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观察

2016-04-09 05:57朝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郭 涛(朝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观察

郭涛*(朝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辽宁 朝阳122000)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1.007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方法:选取朝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APL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86.67%(52/60)、1年复发率10.00%(6/60),较对照组的63.33%(38/60)、33.33%(20/60)少,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APL的CR率高,能明显降低1年复发率,可作为成人APL治疗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Selection of Treatment Scheme and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Adul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GUO Tao(Dept.of Hematology, 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Chaoyang 12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for adul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PL admitted into 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 2011 to Dec.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method, with 6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ure all-trans retinoic acid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ll-trans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and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and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6.67%(52/60) VS 63.33%(38/60),10.00% (6/60) VS 33.33%(20/60)],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one-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CR rate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in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APL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can be taken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APL.

KEYWORDS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rsenic trioxide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典型特征为出凝血异常,有调查结果显示,其早期病死率约9.5%~10.5%,其中因出血死亡占65%左右[1]。目前临床治疗APL的有效药物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率高达90%,但长时间使用易出现耐药性,影响疗效[2]。由于砷剂(如,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化疗不存在交叉耐药,为此近年来临床常采取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APL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朝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APL临床诊断标准[3],表现为贫血、血小板计数(PLT)降低等症状及体征,且经细胞学检查证实;排除标准:肝和(或)肾功能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所涉及药物过敏、耐受性差等。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4.6±4.6)岁;PLT为(5~202)×109/L,平均(29.4±1.1)×109/L。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35.0±4.3)岁;PLT为(6~201)×109/L,平均(29.6±1.2)×109/L。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09)1次25 mg/m2、口服,1日3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65)治疗,其中全反式维甲酸1次25 mg/m2、口服,1日2~3次;联合三氧化二砷0.16 mg/kg加入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日1次。每周复查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109/L,加用羟基脲口服,1日1次,1次1~3 g。丙氨酸转氨酶(ATL)或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出现>40 U/L但不超过120 U/L时AS2O3用量减半,≥120 U/L时停用,同时加用保肝药物,至ATL或AST恢复正常后重新使用,用量同前。若患者出现全反式维甲酸综合征且不能耐受,则减少其剂量或停药,至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逐渐加量使用。另外所有患者诱导缓解后行化疗干预,以蒽环类药物为主,1个月为1疗程,1疗程间隔3周,治疗2~3个疗程;诱导与化学治疗交替进行,同时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补液、抗凝等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APL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PLT在100×109/L以上;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血常规中1项及以上不满足CR标准;无效:不符合PR标准。(2)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头痛,水肿,呼吸困难,骨髓抑制等。(3)用药随访1年,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R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为63.33%(38/60),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2组患者1年复发及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6例(10.00%),对照组20例(33.33%),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4,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54例(90.00%),对照组48例(80.00%),2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5)。

3讨论

APL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遗传因素、放射治疗等有关[4],主要表现为以骨髓为主的造血组织中白细胞大量增生[5]。目前临床治疗此病除了有效诱导缓解外,关键在于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6]。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蒽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APL的常见药物,其中全反式维甲酸不仅对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有诱导作用,还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提高免疫细胞杀灭肿瘤细胞能力)[7]。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单纯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APL的CR率为50%,而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后CR率上升为90%左右[8],充分肯定了全反式维甲酸在成人APL治疗中的价值,但该药物易引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进而导致其复发率较高[9]。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无臭无味,近年来在APL治疗中应用较多,小鼠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若其剂量较低可诱导分化部分APL细胞,剂量较高时可诱导APL细胞凋亡[10],作用机制可能是降解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PML-RAR)α以分化细胞;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增强诱导分化作用[11-12]。

陈月等[13]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CR率明显比单纯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效果好。体外试验结果发现,三氧化二砷可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作用,且前者对后者耐药的NB4细胞有协同分化作用,提示两种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14]。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APL复发率,也从侧面反映单纯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复发率较高。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黎民君等[15]研究结果一致。而Ahman JK等[16]研究结果表明,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2年生存率明显比单纯全反式维甲酸高,认为联合用药远期疗效明显。受时间限制,本研究仅随访1年,关于联合用药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APL疗效明确,CR率高,且1年复发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佳,柳金,庞丽萍,等.吡柔比星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2,50(12):861-863,870.

[2]冯佳,柳金,温娟娟,等.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50(19):2943-2945.

[3]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115.

[4]胡钧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现状和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8(12):5212-5215.

[5]王信峰,黄红铭,杨力,等.分层治疗在不同预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42(20):3389-3391.

[6]戴丹,徐燕丽.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1):70-71.

[7]曾静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8]李云龙,张曦,陈幸华,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Sweet综合征1 例并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10,39(19):2693-2694.

[9]闫金松.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5):1871-1873.

[10]Iland HJ,Seymour JF.Role of arsenic trioxide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Curr Treatm 0ptions 0ncol,2013,14(2):170-184.

[11]郭子文,许晓军,周云香,等.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518-2519.

[12]马向娟,任汉云,岑溪南,等.化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5):328-332.

[13]陈月,徐雅晶,黄婧,等.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2):118-121.

[14]申克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881-1882.

[15]黎民君,郭丽堃,陈利媚,等.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21(2):365-366.

[16]Ahman JK,Rademaker A,cull E,et al.Administration of atra to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is delayed contributing to early hemorrhagic death[J].Leuk Res,2013,37(9):1004-1009.

(收稿日期:2015-06-01)

中图分类号R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1-0016-03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常见血液病诊断与治疗。E-mail:guotao.tom@163.com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三氧化二砷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As2O3联合丹参酮ⅡA对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三氧化二砷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清血脂变化规律及不良反应
三氧化二砷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三氧化二砷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