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剩女”的形成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6-04-07 18:01张睿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剩女性别差异社会化

张睿

摘 要:当今社会剩女群体规模日渐扩大,对经济,文化,人口结构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致力于了解她们迟迟不进入婚姻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国家社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剩女;社会化;新型婚姻;性别差异;教育

1 概念定义

本文所指大龄单身女性,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未婚且未生育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她们行为选择相同,动机却各不相同。

2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单身社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身人口已近2亿,第四次单身潮来袭。在这其中,大龄单身女性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群体,她们承受着很多的社会期望,既是人类再生产者,又是越来越撑起半边天的社会工作参与者。在老龄化日趋严重,因性别比失调导致光棍剩男逼近三千万的今天,她们的不婚不育亟待我们的分析与研究。

3 原因类型

(一)、社会化过程中遭受的障碍[1]

单亲离异家庭或亲友、父母感情不佳,父母未能正确履行自身义务的成长环境容易教育出恐惧婚姻家庭,没有自信也不知如何能扮演好妻子角色的女孩,他们在社会化初期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各种有关知识并应用到今后人生的发展上,在婚姻家庭社会化方面受环境影响却是病态畸形的,因此这是未能成功完成完整社会化的一批人,他们自认为无法顺利实现妻子母亲角色的转换,进入婚姻较为困难

曾经有过惨痛感情失败经验的女孩也与此类似,早期经验给其留下阴影或丧失信心,催生心理保护机制,潜意识上逃避感情婚姻

(二)、远离家庭,异地漂泊,初级群体约束力小[2]

社会流动性日趋加强,孩子成年后多离家在外,已不再和原生家庭同住,受到的约束也随着距离而消减,这导致某些规范与秩序的消解,每逢过年一大堆关于父母逼婚安排相亲的互联网新闻铺天盖地而来,令年轻人对春节回家头疼不已,而年关一过,孩子远行,又将重新恢复自由,原生家庭对其只能鞭长莫及。

(三)、独生一代女性个性意识凸显,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择偶标准苛刻。

独生一代是剩女的高发区,除了因为对父母的责任所以考虑众多,选择格外慎重以外。还与她们的性格有关,作为从小家中的中心,她们独享父母的爱,相比付出更习惯索取,显得自私,因此感情容易失败,择偶标准较不切实际,难找到理想的归宿

(四)、社会分工高度发达,许多年轻女性异性交际圈小

城市化进程与高度的社会分工导致人与人之间互动机会少,多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之内,如今同学恋,同事恋越来越普遍,反映出通婚圈的限制,如今许多行业性别比也面臨失调,如中小学教师等行业,如果身处男少女多的行业,那么平时接触机会多一点的男性简直是少之又少,还要排除那些已婚的。

(五)、选择差异

女性选择配偶趋向向上流动[3],男性则趋向于寻找比自己弱势些的女性,如今女性教育素质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涌现出一大批中上层三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高)女性的今天,符合她们的择偶标准的优秀男性数量已经少,且他们可以往往可以和小自己很多的女性结合

(六)、女性婚配有着严酷的时间窗口限制,挑三拣四错过青春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三十岁以前,而男性在三十五岁以前,这导致超过三十岁的女性在婚姻市场竞争力锐减,年纪越大可选择余地越小,许多女性往往在年轻时挑三拣四,不断以为往后会遇到更好的男人,挥霍了大好时光后只能面对残酷逼仄的婚恋市场,本来就抱着宁缺毋滥观念,如今也就更难将就了

4 对策分析

(一)、倡导主流文化,宣传婚姻家庭的积极效应,如分担压力,稳定财务状况等等。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通过查阅大量统计资料发现,婚姻能大大降低人们患上多种疾病的可能,包括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肺病等。伦敦经济学院人口学教授迈克尔·莫菲也通过调查发现,未婚中年男性的死亡率要比已婚中年男性高出2倍。此外,在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远离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得到满足,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等方面也得到多诸多研究的证明。

(二)、将婚姻教育诸如婚姻模拟,沟通交流课程带进课堂[4],将这设为少年儿童的必修课,开设模拟操作课程,让学生扮演“模拟夫妇”,从结婚开始,独自起草婚礼誓言,制定蜜月计划,安排婚后生活,讨论夫妇对于对方和孩子应负的财政和法律责任。具体到家庭预算、孩子教育、生活问题沟通等一系列有可能出现的琐事,比如一方出现情感问题该怎样沟通,孩子出现问题双方该如何教育等等。不能一味把感情婚姻设为敏感禁区,让孩子在学校里过着与社会隔绝的真空生活,成人以后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挑战滋生诸多困惑,不知所措,应通过教育让孩子对待婚姻更加了解,更加理性严肃。

(三)、推广新型婚姻模式,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外,试婚、同居等形式也应较普遍地存在。研究证明,婚后分室而居,保留各自私人心灵空间也能有效提升婚姻质量[5],另外,在家务劳动,抚育孩子上,男女双方应倡导平等,女性的家务劳动应受到与有报酬的社会劳动同等的重视,为避免婚姻对自身经济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婚前财产公证,婚后经济AA制也应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持。

5 结语

总之,大龄剩女问题不光是个人选择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它需要我们各方包括教育,民政,法律,文化机构的关注和推动解决,让他们有勇气,有机会,有能力进入婚姻。

参考文献

[1]杜双燕.“单身”热潮的社会学解析[J].西北人口,2008,05:49-54.

[2]刘凌,朱艳新.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婚恋观调查——基于对5位女性博士研究生的访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6:714-716.

[3]毛燕凌.社会学视野下的单身女性——对单身女性的质性研究[J].理论界,2009,06:181-183.

[4]刘莫鲜.女性单身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1:44-49.

[5]刘莫鲜.回顾与展望:关于女性单身现象研究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0,05:25-30.

猜你喜欢
剩女性别差异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