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保真年表

2016-04-08 18:17郭明华
齐鲁艺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真青岛

郭明华

(青岛国凤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赫保真年表

郭明华

(青岛国凤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赫保真(1904—1987),当代著名书画家,1925年始定居青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生前创作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以画牡丹著称于世,有“赫牡丹”之雅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满堂红》、《十里荷香》,出版有《赫保真画辑》、《赫保真画集》等,198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介绍赫保真的专题片《妙笔生花》。

赫保真;青岛;赫牡丹

1904年(甲辰1岁)

1月26日(清光绪三十年腊月初十,巳时),在山东潍县(潍坊市)南关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过两米,东西走向的贫民聚居地“新巷子”胡同三号佃租房内出生。祖父赫明儒(1833-1923)是名木工,祖母李氏( 1831-1919)是一位绣裙手艺人。父亲赫敬臣(1872-1945)以经营铜匠铺养家糊口,后落魄为小商人。母亲初氏(1878-1933)。赫保真原名宝珍,1919年自改为保真、抱真、葆真;字聘卿、平青、苹青、萍青;曾用别号大地一沙鸥、一鸥、萍风阁、蓬庐、蒲香馆主、藤雨书画舫、涵青精舍、得天阁、柘斋等;别署芸青楼、见山楼、海山楼、见山楼主等。

1912年(壬子8岁)

自幼家境贫寒、天资聪敏,手工艺家庭夜以继日的劳作氛围,逐渐引起了他对艺术的好奇之心。

1913年(癸丑9岁)

入官立小学读书。课余,喜欢摆弄家里常年积攒的各种画样,时常喜照图描画,对绘画的兴趣与爱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的。

1916年(丙辰12岁)

读完初等小学,考入张氏私立商业学校,三个月之后因故离校。每逢夏日,在古城墙下摆摊卖瓜。

1917年(丁巳13岁)

秋,随蒯世符入丁氏私立高等小学学习。

1918年(戊午14岁)

春,考入继志高等小学,师从美术教员丁东斋学习国画。在田泮生校长帮助下,得以继续在这里读书。

1919年(己未15岁)

继志小学毕业。因家境贫寒,已无力继续升学,遂入四个小学合办的文具店(丁氏小学、郭氏小学、模范小学、继志小学)学生营业部当事务员。二年间,利用小黑板和窗口画画宣传“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及介绍所售商品”,由此,不但使自己的画接触了社会,还有助于营业,也得到了些小名气,开始逐渐有点钱买书画用具,学习西画知识,如透视、投影、色彩等。还编印了教学画本,在店里出售,并开始向报馆、画报投稿。

1921年(辛酉17岁)

开始临习陈洪绶人物画,深得丁东斋老师亲传手教。存有此间勾稿《陈章侯会真记图》一册6幅。年底,受潍坊武氏自力小学校长郎席珍聘请,出任该校音乐图画教员。后因郎席珍考取律师,学校随之关闭。从此图画和音乐两门课程成了他一生的教学专业。

1922年(壬戌18岁)

与同学郭兰村、画友傅柳坪组织成立“益社”,郭家的“藤花仙馆”书房成为他们交流技艺的场所。正式拜丁东斋老师学画陈洪绶人物,随刘秩东老师学画宋元及四王山水、恽南田花鸟,开始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诗文书画。且共同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正式接受西洋造型训练,国画、水彩画、擦炭像画成为临摹学画日课。有18岁时所作水彩画潍县《古城回忆》存世。

1923年(癸亥19岁)

初春,拜租居潍县东关“三官阁”上,对古学无不精研的孙仙坡先生为师,学习“琴学入门”、“古琴吟”等。路遇丁东斋老师,其倡组“同志画社”,主张无分男女老少,凡爱好书画者皆可入社,同时口头批评了“益社”的意义太狭窄,宗旨太空洞,注定很难发展。于是,将三人吸收入“同志画社”,依为中坚。丁叔言任社长、刘秩东任副社长、丁东斋任老师,设址在丁叔言家里(潍县南门大街丁六宅)。画社成立几年间,对潍县及辐射周边城市影响很大。赴京赴沪的学画者先后十余人,蔚为艺林盛时。丁东斋、刘秩东二位不仅书画诗文方面造诣很深,又都是著名鉴赏家。此间的潍坊大收藏家们,每得书画名迹总是想方设法请求他们前往鉴真伪,其总是有幸陪伴左右,开眼界、长见识。与藏家们熟悉后,曾陆续借来并临摹了大量古代书画佳作,为日后的中国画创作与研究及美术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刘秩东经常以花卉实物进行教学,对于花卉的形体结构剖析备至。同志画社曾多次举办画展或结集出版。

初冬,受聘任潍县陈氏小学音乐及图画教员。岁尾,在“藤花仙馆”遇由上海返回故乡省亲、时年67岁的郭育才(1894年甲午翰林)。谈说间,详知南方美术动态及其一路见闻。话别之际,郭育才自作五言诗一首,以苍劲厚重的米体书风挥就相赠,留为念想。存世有此间临石涛山水《乳蜂无限烟霞外》。

1924年(甲子20岁)

应原潍县郭氏小学校长郭业耜由青岛函请,2月赴青岛任中国青年会私立模范小学音乐及图画教员。假期,在朋友的资助下,曾短期画过批量油画、水彩写生。

1925年(乙丑21岁)

终日勤于教课,得闲以读书、临帖、临画时有外出写生为至乐。不但求艺术之进,亦养德之助。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争座位》, 《许氏说文解字部首》宜兴童斐书写(楷式)、清啸阁本恽南田行书集帖,精印海日楼所藏陈老莲山水、人物,花鸟集,纲目版彩印罗两峰画册,新罗山人山水精册等,自此成为伴侣。

1926年(丙寅22岁)

冬,学校因故关闭,返回潍县。

1927年(丁卯23岁)

2月,曾短期担任潍县张氏传薪小学音乐及图画教员。

5月,由丁叔言推荐担任坊子邮电局电报检查员,同时兼任李家家庭图画及音乐教员。

1928年(戊辰24岁)

春节后赴青岛,经报社编辑李英才介绍,担任青岛钟渊纱厂华人子弟小学(国棉六厂)音乐及图画教员。参加青岛“少海书画社”,此间收入出版在该社刊物上的作品多为人物画。

1929年(己巳25岁)

在潍县同乡毛维中资助下,在青岛齐燕会馆举办首次个人展览“六月画展”。展出作品多为案头拟古小品:人物、花卉、山水,约50幅。

中秋,与同乡丁佩琳在青岛李村耶稣教堂举办婚礼。都兰桂倾其所能刻制精雅核雕云龙戏珠钮元朱文对印贺赠誌喜。

10月,经同学牟子培介绍,赴胶济高密铁路子弟小学任图画及音乐教员,兼管校园园艺部。校长是原潍县郭氏小学校长郭业耜。此后8年间,生活恬适、环境宽敞。教学之余,经常编导进步小话剧,学种植各种花木,研究园艺,观察花卉的生长规律,写生创作也由此开始。假期,利用免票福利,沿胶济铁路到青岛崂山、潍县、济南、兖州等地写生,进行艺术交流活动。这一时期,在借鉴传统绘画及诗文方面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九一八”后,经潍县撞钟院小学校长丁莜庐介绍,阅读了大量新图书,包括生活杂志和世界知识,时常切磋研究陶行知教育理论和进步歌曲。存有《崂山志游》册页一本,成扇《老鸟归哺图》。

1930年2月25日,长女郁生出生。

1932隼2月3日,次女根生出生。

1933年8月13日,长子达生出生。

1935年3月15日,三女敏生出生。

1937年2月 6日,次子勇生出生。

1937年(丁丑33岁)

11月,一家七口避乱躲至昌邑丈岭西老庄妻友张柏馨家。此间作有《废墌堆土写髝密》、《仿陈老莲人物》、《唐人壁画》、《採桑女》、《洛神》等。

1938年(戊寅34岁)

2月初,得潍县义成祥油坊经理贺伟斋帮助,办妥回乡护照,全家返回潍县。借住同学彭萝兴家,又住丁菊畦家。举步维艰之时,再次得到贺伟斋接济。

4月,携全家赴青岛。由于生计所迫,曾开过短暂的“赫氏家庭医室”。

6月,应潍县毛寄尘之邀,出任潍县教育科督学一职,不久因故去职。

9月,接时任青岛会立女中教导主任于云若邀请函,全家再一次来到青岛。自此,定居汶上路3号,任西镇小学教员,不久调入会立女中,任图画、劳作兼任该校特别师范科教员。孙沾群、于希宁同任美术教员。

11月5日,四女馥生出生。

1939年(己卯35岁)

2月,会立女中改为市立中学。在音乐教学及乐队指挥、民乐谱曲作词方面从此得到李华萱*李华萱(1895-1965),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济南人,时任青岛教育局督学兼巡视指导员,指导青岛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及大型音乐会、美术展览活动等。又先后任青岛崂山中学音乐图画劳作教员、青岛一中音乐教员,旧居汶上路12号,作有绢本《细雨新晴夜》。的极大帮助。

12月16日,多幅作品参加由青岛教育界艺术名人发起主办的"青岛特别市冬赈书画展览会”(中山路72号,原商会旧址)。

1940年(庚辰36岁)

春,在青岛(中山路74号,原商会旧址)举办“赫保真近作展”。

冬,参加“琴岛画会”举办的救济南方水灾“冬赈画展”。作有《古木半落叶》。

1941年(辛巳37岁)

元月,作有《清音合弦,禽鸣谷应》 。先后结识过青举办个展的书画家王讷、王友石、陈维信、陈缘督、关友声、李苦禅等。

夏,与郭新吾、高小岩在市礼堂举办“中国书画联展”。期间,撰文在报纸刊发有《复兴古乐为创制国乐之基础》;创作或改编的歌曲有《小学生歌集》、《我爱中华》;编写《初中乐理》、《十大音乐家》;发表美术类文章《艺术与人之美化作用》、《画理乐理相题并论证》、《中国人物画之六法论》、《古介的画家陈老莲》、《狂放的画家八大山人》;组织指导“国乐队”、 “口琴队”、“歌咏队”和“军乐队”等。作有《崂山一角》。

1942年(壬午38岁)

春节前夕,多幅作品参加“琴岛画会”为救济本市台西贫民院贫民举办的“青岛市冬赈书画展览”(中山路72号,原商会旧址)。除教学外,渐渐拓宽了绘画领域。 秋,经市立中学同事(蓬莱籍)国文教员刘景农介绍,结识(蓬莱籍)过青,旋即将赴京的古文字学家、古琴家王杏东(王苍)。后来,微薄的教员薪水已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简单生活。于是,任劳居难,夏日的假期,在自家住处设“藤雨书画舫”,业余时间专事研究古旧书画的修复及对外承接装裱,以此渐有一点收入添助家用。篆刻家张叔愚为此刻赠朱文方印“藤雨书画舫”以为记。作有《四鹤图》,王讷加题赏画诗句。临华嵒《寒崖秋色》,绢本临杨竹庵《明溪渔唱》 。

1943年(癸未39岁)

初夏,在青岛(中山路72号,原商会旧址)举办“赫保真花鸟、山水新作展”,展品中部分写生作品引起关注,尤其是二幅《天香一品》牡丹花写生作品首次面世,最为抢眼。

7月8日,幼女宝生出生。作有《敬秋图》、《漳锦翎》。

1944年(甲申40岁)

2月,篆刻家张叔愚为其治生辰纪年朱文方印“唯甲辰吾以降”。于马杰三经理的裕丰行任职员,得潍县毛寄尘的四弟毛维中(时任潍县华德祥烟号经理)赞助,在青岛举办“赫保真新作诗书画扇作品展览”。

11月携长子、长女赴潍县借住义成祥经理贺伟斋家。与友人合资设胜利烟厂,不久因战乱倒闭。作有《四鹤图》第二稿、《吾将安适》。

1945年(乙酉41岁)

3月,应潍县省立农村师范校长谭少园之邀,出任该校音乐教员。课余勤奋临摹书画名迹,与潍县诸师友谈艺论道、交流学习。期间,论及金石及画论方面与画友郭味蕖、陈君藻往来最为频繁。

“八一五”侵华日军投降。

11月返回青岛。由彭梦与介绍出任李村 简易师范(在市内)教员,旋以该校迁回李村后辞职,考入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卫生组任美术设计。作有《韩娥图》。

1946年(丙戍42岁)

2月,应聘担任青岛“溪音歌咏团”指挥兼音乐指导。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同时对外兼作书籍插画及广告设计。

9月23日,幼子俊生出生。青岛私立青年中学创立,由王知尘介绍出任该校音乐图画教员,始学治印。作有《临陈老莲人物》。

1947年(丁亥43岁)

教学之余,印宗秦汉。暑期,数临1934年在高密教学时恩师丁东斋所赠石印《陈老莲人物》画集。

1948年(戊子44岁)

利用寒暑假期,先后研赏临习石印唐风楼藏《陈老莲人物》手卷、《钱舜举渔村风雨图手卷》。尤对陈老莲二图卷其用笔之妙,结构之精,无一费笔、无一闲笔、超绝千古之画风,借鉴学习颇有所得。作有《临宋人仕女》。

1949年(己丑45岁)

6月2日晚,录《冬花庵烬余诗稿》,加题“二十岁初度所临花卉、翎毛、山水册页董北苑墨笔山水《半幅图》”时,人民解放军进入青岛。

1950年(庚寅46岁)

春,参加机关学校“社会发展史”学习。

5月,参加青岛音乐工作者协会筹委会。

7月暑假,参加青岛教师研究会美术组成立活动。与郭士奇、王维尧、赵仲玉、吴效安、李丹枕、陈起惠、任光庭、孙德育、陈寿荣、张铎等16人共同商讨制定第一部全市中学美术教材。

8月,参加青岛美术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创作现代人物画《子弟兵面前话今昔》。

1951年(辛卯47岁)

暑假,参加党史学习,交清历史。教学之余,着意花卉、山水画写生。

1952年(壬辰48岁)

3月,赴济南参加收回教育主权的会议,回校后开展活动。

秋,政府正式接收青岛私立青年中学,改名为青岛第十二中学,曾任教导主任,孙国枫任美术教师。

1953年(癸巳 49岁)

参加批判学习、三反运动。暑假参加思想改造学习。为此,又添了二部制和小学教师业余进修班,学习北京,计划、检查、总结三大环节,忙得夜以继日。

8月13日,终因劳累过度,待学期总结初步完成、暑假工作基本开展后,遂入住人民医院。在住院期间,调职青岛一中。

1954年(甲午50岁)

9月,任音乐美术教师。郭士奇、赵培忠时任美术教师。

1955年(乙未51岁)

创作中国画《牡丹鸽子》,被选入2月26日在上海文化广场揭幕的“华东地区美术展览会”。《星期天的早晨》选入3月27日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同时,《牡丹》、《扶桑》、《蔚竹庵涧回望》入选“青岛第二届美术展览会”。

8月6日至9月23日,在青岛二中参加肃反教师集训班学习,主题内容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份子,写有交清历史详文《旧我与新我》,于9月15日完成。之后,陆续回忆补充若干段。家庭出身划定为城市贫民。

1956年(丙申52岁)

4月28、29日赴崂山南线白云洞、梯子石、雕龙嘴写生。

7月l6日赴北京。20日参观在中山公园举办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伦勃朗逝世305周年”画展。参观故宫博物院历代名画陈列展。为研习笔墨章法做了大量的草图题记记录,游览名胜所到之处均有速写记录。

10月带领学生赴崂山夏庄秋收。

12月29日,参加青岛民盟。创作《满塘荷香》。

1957年(丁酉53岁)

3月,以城阳共产主义合作社感人事迹为题材,创作中国画《新媳妇》,入选本年度省美术展览及华东地区巡回展。

7月,参加山东省文联组织的与张茂才、黑伯龙、弭菊田、卓启俊、王凤年、王小古、陈寿荣赴北京参观访问。回青岛参加整风反右运动。7月30日,与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陈寿荣赴崂山写生。

8月6日返回青岛。此行画有大量速写稿并整理出一批山水小品佳作。10日,与陈寿荣赴泰山、曲阜、长清灵岩写生,18日返回青岛。

秋,山东出版社出版其所作《四季图》之一《春一牡丹藤萝》。

1958年(戊戌54岁)

参加教育系统向党交心的运动。

7月至8月,赴济南参加全国教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创作的中国画《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入选10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教育大跃进展览会”。

12月初,应山东省文联、美协邀请赴济南接受山东省人民政府委托,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王天池、徐培基、王小古八人,拟定并着手负责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内部陈设书画艺术品创作任务。随后与徐培基、王小古赴北京,实地参观考察了山东厅的内部装修情况,画有现场大量效果图及详细的文字记录。作品先后刊载于《人民日报》及《中国青年报》。

1959年(己亥55岁)

参加反右倾的运动。

3月,入住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李公祠(今辛稼轩纪念馆),与王天池、王小古同住祠内一室。为创作巨幅绢本工笔重彩画《十里荷香》主题画,深入生活,湖上观察写生近半年,画有大量的荷花写生速写,《十里荷香》7月20日定稿。

8月初,为了与青岛刺绣厂的设计人员结合,经山东省政府安排回到青岛,以多年累积牡丹写生素材及创作草图稿本,创作巨幅绢本工笔重彩画《满堂红》。青岛刺绣厂朱姗采用“金针凯绒绣针法”将此绣成大幅立屏,气势磅礴、色彩妍雅。陈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万紫千红上云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画报》随后刊出。

8月,调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筹建美术专修科,并任中国画教师,为青岛首开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画山水、人物、花卉、草虫、翎毛、走兽及中国美术史之先河。创作中国画《百花齐放》、《满船而归图》、《青岛名胜十景图》、《献礼》等。2013年编者意外征得其所著《保真菊谱》,其中工笔白描写生稿30幅、彩稿l6幅。从赏读“画谱”后跋后人得知当年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雕刻菊屏,曾用此画谱的前22幅工笔白描菊花写生稿供作参考。著有《保真画石》。创作《东风图》。

1960年(庚子56岁)

1月,为丰富编写教材及日后主题性创作,开始沿青岛市内沿海一线写生。尤其在鲁迅公园、水族馆一带以慢写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包括从海上回望,同时还详细考察记录了特色建筑物体的结构以及周围礁石、松林的特有风貌。冒风雪只身深入崂山水库、北宅山乡及传家埠等引水上山施工现场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并脚踏漫膝积雪附岩攀登以造其巅,以多视角慢写记录。先后得稿81幅。

9月,集成《荷谱》、《保真画石》等。冬,临习完成教学示范夏珪《溪山清远》及李公麟《五马图》手卷。

1961年(辛丑57岁)

1月,为准备教师进修学院国画进修班讲课所需,借鉴传统讲述宋元诸家画法之特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临摹完成刘嘉颖《拟王圆照仿古山水册》8幅。

9月1日,应山东省文联美协邀请,与吴天墀、关友声、黑伯龙四人由山东省文联秘书王登泰全程陪同,先后赴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地作为期一个月的旅行写生。由访问、座谈、技法交流所结识的著名书画家约30余人,分别是:亚明、魏紫熙、宋文治、俞剑华、余彤甫、吴青霞、王个簃、谢之光、孙雪泥、唐云、贺天健、谢稚柳、吴东迈、王传焘、张聿光、应野平、刘旦宅、沈尹默、陈秋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倪贻德、黎冰鸿等。9月30日活动结束返回济南,10月1日回到青岛。南游活动收益颇丰,所到之处,均得到热情接待,并得稿甚多,整理出一批富有新感受的写生画小品。

12月6日,由青岛市文联在中山路财贸展览馆举办“赫保真、黄公渚、杜宗甫三人画展”。作有《江南水乡》、《灵隐寺保真纪游》、《玄武湖》、《花港留影》、《秦淮河上》、《扫叶楼》、《剑池石壁》、《富春山下》、《保俶塔下》、《杭州饭店附近》、《盛夏大明湖》等。创作《钱塘江潮》。临张僧繇《没骨山水》。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画选》刊出《满堂红》。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满堂红》。编著《山水画中建筑物画法的研究》、《云水画法》、《亦我借鉴,兰竹画法》、《取人之长,胡佩衡桂林写生》研究等。

1962年(壬寅58岁)

2月,始以“见山楼”颜其居。2月5日,《大众日报》刊发《富贵花开万年枝》。

3月,篆刻家张叔愚刻赠朱文印《见山楼》,学生苏白刻赠朱文印《见山楼主》。积历年诗草手稿约二百首集成《见山楼诗集》八册。

4月,“吴天墀、关友声、黑伯龙、赫保真、黄公渚、杜宗甫联合国画展”在济南举办。

5月31日至6月8日,分别赴济南、北京出席会议及参观九个画展和一个扇展。出席“山东国画座谈会”,并与张茂才、马会东、曹庚生、关友声、吴天墀、王天池、王凤年等在大明湖历下亭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国画出新之路。在北京,先后参观全国美展、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故宫博物院、“日本书法展”、“赵孟頫书画展”、明初“院体”与“浙派”、“吴门四家”元明清肖像画四个专题展,晤崔子范,访老友李苦禅。

7月初旬,由俞剑华倡议并积极协调下,山东省委、省人委、省文联、省美协、省博物馆邀请北京、南京、上海、西安等地著名画家前来青岛,参与山东本省画家作为时将近两月之盛世雅集。参加者:北京画家有李苦禅、王雪涛、吴镜汀、田世光、崔子范、郭味蕖,郭传璋、颜地等8人;南京画家有俞剑华、钱松喦、陈大羽、亚明、张文俊五人;济南画家有关友声、柳子谷、于希宁、黑伯龙、王企华、王天池、岳祥书、弭菊田、卓启俊、刘鲁生、张彦青、朱复戡、陈维信13人;青岛参加者有赫保真、黄公渚、杜宗甫、马龙青、冯凭;上海有王个簃、孙雪泥、江寒汀3人;西安石鲁因事未能来青,因事来青或过青的书画家及文艺界人士有:倪贻德、阳涵、吕蒙、刘薇、曹知白、郁风、张伯驹、潘素夫妇、潍坊的徐培基来青岛参观画展下榻挚友陈立先寓所(临清路18号),客串艺术交流活动,并总结活动收获。

8月14日上午,雅集青岛的南北方画家,应北海舰队邀请,乘舰艇海,观看海上防控演习,休息时间俞剑华即兴撰句:“雪涛千尺白,松岩万年青。保真始能处世,苦禅何必出家。”大为哄堂。完成《柏谱》。诗堂配现代自由诗写生册页集《仙客来》。俞剑华观其所作南游写生小品组画,崂山写生组画,题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作有《野梅》、《荷花鸳鸯》、《万古长青》、绢本临《陈老莲卖药图》。存世有8月21日、22日钱松喦、王个簃、孙雪泥、江寒汀、品蒙、俞剑华艺苑同道中国画创作访谈录。

1963年(癸卯59岁)

元旦抵潍坊,4日至17日分别会晤老友、故地重游、参观展览、观看演出、举办讲座、作画交流、晚看电影等,17日下午返回青岛。

3月5日,参加学习雷锋活动,出席山东省民盟第一届代表大会,参加反修的学习。

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0月7日,当选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

写生作品有:《水族馆前观海亭》、《海产博物馆》、《回望鲁迅公园观海亭》等,教学所需编有《柘斋随笔—历代人物画稿介绍》、《鸟谱》、《学画随笔—裱画讲义》,临宋元名迹大幅工笔重彩20幅。南北方画家青岛雅集、32人专集,由潘天寿题签《国画作品选集》、中国美协山东分会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3月出版,活页八开本,作品《野梅》收入。癸卯春日写生《花卉动物集》87幅。作有救学示范临宋人《文姬归汉图》。依民间传本作《斗茶图》。

1964年(甲辰60岁)

参加“四清”社教运动。

4月,率学生写生。勾稿20幅辑《菊花》集,勾牡丹、芍药55幅,辑《牡丹芍药》集。

8月至10月脱产参加政治学校学习,编刻印白描《百花谱》上、下册。作有《工笔人物李势女、王戎妇、楚莲香》。

1965年(乙巳61岁)

9月6日至13日,与学院师生赴胶东下丁家,又去烟台、蓬莱、长岛等地参观学习、写生。

10月15日至30日,由青岛市政协组织百余人,廖弼臣带队赴日照、莒南、临沂、沂南四个县参观、学习、写生。

12月21日,因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改建受邀,前往体验生活、写生创作。画有写生彩稿8幅、速写30幅,并就地展出征求意见。应对方盛邀撰写扩建总布局建议书一份。26日返回。为英灵山纪念堂创作完成《胶东抗日烈士陵园全景》图定稿手卷。作品还有《下丁家胜稿》组画、《柳子沟水库》、《日照小曲河渡水桥》、《诸葛城台田》、《到沂水的第一个早晨》、《龙王,要你老老实实的听我们使唤!日照水库剪景》、《日照大香店四改造六统一》组画、《日照水库》全景长卷、《临沂东张屯》组画。

1966年(丙午62岁)

2月7日,赴济南,先后参观了六个展览,还请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油画作者王立志谈创作体会。“阶级教育美术创作展览会”在趵突泉分五个展室展出:连环画、组画、版画、剪纸共30套。

4月,为英灵山会客室创作完成《英灵山景色图》中堂6幅、小品3幅。“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被禁止作画、撰文和教学。开始学红书,自毁作品、藏品以及各种画册书籍。

8月16日,长女郁生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7年(丁未63岁)

参加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学习一年。发言稿题为《感受、感想、心得体会》。

1968年(戍申64岁)

9月初,发言稿题为《我的历史问题和我对它的认识》。

9月28日,发言稿题为《我的历史问题系统交待》。

11月1日,发言稿题为《清理阶级队伍及其以后我的检查》。

1969年(己酉65岁)

1月3日,发言稿题为《我所受训的教育和我的心情》。

1月4日,发言稿题为《补充交待》。

1月19日,发言稿题为《学习最高指示和南京向何处去》的心得体会。被清理,蹲“牛棚”,曾数日在校被造反派“看押”,日夜交待“问题”。期间,家中住房一度被青岛房产局造反派强占一间,后归还。接受监督劳动,担水刷厕所,做校区保洁工作。

1月31日,发言稿题为《我的感想和所抱的态度与决心》。

2月5日,学习并发言《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心得体会。

2月8日,学习并发言《介绍一个合作社》的心得体会。

2月10日,发言稿题为《我的感受》。

2月12日,发言稿题为《我的心得体会》。

2月20日,发言稿题为《我的“罪恶”历史和我今天的认识》、《我的系统检查》。

3月1日, 开始接受连续批判。

11月4日,发言稿题为《我在解放后所犯的错误》。

1970年(庚戌66岁)

参加“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运动。10月归队,恢复教学及艺术创作权利。11月,发言稿题目为《补充交代我的两个历史问题》。

1971年(辛亥67岁)

5月5日,撰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批判美术学习上的天才论》。5月17日,撰稿“看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后的感想。

6月初,向单位递交退休申请书,6月底正式退休。经认真计划,开始远程壮游山河旅行写生、探亲活动,为期5个月零23天。7月2 1日由青岛出发,23日至华山,8月20日从华山至西宁;9月l6日从西宁出发,18日到德令哈;10月20日从德令哈出发,于21日到西宁;11月6日由西宁返回青岛,10日又到华山;11月17日由华山出发,21日到长沙;12月13日从长沙出发,14日到韶山,15日返回长沙,16日至榔梨。

1972年(壬子68岁)

1月2日再次返回长沙,5日由长沙出发,6日抵武汉,l11日由上海乘海轮,于13日返回青岛。所到之处,画有大量写生速写及一路见闻,作有大量的现代自由诗,撰写散文、游记多篇。

4月,经过精心计划,又一次确定旅游写生、参观访问和探亲行程,历时4个月20天。13日由青岛出发,14日至太原;16日至沁源;8月16日由沁源出发,17日至平遥;19日抵华山;8月31日由华山出发,9月1日至洛阳;9月2日至开封,9月3日返回青岛。二次远游,行程约二万五千余公里,沿途一路所见,画有大量写生速写,积累起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华山图》手卷,整理《青海湖写生组画》等多件作品。开始撰写《叙画》初稿。

1973年(癸丑69岁)

1月16日开始,总结近几十年的个人画法,撰写《我是怎样学国画的》、《学古装人物的收获》、《学山水的收获》、《学花鸟的收获》等。继续探索推陈出新,以废纸千万的精神极力推进工笔重彩画法向“五结合画法”进一步衍变。

2月,应山东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的邀请,为来自全山东省多行业的美术骨干,师训班、装潢班、地毯班、织绣班、刺绣班、印染专业进修等学员讲授中国画画法,编写多种基础讲义。

4月,自此开始带领学生每年一度赴青岛中山公园牡丹园,以“五结合画法”现场写生工写牡丹,指导学生掌握技法应用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始着手积累《牡丹画谱》。撰有现代自由长诗《绘画史诗》、创作《造巅溯源图》初稿等。参加“反击右倾回潮”的学习。任青岛市政协第四届委员。

1974年(甲寅70岁)

教学之余参与组织成立“青岛民盟美术研究室”。

4月,恢复往日“每年春天为花忙”的游园采风活动,与同乡好友陈立先、张郇丞、马洁泉、陈寿荣、高小岩等游青岛中山公园品茗赏花、吟诗作画雅集。假日里,时常来往于画友郭士奇寓所“西泠画斋”和戴林寓所“鱼山|画室”,不定期举行文人雅集活动。经常参与笔会活动的画家有郭士奇、王维尧、任光庭、张铎、叶伯泉、李丹忱、宋新涛等。期间,多以“五结合法”画牡丹、野梅为主兼与友人合作画为数众多,续“五结合法”写生佳作入《牡丹》画谱。开始撰写《柘斋随笔》,编撰《国画基础教学讲义》,创作《神州山川处处春》、《崂山环海公路图》、“五结合法”写生牡丹《天香一品》10种。为贺挚友陈立先、汤清如夫妇结婚40周年而作工笔重彩《蝶恋花》。撰写编印有《禽鸟画法》、《中国画的工具简介》、《国画的基本知识》、汇成《见山楼题画》、《述怀》、《记游》诗集三册。辑成《牡丹三十品画谱》。

1975年(乙卯71岁)

参加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活动。

4月,在教学之余率学生坚持在花季为百花写照,得稿成为日后课堂生动的教材及创作素材。整理完成《山水画法进一步讲》。创作有《荷塘鸣翠》扁面,学画纪念册单面小册页《青岛海滨揽胜图》等。

8月,撰著《叙画》脱稿。

1976年(丙辰72岁)

全国揭批“四人帮”。

4月6日,带领印染专业班学生赴山东菏泽开门办学,开展学农、学工、学军活动。在赵楼公社赵楼大队,当牡丹花盛开时,师生们晨起晚归忙于写生,得稿近千幅,以充实专业学习、记录画稿、累计素材,并从中择优选百余幅彩墨稿。

5月7日赴泰安果树研究所举办“开门办学菏泽牡丹写生画展”。晤泰安农学院教授俞衡,详知所创科学牡丹分类法:三类、九型、八大色;10日至l5日,带学生登泰山写生,17日返回青岛。应菏泽地毯厂、美术公司盛邀,以“五结合法”用旧“富贵花开万年枝”稿本,略加改动,删去原稿中坡石、流泉、蜂蝶、禽鸟,大胆构思,纯以枝干穿插布势,构成情节,着意表现菏泽牡丹。用四张四尺整纸绘成通景巨制。

5月中旬开笔至六月下旬完成《十里锦绣章》。泰山道上根据一路见闻画有《写生小品》数幅。绘制《百花白描写生画谱》。创作《倾盆泪雨从天降》、《东方欲晓》、《风景这边独好》等。

1977年(丁巳73岁)

4月,“青岛国画创作组”成立,确立宗旨。组长为戴林,成员有郭士奇、任光庭、王维尧等共五人。成员均有较大尺幅主题性创作。同年,五人全部作品先后入选山东省及青岛市美展。

12月3日至8日,回故乡潍坊进行为期5天的参观访问、讲学、绘画表演及访友活动。酬应各界作画近40余幅。曾接连二天看望病中老友郭兰村。几次与老友陈君藻等交流艺术创作经验及心得体会。8日晚乘专车返回青岛。创作《宝山图》长卷、与李丹忱合作《吓倒蓬间雀》等。

8月12日十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作有教学示范《文徽明诗意山水图册》6幅,临《李复堂花卉册》8幅。

1978年(戊午74岁)

3月31日上午10点10分,妻丁佩琳病逝,享年74岁。

7月当选青岛市政协五届委员、山东省文联理事。创作《燕舞莺歌》、《华严禅院》等,编著《保真梅石册》。

1979年(己未75岁)

1月19日,辞青岛美校。

6月29日,赴故乡潍坊。7月1日,出席由潍坊市革委会文化局、博物馆、文化馆联合主办的“郭味蕖、赫保真、于希宁、徐培基、陈寿荣、高小岩潍籍著名书画家作品联展”开幕盛典。为多单位及个人画有酬应作品多幅。7月5日返回青岛。

9月17日赴北京参观、访问、探亲。先后参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游览了周口店、卢沟桥、八达岭、香山等地。所到之处多有游记,画有大量速写。10月19日返回青岛。自“满堂红”工笔重彩出新之作面世后,受到国内美术界和学术理论界的关注,“赫牡丹”美誉由此得名,海内求画者日众。之后更不遗余力通过各种绘画方法更精准地表现牡丹花生动、富丽、茁壮、鲜活的性格。近20年间,教学之余,探索出新,最终形成属于自己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五结合画牡丹法”。撰有《五结合画法叙》。

11月28日,因多年积劳发脑血栓,入住青岛嘉祥路台西医院(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次年1月28日转至青岛湛山疗养院,入住116房间疗养。

2月15日(正月初一),马龙青、董海山、隋易夫等前往医院探望贺年,详谈青岛画院筹备及进展情况,征得建议。3月5日晨,由王梦凡、杜宗甫陪同应邀出席“青岛画院”成立大会。 5月1 8日,康复出院,续写《柘斋随笔》,整理住院期间诗草稿。创作新中国成立30年参展作品《艳华争春,力在其根》,贺赠潍坊画展作品《万壑争流,百花争艳,人文蔚起,兆亿欢腾》、《散香海之涯》、《散香山之阿》、《怀素书蕉》、绢本工笔《洛神图》加长题等。

1980年(庚申76岁)

8月,全部完成始于1961年着手创作的巨幅工笔花卉十二屏中的凌霄、茶花二屏的赋色工作。积数年尝试“五结合画法”写生牡丹之佳作集成《天香一品》60图画谱。创作《祖国山河处处春》等。

1981年(辛酉77岁)

5月,创作绫本团扇五结合法画牡丹《天香一品》,绫本团扇墨兰《清香溢远》、纸本团扇《牡丹图》。

7月,青岛电视台拍摄、播放走近赫保真的艺术世界专题片《妙笔生花》。

9月,中央电视台播放《妙笔生花》。山东省及青岛市各种展览频繁,多有作品入选。

12月,创作《一唱雄鸡天下白》、《百龄图》题材作品诸多。

1982年(壬戌78岁)

2月,因脑血栓第二次复发,再次入住青岛嘉祥路台西医院(第五人民医院)治疗。4月出院,原住旧居(青岛汶上路3号)动迁,随即暂住青岛明霞路长子赫达生处。创作忆写《崂山环海公路图》加长题。

9月“赫保真、冯凭、马龙青国画联展”在青岛栈桥回澜阁举办。

1983年(癸亥79岁)

1月25日,因脑血栓第三次复发,入住青岛嘉祥路台西医院(第五人民医院)治疗,7月底出院,短暂住幼女赫宝生处。曾试图创作《赫公学斋行乐图》,勉强完成线描初稿、彩墨初稿及草稿题记三则,后因病情加重失语,已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从此永远搁下画笔。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赫保真画选》,收入不同时期作品共19幅。

1984年(甲子80岁)

1月12日,青岛市政协为百年青岛系统教授中国画法奠基人、艺术教育家隆重举办“赫保真美术作品欣赏茶话会”,祝贺其从事艺术教育工作60周年暨八十寿诞。有关领导及文学艺术界三十多人出席。与会的书画界老友、晚学纷纷挥毫写祝。马龙青、冯凭、张朋等合作《贺寿图》;高小岩篆书写下“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并有雅集记文。时任青岛文联副主席吕寰以赫老师八旬寿庆为题,赋有诗句:“八甸寿诞笑声欢,新旧社会话苦甜。安寓清贫风骨硬,敢对磨难志趣坚。丹青含意颂盛世,纸砚有声纪年华。既得长虹赠彩笔,当把激情留人间。”13日,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头版均有专文报道。8月29日,《大众日报》第四版以《雪涛千尺白,松岩万年青》为题,由董显仁撰稿,刊登介绍赫保真国画作品。

1985年(乙丑81岁)

2月,旧居新建竣工。在外任劳居难的幼子赫俊生一家,迅疾接卧床不起的父亲回家,日夜护侍,悉心备至。久居青岛临清路18号的同乡挚友陈立先,自此几乎每天来往探视于青岛汶上路9号(原3号)之间,情深意切尽在不言中。

1986年(丙寅82岁)

平静地卧床,重病缠身,身体其他机能也日趋衰退。

1987年(丁卯83岁)

3月3日,香港《大公报》北美版撰文介绍刊发《雄鸡牡丹图》。

7月26日,因急性肺炎入住青岛台西医院(第五人民医院)。7月31日22时40分(亥时),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病逝。

(责任编辑:刘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3.009

2015-12-27

郭明华,男,青岛国凤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书画鉴定家。

J03

A

1002-2236(2016)03-0048-09

猜你喜欢
保真青岛
笔墨横姿自生风
进村扶贫献爱心 贫困牧民度暖冬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开启空中看青岛航线
Symmetries in the Sem iosphere:A Typology
青岛东方影都落成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基于反射波各向异性特征的保真去噪方法
青岛明月申牌?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