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近世以前皇室书法教育

2016-04-08 17:21贾佳
国画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藤原字帖皇室

贾佳

浅论日本近世以前皇室书法教育

贾佳

近世以前,书法教育被上流社会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手段。皇室与贵族社会奠定了扎实的书法发展基础以及书法教育传统,对贵族文化的认同与推崇,使日本书法教育历经复杂的时代变迁而传承沿袭下来,并且培育了日本民族注重书法教育以及文化修养的传统。其中,皇室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时代背景对日本书法教育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皇室书法家群的历史现象

皇室书法家是近世以前日本书坛上的一支劲旅,在日本书法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纵观日本书法发展的历史,以天皇为首的皇室成员在日本历代书法家名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根据藤原鹤来1所著《和汉书道史》(二玄社,1927年)以及小松茂美所著《日本书流全史》(旺文社,1997年),日本历代书法家中皇室成员主要有十七位。除了在书法家数量上皇室成员占有相当比重以外,皇室书法家在日本书法史和书法教育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日本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圣德太子是皇室成员,其作品《三经义疏》2为日本书法史上首部书法作品。其次,皇室书法家中产生了日本书法史上的书法巨擘,他们分别是光明皇后、嵯峨天皇、尊円亲王。再次,皇室书法家创造了独特的书法流派。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集中出现了一批皇室书法家,如伏见天皇、后醍醐天皇、花园天皇、后小松天皇、后円融天皇、后柏原天皇以及尊円亲王。后世将其中的天皇书法家书风统称为“宸翰样”。其中,伏见天皇的书法被称为“伏见院流”,后醍醐天皇为“后醍醐院流”,花园天皇为“花园院流”,后小松天皇为“后小松院流”,后円融天皇为“敕笔流”,后柏原天皇为“后柏原院流”。

日本书法发展到镰仓时代末期,其流派已基本形成。除上述“宸翰样”所代表的皇室书法流派以外,还有以“世尊寺流”为代表的其他诸多流派。

可见,皇室书法家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着日本书法的重要位置,还在书法家及其作品的影响方面对日本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皇室书法教育的方式

皇室书法家众多的现象与皇室的书法教育方式关系密切。皇室书法教育不仅指天皇一个人的书法教育,也包括皇子及后宫等皇室成员的书法教育。在江户时代末期成立华族学校学习院以前,皇室成员的教育是在其家庭内部实施的。

皇室成员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学习、父母兄长的指导、聘请家庭教师。

家庭内部的学习方式之下,自我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皇室对自身修养自我要求的体现。《入木抄》是尊円亲王应后光严天皇学习书法的要求而写成的,想必天皇定是按照其中的要义来学习书法的。根据书中所阐述的学习方法,可大致归纳为三点:

其一,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众多日本书法教育理论著作中都重视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对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初学者更要重视这一点,建议书法初学者首先要反复练习并认识这种简单重复练习的重要性,而后在抛开法帖时也能写出和法帖一样的字来,便达到了学习书法的初期目标。尊円亲王认为学习书法应每日坚持练习一两个时辰,如此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但学习书法不能只专注于习字本身,还要学习书法的相关知识并加以练习,否则书法水平也达不到一定的境界。

其二,按照专攻一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顺序学习。

综观各类书法学习论著,可以总结出自我教育的这一原则。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专攻一家,不要无限量地使用字帖,尤其在初学阶段,要选定所使用字帖的范围。其次要多阅读其他书法字帖,博采众长,提高审美水平。《入木抄》中有类似观点的阐述,即正确认识字帖的重要性,并合理地选择学习的教材,在此基础之上阅读大量字帖,还可以达到书法学习以外的目的,即提高审美水平和修养。

其三,钻研其他学问,提高修养。

《入木抄》中记载了尊円亲王认为学习书法不能只专注于习字本身,还要学习书法相关知识,否则书法水平也达不到一定的境界。研究学问、提高修养对于书法学习十分重要,当然,不光是研究学问,提高修养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

父母兄长的指导是皇室成员学习书法的第二种方式。日本古代文学巨著《源氏物语》第五回“紫儿”中就有源氏公子教导年幼的紫儿苦练书法的场面:

“源氏公子写许多字,画许多画给她看,就拿着写给她当作字帖和画帖。……源氏公子对她说:‘你也写一张看。’紫儿仰望着源氏公子说:‘我还写不好呢!’态度天真烂漫,非常可爱。源氏公子不由地满面堆上笑来,答道:‘写不好就不写,是不好的。我会教你的。’她就转向一旁去写了。……那手的姿势和运笔的方法,都是孩子气的,但也非常可爱……的确很幼稚,但笔致饱满,显然前途有望……源氏公子看了,觉得让她临现世风的字帖,一定容易进步。”3

源氏作为父亲指导女儿紫儿学习书法并为其书写字帖,可见书法是皇室及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功课,并且家长是重要的教师。

皇室聘请书法家作为家庭教师来指导书法的情况较为多见,一是请教师到宫内进行指导,另一种方法是请书法家书写字帖,然后由皇室成员自行学习。

应神天皇4十六年二月,从百济来到日本的王仁被任命为菟道稚郎子皇子的老师,他也是日本皇室最早的汉学教师,他带到日本的《论语》和《千字文》5是日本最早的教科书。王仁的书法水平如何,我们无从考证。但作为皇子的老师,王仁必定是书艺、学问出众的学者。可以推测,王仁在日本书法教育史上成了皇室书法教师第一人的重要角色。空海的舅舅阿刀大足是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亲王的家庭教师。

皇室也通过聘请以书法为家业的宗家作为教师来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书法方面的指导。对于皇室成员学习书法的要求,宗家不仅要由当主进行“口传”,还要针对每个字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称为“御传授”。尊円亲王就将自己的老师藤原行房和藤原行尹的“口传”写成《入木抄》献给了后光严天皇。

三、皇室书法教育的影响

近世以前,教育机构尚欠发达,只有官办学校“大学”与“国学”、寺院和足利学校6。庶民开始将其子弟送到寺院去接受基础教育,但江户时代寺子屋普及之前,庶民接受教育还属于少数情况。上流社会掌握着文字、学问以及教育的权威。因此,皇室书法家集中出现在近世以前,此后的书法家名录中几乎见不到皇室成员的身影。

以日本皇室自身的特点为内因,特殊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为外因,皇室成员(特别是皇室书法家)为日本书法史创造了宝贵的财富,同时日本稳定的皇室制度使得大量珍贵的书法真迹和历史资料得以保留下来,为后世日本书法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料,也是考察日本书法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

近世以前,皇室书法教育不依靠教育机构,而是通过家庭内部来实现的。这一方面得益于皇室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皇室成员对自身书法修养的自我要求和追求,这才诞生了前文所述的众多皇室书法家。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注重文化修养的传统在后世对庶民教育和书法教育都产生着示范作用,上行下效的结果,是日本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因素和条件。这种传统在江户时代随着文化需求的增加及庶民教育机构的发展而在日本全体社会得到普及。书法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被社会各阶层所认同,服务于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日本社会,使书法教育成为日本吸收改造中华文明的又一成功典范。

注释:

1.藤原鹤来(1893-1990),日本书法家。本名藤原茂,号鹤来。曾任冈山第一中学、香川师范学校的教师,战后任香川大学教育部教授。1982年,为陕西省西安市青龙寺“空海纪念碑”题写碑名。

2.据各种史料记载,圣德太子所著佛经撰述《胜 经义疏》一卷(611年)、《维摩经义疏》三卷(613年)、《法华义疏》四卷(614年),分别为《胜 经》《维摩经》《法华经》的注释,合称为《三经义疏》。目前只有《法华义疏》四卷流传至今,这也是现存最早的日本人书写的文字、书法作品和著作,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3.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105页。

4.应神天皇,日本第十五代天皇,270年至310年在位。

5.据日本学者推测,王仁带到日本的《论语》不是原文,而是注释版本。他带去的《千字文》也不是梁武帝时编著的以“天地玄黄”开篇的《千字文》,而是其他内容的启蒙教材。

6.日本最古老的学校,创建年代不详,其兴盛始于室町时代。

1.藤原教长、近藤康夫.才叶抄[M].日本:日本习字普及协会,2007.

2.藤原鹤来.和汉书道史[M].日本:二玄社,2010.

3.奥山锦洞.日本书道教育史[M].日本:清教社,1953.

4.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贾佳,现为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外语系讲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日古代社会结构比较研究(12BSS01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藤原字帖皇室
当代皇室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小字帖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