众说纷纭,但物质决定意识,传说也是依据当地人民经济发展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情况。

2 宁明花山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程校本”实施注重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弥补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统一性的不足。基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来看,笔者认为以宁明县为例开发花山文化校本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意义: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创新学校课程文化,构建学校特色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弘扬地方民族文化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单一性,往往不能顾及到具体地区的条件差异性,难免会导致历史教学与当地实际相分离,历史教学缺乏地方特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宁明花山的乡土文化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更没人去关注对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代的中学生们更是对宁明花山的乡土文化知之甚少。宁明花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弥补了乡土知识、乡土文化在课程中的空白。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们学习了丰富的乡土知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了乡土知识、文化的传递。

(2)创新学校课程文化,构建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课程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亦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这对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强化、校园共识的增强、学校优势的发挥、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然而,校本课程开发在对教师素质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本身的发展也提供了机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此外,校本课程提供的是一种“菜单式”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教育环境的多样性,还能够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教育条件、情境的多样性。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程适应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 结语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充满神奇色彩的国家级历史文物遗迹。是骆越民族的根祖文化、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它以神秘的圖像、丰富的内容、宏大的布局、雄壮的气势、抽象的人物造型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于陡峭的悬崖上而闻名于海内外,是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岩画展示了壮族先民原始的社会生活场景,记录着他们的社会生活活动、宗教信仰以及思想感情,表露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对世界的认识,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非常珍贵的文化价值。

因此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希望能在社会上引起共鸣,让大家一起来保护与开发利用好花山岩画,使它长久的存在,永远的沿袭。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宁明家园吧!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潡.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刘继辉.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文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1.

[5]李晓秋.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3.

[6]杨炳忠、蓝锋杰、刘勇.花山申遗论谭[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7]尹兆军.校本课程开发视野下的因材施教[J].教育科学论坛,2009(8):11-13.

[8]杨今宁,孙艳艳.论校本课程功能的全面开发[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6).

作者简介

项雪群(1984-),女,广西钦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中学二级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简析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论校本课程开发的被动性和功利性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