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2016-04-07 15:53宝音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创新

宝音

摘 要:尽管许多高校建立起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大众化的开课方向和空泛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不仅无法切实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反而会使这类课程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局面。破解这一问题,便需要在就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增强就业指导的情景體验教学环节、创新顶岗实习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促使毕业生学习能力的建立等三个方面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创新;对策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助推高校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不难发现,尽管许多高校建立起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大众化的开课方向和空泛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不仅无法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反而会使这类课程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局面。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这里需要明确3个问题:(1)高校在培育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责任边界问题;(2)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表现形式问题;(3)高校分科学、分专业的就业能力需求差异问题。从现阶段的能力培养工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并没有细化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认识,当然也就无法明确自身的教育管理职能要求。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开篇之处所提到的三个问题,这里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校的责任边界问题

厘清高校责任边界将有助于明确毕业生能力分析的着力点,而避免全面撒网而带来的主次不分问题。从高校的职能定位来看,其主要为毕业生建立起基础性的就业能力,以及前置性的就业意识。另外,基础性的就业能力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而前置性的就业意识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这就要求,在进行就业能力分析时,应围绕着学生专业技能、工作意识等环节来展开。

(二)能力的表现形式问题

以“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他们的就业能力应表现在求职能力和职场中的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分别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遭遇,以及对不同工作氛围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且非智力因素能助力智力因素范畴下的能力发挥。从中不难看出,以上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了就业能力所表现的基础性部分,这正是高职院校在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重点。

(三)能力需求的差异问题

对毕业生就业能力需求的差异性问题作出回答,应成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紧迫任务。提出这一问题在于,反思目前以一种通用形态来对待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不足。试想,按照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来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或许偏离了职场对工科技术性人才的能力需求方向。

2 就业能力分析

从总括层面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做出分析。

(一)求职应变能力分析

求职应变能力的高低表现取决于个体求职经验的积累程度,而对于毕业生整体而言,这种经验的积累几乎为零。因此,这就构成了高职毕业生需要掌握和建立的基础性就业能力。求职应变能力具体包括:面试语言表达能力、笔试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面试中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作为敲门砖,在毕业生缺乏求职应变能力的情形下,之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便无从谈起。

(二)环境适应能力分析

随着毕业生步入就业岗位,此时就需要具备环境适应能力。这里的环境指向团队工作氛围,以及企业文化氛围。而适应的重点在于,使毕业生从观念上迅速从和谐的校园、班级环境中脱离出来,以最短的时间来融入到工作中的竞合氛围之中。笔者对本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的跟踪调研发现,部分毕业生缺乏足够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他们频繁离职的主要症结。他们期望与以一种新的工作环境来使自己从零开始,但在自我心态不做出积极调整的情形下,其结果都将是再次离职。

(三)岗位学习能力分析

当毕业生逐步适应了工作环境,紧接着便是将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需求相融合的问题了。如,将课本中关于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与实际的配送中心运营联系起来,并结合企业配送标准来完成规定工作项目。可见,以专业知识为分析框架,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学习方向,应成为毕业生构筑核心就业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3 对策

以上能力部分属于基础性就业能力,部分属于前置性就业能力,但都应成为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心。因此,若要使高职毕业生具备以上三项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增强就业指导的情景体验教学环节

应改变当前高校习惯于课堂教学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形态,而是建立起以学生参与为主导,教师引导为主线的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在这里便是,应增强就业指导的情景体验教学环节。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邀请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往届毕业生回校,为应届毕业生做有关面试技巧的专题讲座。同时,举办模拟面试活动,努力使每一位毕业生都有机会体验真实的面试情景,且往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面试经历,设计出在面试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在最后统一讲解处理办法。

(二)创新顶岗实习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

此时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于培养毕业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可以在他们的顶岗实习阶段来开展。在由院系统一带队的顶岗实习阶段,带队教师应洞察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异常状况,并在工作之余及时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首先在心理上消除这些学生对新环境的应急反应状态。随后,带队教师应发挥班委的力量,通过建立班委帮扶机制来使“问题学生”获得归属感,从而能在效仿其他同学的基础上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感。

(三)多渠道促使毕业生学习能力的建立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而这已经是过去式了。为此,校方应培养毕业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在未雨绸缪下破除专业能力中的一个个短板,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就业能力的自信中获得前进的动能。多渠道包括:(1)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培养毕业生的自主、自觉学习意识;(2)通过组建物流协会,在社团范围内培育专业自学范围。从而,在建立起毕业生前置性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来使他们获得自组织学习系统。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在最后,还需要注意从区域植根性上对毕业生开展就业能力培养。这里的核心便是,需要站在高职学生的角度来进行产业信息植入。大学生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前者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发散,并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因此,大学生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来理解课堂知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广泛应用视频系统,以专题片或微视频的形式来增强职业教育的体验感,从而在提升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促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属学科、专业背景下的创业就业途径。不难知晓,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题是永恒的讨论话题,也是高校管理层极为重视的课题。但无论怎样去创新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都需要摆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而不能越权代庖需要社会去承担的就业能力培养任务。

4 小结

本文认为,传统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无法切实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反而会使这类课程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局面。为此,便需要在:增强就业指导的情景体验教学环节、创新顶岗实习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促使毕业生学习能力的建立等三个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王晓丹.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 商业经济,2014,(24):125-126 .

[2]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57-59.

[3]罗秀.高校就业教育拓展的重点及其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6-38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创新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