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闽变”中李济深与中共的合作

2016-04-07 18:01黄贵贤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济深

黄贵贤

摘 要:作为国民党元老和军界前辈的李济深,早年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民主革命,在他的坎坷一生中,始终寻求着一条拯救国家的道路。由此,便使自己能够正视现实,顺应历史潮流,最终找到了正确的人生归宿,成为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注1)”,“可敬的爱国主义者(注2)”。李济深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的政治活动及历史贡献.着重分析李济深的思想转变是他爱国、民主思想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迫害有关. 下面试就“闽变”期间,他与中共的合作关系及其思想基础作一个浅析,有不妥之处,乞望指正。

关键词:闽变;李济深;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3年11月20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简称“闽变”)。

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内一批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建省福州市南教场召开了中共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有20多个省、市、地区和海外华侨代表一百余人及十九路军将士出席了盛大集会,会上发表了《人民权利宣言》,并立即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废除国民政府的青天日白旗,将一面上篮下红嵌黄色五星的新国旗升了天空。

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告成立,选举李济深担任主席。随后,发表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外宣言》、《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政纲》和《最低纲领十八条》等文件,并建立产生了人民党。

11月27日,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与中共苏区代表张云逸,共同签订了“十七条附四条”协议。

由于蒋介石的政治瓦解与军事进攻,“闽变”失败了。虽然它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但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对于李济深来说,这是他联共反蒋抗日的开端,可谓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闽变”的发生,绝非一次偶然事件,在李济深本人来说,是有必然的思想基础的。兹分一下几点予以浅析。

第一,爱国主义思想是李济深的主导思想。同时,这方面,又是和他对蒋介石的认识紧密相连的。虽然1927年蒋介石制造的“清党”反共事件中,他由于“当时认识不够”“赞成了清党主张”,而“做了蒋介石的尾巴”(注4),但观其一生,始终是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对太平天国的洪、杨等英雄人物非常钦佩,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16岁时曾写诗道:“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并为此投笔从戎踏入军界,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1929年在蒋桂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为了扑灭内战战火,使人民免遭灾难,他便义无反顾,以跳火坑的精神前往南京进行调停,却被蒋介石扣押在汤山俱乐部达两年有余。这期间,他在连年戎马生涯之后,能够得闲思索了,曾写诗道“丢了将军印,问渠何所之?汤山客憩影,独坐静敲棋”(4注)。他对自己在人生棋盘上的得失进行了一番反思,开始认识到蒋介石是一个口是心非、毫无人格可言的人。但这更多的是对蒋介石的个人品德的看法,当“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他恢复了行动自由时,仍对蒋介石抱有一定的幻想。直到此后发生了两件事,才使李济深看清了蒋介石的本质。第一件事,1930年初,李济深派刘广、秦湘博、曾志祖去联络黄埔同学和退伍军官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竟在武汉被蒋介石出任社长的中华复兴社武汉小组的特务邱开基等人暗杀了。第二件事,李济深提议调东北义勇军入关,补充在“一·二八”事变中与日寇作战失去兵员的十九路军。该提议在军委会上得到通过,并派李济深为特使前往北平向张学良传达。但蒋介石在背后写了亲笔信去,不准张学良执行。这两件事使李济深认识到蒋介石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政方针”,完全是为了巩固个人独裁竟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军阀本质。因此才写信与蒋介石绝交,并毅然挂印而去,并以在野之身,积极联系爱国人士,进行抗日反蒋活动。

第二,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宣言,提出愿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等第三项条件下,与任何国内军队订立停战协定,共同抗日。这对于李济深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他认识到中共的主张是民众心所向,是顺应当时国内掀起的风起云涌的抗日潮流的。这便自然而然地与少年时代便立志“身许国”的李济深产生了共鸣。

第三,蒋介石处心积虑地设法消灭异己,使李济深认识到除反蒋之外别无选择。第十九路军的大多数将领均是李济深的旧属。蒋介石将十九路军调入福建有两个阴险目的:一是他知道陈铭枢与广东的陈济棠有矛盾,以此造成闽粤冲突;二是要十九路军参加反共内战,使双方火拼,消耗双方的力量。李济深和十九路军的将领在严峻的事实面前认清了蒋介石的一石二鸟的诡计,不得不愤而联共反蒋,以谋求自己的生存。

“闽变”虽然失败了,但在这次反蒋抗日斗争中,李济深迈出了与中共合作的第一步,这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而使他此后踏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中華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巨大的贡献,最终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民主革命家。

注释:(1)、(2)见《人民日报》1985年11月7日。

(3)见《李济深纪念文集》第155页。

(4)见《李济深诗文选》第4页。

参考文献

[1]闻泉.李济深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4)

[2]卢荻.李济深秘密北上参加新政协[J]. 百年潮. 2003(01)[3] 骆扬.建国初期的李济深[J]. 文史春秋. 2000(01)

猜你喜欢
李济深
李济深:圣诞节上演“金蝉脱壳”
为促成联众抗日疾呼
——李济深《致胡鄂公信札》
李铁夫《四川峨嵋》创作时间考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李济深故居
李济深人生道路的转折
李济深的军务后勤
李济深与中共合作抗日
凶终隙末:蒋介石李济深关系探微*
李济深轶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