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2016-04-10 13:55王适群易有荣田卫群武汉大学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武汉430071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仪器

何 远,陈 云,王适群,易有荣,田卫群(武汉大学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武汉 430071)

“互联网+”时代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何 远,陈 云,王适群,易有荣,田卫群
(武汉大学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武汉 430071)

该文针对所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当前管理和服务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进一步提升仪器平台的管理及服务能力的几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健全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硬件设施、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智能终端实行多样化消息推送、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技术培训以及改善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等。

自动化管理系统;互联网+;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技术人才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是衡量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1-2]。为了有效地管理、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挖掘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我校医学部坚持“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建设共享机制,逐步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平台运行十余年,对整个医学科研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科研工作量的增加,平台在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上有待提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仪器公共平台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共平台的服务能力,还值得探讨。

1 “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概念是腾讯创始人兼CEO马化腾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中国各行业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马化腾在他的新书《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新的DNA,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3]。通俗地讲,“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大于2,这里的“+”是要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升级[4]。互联网把新的能力注入各行各业,推动其优化、创新,使其实现新生。目前“互联网+”在金融、商业、交通、服务、教育等行业正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高校也在逐步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学科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实现各部门实力的快速提升。

2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管理及服务能力现状

2.1 平台事务繁杂,服务效率较低

平台事务繁杂,平台技术人员不但承担技术服务工作,还要承担其他的事务性工作。如新仪器的购买申报、招投标、验收;旧仪器的清查、报废;每年机时及发表论文人工统计;检测费用的收取及催缴等,这些事务性工作占用技术人员大量对外服务和业务学习的时间,影响平台对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2 平台开放程度有限

1)对内开放有限。以所在的武汉大学医学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例,因科研工作的需要,大量仪器需要在非工作时间(晚上及节假日)开放使用。在现有条件下,为保证在非工作时段学生顺利使用仪器,只能在上班时间提前借用仪器室的钥匙。这种开放方式自由度比较低,只适用于本学院、仪器主管老师比较熟悉的同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仪器的开放。

2)平台社会化开放程度不够。虽然平台部分大型仪器,如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加入了华中地区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公用网和湖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网。但由于整个平台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用户不能及时了解仪器的预约和使用情况,使得社会化开放共享服务受限。

2.3 平台技术人员年龄及知识结构老化

据调查,国内高校受人员编制限制,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目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年龄老化问题。本平台共有技术人员13人,45岁以上的有9人,40岁以下仅2人。年龄结构的老化自然会导致知识结构和思维的老化,同时也会导致管理模式的老化,这严重制约着平台的未来发展。

3 “互联网+”时代提升平台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的措施

平台的5要素包括硬件、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其中硬件是基础,人才是核心[5]。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共仪器平台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值得探讨。

3.1 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硬件设施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6]。建设仪器平台网络系统是“互联网+”时代提升平台管理及服务水平的第一步。在国内高校仪器平台还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室存在没有免费wifi、仪器设备没有联网、不能在线使用及提供信息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平台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本学院所在平台在多年前已实现了此基本要求。同时,鉴于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建立各自相应的APP及二维码也势在必行。

3.2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大型仪器管理体系,实现大型设备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和仪器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7]。本平台引入了大型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平台进行自动化管理,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1)认证、授权及门禁管理系统;2)视频监控系统;3)网络预约系统;4)统计查询系统;5)计费收费系统;6)管理员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网上预约、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远程监控、网上培训、网上考核、工作量自动统计、自动计费扣费等。系统还可在主页面实时发布通知公告、仪器故障报告以及仪器资源的便捷导航等信息。

3.3 利用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实行多样化消息推送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运行的互联网,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当今大学校园,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几乎可取代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大部分功能,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实时消息推送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互联网+”在大学校园应用的鲜活展现[8]。大型仪器平台可利用平台的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对学生手机进行多样化消息推送服务。消息推送过程中,平台可实行分类消息推送。部分重要消息强制推送,其他消息则由用户自定义选择是否推送,用户可设置所有消息的推送服务权限,实现个性化的消息提醒。如可强制推送平台仪器节假日开放情况、各仪器的故障情况,方便学生安排实验。在平台实验课程开课之前,可强制推送分组情况及课程安排,还可通过微信平台发送上课提醒信息。可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性推送平台新增仪器情况、技术讲座通知等,方便有需要的同学及时了解平台新进仪器及获取相关的技术辅导信息。这种消息推送模式逾越了传统电脑平台的推送方式,方便实时查看,是一种高效新颖的服务模式。

3.4 对用户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技术培训

在国外,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培训用户工作约占工作人员工作量的50[9]。在国内,随着科研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对用户培训后自主上机的管理方式也被高校各仪器平台广泛采纳。通过培训用户自主上机实现仪器设备全天候开放,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仪器利用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科研探索的能力[10]。

本平台之前主要的技术培训方式是线下培训,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报名参加培训的学生分成小组,统一进行理论讲解及仪器操作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人员发给自主上机证书,整个培训考核过程大约需要3~5天。这样的培训方式比较集中,但也比较耗时。由于本平台大部分使用对象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之前有过科研或实验经历,可能使用过相同或类似的仪器,对仪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因此,可以引导这类学生进行线上培训,使用者只要登录本平台的网站或扫描二维码,即可线上自学某仪器的相关原理、操作步骤和操作视频,然后有针对性地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仪器个别辅导,线上申请考核即可。这种线上自我学习、线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培训方式,既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大大地节省了培训时间,而且比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的培训方式效果更好,适合各高校平台推广。

3.5 改善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

任何平台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流的技术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先进的仪器也只能成为摆设[1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研工作量的快速增加,大型仪器平台的技术人员为科研提供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虽然属于辅助性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平台提升管理及服务能力的核心。目前,高校大型仪器平台普遍出现技术人员老龄化及知识结构老化,在当前技术人员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平台必须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改善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人员除了要坚持参加常规的专业技术讲座及相关技术研讨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利用互联网相关网站、微信平台,快速捕捉和学习新仪器、新技术。要通过技术交流qq群、微信群,与业内同仁保持长期的经常性的交流。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专业经验与技术,这也是信息化社会提升个人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平台管理及服务的新要求,技术人员还需掌握处理和呈现网络信息相关的技术,以及网络视频制作的相关工具。如常用的技术及工具有powerpoint、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录制网络媒体语音的工具Total Recorder、语音编辑工具Cool Edit Total Recorder,截图工具Snalt以及视频编辑工具Sony Vegas Adobe Premiere等。这些工具是微课及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将大大增强信息处理能力[12]。

4 取得的成效

4.1 提高了仪器的开放率、使用率及社会化服务率

据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科研院所为54 918台/套,占比60,而仪器的年均有效使用仅为1 157机时(国外为3 000机时),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3]。

本平台通过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全面实现了仪器使用的网上预约及24小时全天候开放(包括节假日),大大地提高了平台仪器的开放率及使用率。1)对内开放及使用率提高。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通用型仪器对内开放使用率由之前的75~80提高到95以上。2)社会化服务率显著提高,从小于5提高到10~15。社会人员尤其是一些生物技术公司预约使用高校或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明显增多,这不仅提高了高校或科研机构仪器的使用效益,而且节省了社会资源,做到了双赢。

4.2 提高了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

健全的网络设施及功能全面的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使技术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成功实现了“一人多机”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平台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技术培训方式,大大减少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工作量,节省了人力。多样化地实时消息推送,加强了平台与仪器使用人员的交互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平台的服务水平。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广泛渗透,快速改善了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改变了管理方法,使得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更上一层楼。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型仪器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型仪器平台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不仅要有高精尖的大型仪器,健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的仪器管理系统,还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适合“互联网+”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平台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转变管理模式,充分运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及智能终端,提高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率。

[1]黄宗辉,鹿海涛,栾长萍,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72-75.

[2]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64-167.

[3]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陈云.“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4):203.

[5]刘惠玲,胡玉梅,黄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共享管理的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 198-200.

[6]阿里巴巴研究院.“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N].光明日报,2015-10-16(5).

[7]费克文,倪光峰,王伏玲.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400-402.

[8]艾伟,康维,周秀梅,等.“互联网 +”时代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新特点[J].教育观察,2016,5(9):30-31.

[9]毕卫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 258-162.

[10]李亚南,王伊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5(4):65-69.

[11]张家栋.多措并举加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 253-255.

[12]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50-55.

[13]郝丽娟.莫让仪器“睡大觉”[J].质量与认证,2014(12): 22.

A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Large-scale Equipment Platform in the Era of“Internet+”

HE Yuan,CHEN Yun,WANG Shiqun,YI Yourong,TIAN Weiqun
(Medical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1,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large-scale equipment platform in Wuhan University.Accordingly,we proposed some measures aiming at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the platform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Internet+”era.These measures include the enhancement of hardware facilities for“Internet+”era,establishment of large-scale equipment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exploitation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to sent a variety of message,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raining mode,and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nternet+;large-scale equipment platform;technical personnel

G482.0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6.05.061

2016-08-28;修改日期:2016-09-24

何远(1972-),女,博士,实验师,主要从事电镜技术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